母猪的繁殖是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不同的生理阶段需要进行不同的饲养管理。但在生产中,常因饲养管理不当,常出现母猪不发情、返情率高或受精后中途死亡等等现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养好空怀、妊娠、哺乳各阶段母猪,抓好发情配种、妊娠、产仔、断奶与再配等各技术环节,就能提高母猪的繁殖潜力。
(一)后备母猪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是指5月龄到初配前留作种用的母猪。许多猪场每年要用后备母猪更换 25%~40%的经产母猪,以使猪场持续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其饲养管理状况是影响其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培育好后备母猪是
养猪生产的基础,其目的是获得体格健壮、发育良好、具有品种的典型特征和高度种用价值的种猪。
1.初配年龄和体重:
母猪达性成熟的年龄跟品种、气候、饲养管理条件有关。对于引入大型猪种,青年母猪达到初情期的平均日龄为200天(其范围为5~9月龄)。通常后备母猪是在配种前,7或8月龄和体重达到110~130千克时选留(我国的地方早熟猪种3~4月龄,体重30~50kg即可达到性成熟)。
2. 营养要求:
后备母猪培育是选育具备遗传性能稳定的蛋白质生长和沉积能力的种猪。在青年母猪发育时期,饲喂含有全价蛋白质和氨基酸平衡的
饲料是非常重要的。增加钙、磷用量;补充足量的与生殖活动有关的维生素A、E、生物素、叶酸、胆碱等。日粮起码含粗蛋白14%(最好16%)、赖氨酸0.7%、钙0.95%和磷0.80%。为了使后备猪的更好地生长发育,有条件的猪场可饲喂些优质的青绿饲料。
3.饲养方式:
90kg前自由采食,90kg后限制饲养;直接用干粉料或颗粒料投喂,分早晚两次投放;每天2.0-2.5kg, 具体视情决定。配种前的15天, 加大喂料量,以促使发情排卵,并增加排卵数。
4.管理
(1) 加强运动,提高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骨骼和肌肉生长,防止肢蹄疾病和过肥等,保持良好的种用体况。
(2)后备母猪宜小群低密度饲养,一般每栏数量不超过6头,每头占地不低于1.5m2,且同栏猪只体重不宜相差太大。
(3)对于瘦肉型猪种,在第一次配种前,限制饲料摄入量将导致减少背膘,可能会影响繁殖性能。如果背中部脂肪厚度少于7mm,就会发生繁殖方面的问题。
(4)加强猪群调教训练,利用清理栏舍、喂食之便,经常对猪只进行抚摩、轻拍,使其感受亲善行为,避免后期生产管理中因怕人而惊吓,造成流产现象。
(5)注意观察母猪发情现象,一般6~7月龄、体重90~100公斤之后备母猪往往有发情征状:食欲减少、烦躁不安、阴部肿胀发红,此时不宜配种,一般须发情两次过后,年龄在7~8月龄,体重达110公斤以上,第三次发情才开始配种使用。
(6)大多数青年母猪在体重120kg时都可以安全配种生产。对于早熟的地方品种6-8月龄时,体重50-60kg配种较合适
(7)用公猪去刺激育成母猪,能获得较高的发情率和受胎率(下表)。国外的作法是:在体重65~75kg时,选择有潜力的青年母猪,与公猪接触,每天至少20分钟,记录日期与所发生的情况。
在体重100kg前青年母猪达到初情期的管理效果
处理
青年母猪达到初情期的比例(%)
没有任何处理
0
和其他的青年母猪混合在一起
26
与公猪接触
设围栏
将试情公猪放入青年母猪群中
将青年母猪放入公猪群中
31
46
78
(8)做好配种前的疫苗注射及其它日常管理工作。(准备配种前两月注射乙脑、细小病毒等,新购种猪应按免疫程序全部注射一次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