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83|回复: 1

[反刍] 因地制宜 因势利导 推进规模化养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 10: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规模化养殖作为乳业的重要课题倍受行业重视。2011年3月26日,以“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推进规模化养殖”为主题的规模化养殖专题研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国际会展中心召开。会上,业界专家、学者、规模化奶牛场场长齐聚一堂,就内蒙古自治区奶牛养殖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分析,并展开讨论和对话,以求找到真正适合内蒙古规模化发展的模式和方法。

  关于规模化养殖的几个问题 内蒙古奶业协会秘书长 那达木德

  规模化养殖,是奶牛养殖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因为“小、散、低”为特征的散户养殖有很多弊端和制约因素,生产力水平低,管理水平不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低,无法满足乳业社会化的大生产需求。

  规模化养殖的提出

  在2004年石家庄召开的第一届中国奶牛发展大会上,时任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长刘成果第一次提出奶牛养殖规模化。这是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规模化养殖是我国奶业实现现代化的第一步。我国奶业经过7年的超常规、高速度发展,作为一个产业已经基本形成。其主要标志是其养殖规模达到1000万头以上,鲜奶产量达到3000万吨以上,有300多万奶农从事奶牛养殖业,乳品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从种草到养殖,从鲜奶生产到乳品加工,从乳品加工到产品销售整个产业链基本形成。但奶牛养殖仍停留在传统养殖阶段,与现代化的乳品加工业不适应、不匹配。

  奶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规模化是必经之路。无论是欧美、加拿大、日本还是大洋洲,奶牛养殖业都经历了从散户养殖到规模化养殖的历史进程。这说明,要实现奶业现代化,奶牛养殖规模化是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无论是日本北海道的家庭牧场、新西兰、澳大利亚的夫妻牧场,还是美国、加拿大的规模化牧场都是适合本国的规模化发展模式。

  规模化是基础,标准化是根本,产业化是目标。奶牛养殖业是个周期长、高投入、高风险、集约化、高产出的行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只有实现规模化养殖,才能实施标准化生产。这是因为,规模化生产需要过程化管理,而过程化管理,必须对每个环节采取科学的标准、规范的要求;只有实现了标准化生产,才能实现集约化经营。这是因为,相关行业和部门制定的标准,是本行业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管理规程。因此,只有标准化管理,才能达到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最佳配置,达到集约化的经营;在此基础上,最终才能使各产业链达到各尽其职、各获其利、良性互动,高效运转,最终实现产业一体化经营。

  规模化养殖的内涵

  奶牛养殖规模化本来是个量化的数字概念。但在奶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就有它的特殊内涵。

  首先是量的概念。所谓规模化,就是与农户3、5头散养相对而言。那么多大规模才是最科学、最合理的规模呢?本人认为,适度规模才是最科学、最合理的规模。

  其次是综合概念。规模化养殖,核心是奶牛头数,但不是唯一的要素。就是说,围绕养殖规模要匹配相对应的饲草饲料基地,饲养奶牛必备的牛舍、运动场和附属设施,围绕种植、养殖、配料、挤奶等一整套机械设备以及繁殖育种、疫病防治、环境保护、科学饲养等完善的社会服务系统。

  再次是动态概念。规模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概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投资能力的提升,环境条件的改善,规模化的内涵也会发生变化。比如说,美国奶业发展初期,奶农受加工能力和投资能力的限制,大部分农场主以百八十头规模为主。但随着乳品加工企业的做大,社会化服务能力的提高,牧场主经济实力的壮大,现在美国规模化牧场多数以千头牧场为主。这就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

  规模化养殖的实现形式

  我国奶业发展既有资源禀赋很好的东北、西北、华北地区,也有资源条件较差的东部地区;从类型上说既有大城市城郊型的奶业,也有农牧交错带的舍饲半舍饲奶业;还有草原牧区放牧型奶业。既有黑龙江、北京、上海等地农垦型奶业,也有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广大农村牧区奶业。因此,地区差别、类型差别、发展阶段差别等决定奶牛养殖规模化也不可能是一个模式。根据全国及我区目前奶牛养殖业的现状及趋势,本人概括以下6种模式可供参考:

  1、标准化养殖小区模式。这是一种过渡性的模式。主要适用于散养比重很大(约70%以上),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规模化的地区。要采取政府主导,创造条件,把广大散户奶农逐步引导到规模化养殖轨道的模式。这里要重点解决统一管理和产权明晰两个问题。如果这两个问题解决不好,就是散户养殖的堆积,使规模化养殖流于形式。

  2、规模化家庭牧场模式。这是一种最理想的规模化形式。因为这种形式实现了业主产权与经营管理的统一,原料奶生产各环节的集中统一。这种模式做到了适度的投资、适度的规模、资源的合理配置、集约的经营管理,降低管理成本,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产生规模效益。

  3、奶联社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由行业专家投资搭建一个资金、技术、管理、设备的综合平台。吸纳散户奶农的奶牛,以入股的方式入社。奶农持股分红、分工分业,奶联社一步到位实现规模化养殖,集约化经营。

  4、奶农专业合作社模式。这种模式,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奶农中领袖人物挂帅,组织动员奶农自愿入社,以股份合作为纽带,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把散户养殖纳入到规模化养殖轨道的成功模式。

  5、乳品企业自建牧场模式。这是自三鹿奶粉事件后大型乳品企业,为保障奶源安全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6、外资企业模式。世界奶业发达国家的乳业巨头,看准我国巨大的乳品消费市场,从过去大量进口奶粉占领市场,现在开始在国内建规模化牧场,启动从奶牛养殖到乳品加工,再到乳品销售做全产业链。

  以上6种模式,是目前全国各地推广的模式的梳理归纳。各地在推广规模化养殖时应本着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

  规模化奶牛养殖业应稳中求胜 内蒙古农牧业厅畜牧处副处长 赵玉生

  当前奶牛养殖业乍暖还寒。奶牛养殖业在转型中保持着相对平稳的态势,规模养殖步伐明显加快,存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重已占全区34%,成年泌乳牛平均单产为5吨/年左右,单产水平明显提高。此外,奶价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0年我区生鲜乳平均收购价格为2.86元/公斤,同比上涨8.74%;但每公斤低于全国平均水品0.21元。牛奶价格价格上涨主要源于市场供应紧缺以及乳品企业需求激增,其次是饲料成本与人工成本上涨。2011年一季度显示,生鲜乳平均收购价格与同期相比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价格为2.92元/公斤,同比增长10.6%,环比持平。主产区散养户平均收购价格为2.8元/公斤,规模养殖牛场平均价格为3.15——3.6元/公斤。此外,不同地区养殖效益差距明显。东部盟市散养户每头奶牛年纯收入3000元左右,规模养殖场每头奶牛年纯收入5000元左右。中部盟市散养户每头奶牛年纯收入1500元左右,规模养殖场每头奶牛年纯收入3000元左右。西部盟市散养户每头奶牛年纯收入2000元左右,规模养殖场每头奶牛年纯收入3500元左右。

  在生鲜乳监管方面,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全区依法取缔不合格生鲜乳收购站422个,流动收购站150个,整合关闭不达标的收购站1381个。全区目前2704个生鲜乳收购站和1303辆生鲜乳运输车全部实现主体合法、持证经营,达到了清理整顿预期目标。我区制定出台了《内蒙古生鲜乳收购管理办法》,在全国建立第一家生鲜乳第三方检测机构和生鲜乳收购管理监测网,加强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建设,实现生鲜乳收购站从应急管理向常态管理转化。面对2010年争抢奶源、“问题奶粉”死灰复燃,各级畜牧部门继续加大对生鲜乳收购站监管力度,开展对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辆拉网式检查,使得生鲜乳合格率始终达到100%,养殖与收购站环节没有发生一起重大生鲜乳质量安全事件。

  在今后较长时间内,内蒙古奶牛养殖业将处于散养逐步退出,规模养殖业加快发展的转型阶段。我区奶牛头数将保持稳定或者有所下降。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奶牛养殖业必经之路。规模化是基础,标准化是核心,产业化是关键。现在我区的奶牛养殖业正处于规模化、标准化并存时期,在大力推进规模化生产的同时,向标准化推进。

  在自治区农牧业“十二五”规划中,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中提到,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保障我区乳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到2013年,建设2000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项目总投资80亿元,优质荷斯坦奶牛数量稳定在200万头,使奶牛年单产由目前的平均5吨提高到6吨以上。养殖场生产的优质生鲜乳占到区内乳业加工产能的60%以上。到2015年,进一步提高养殖场奶牛集中度,使优质鲜奶占到区内乳业加工企业产能的70%以上。

  找准方法 愉快养牛 圣牧第八牧场场长 崔志刚

  我对于养牛总结为六个字“一育、两敢、三管”。其中“一育”是指育种,只有做好育种工作,才能培养出膘肥体壮的好奶牛;“两敢”是指敢喂和敢抛。对于敢喂来说,只要是好的苜蓿与优质青贮我就会不惜代价舍得喂,只要养牛人愿意投入,敢投入,奶牛就会高产。此外养牛人还应该做到敢抛。比如说养殖户养了5头奶牛,其中2头是产奶的、1头是病的,还剩2头是犊牛,实际上真正养的是4头牛,如果那头病牛继续养,一年则需要5000元成本费,如此一来,20%的收入就损失了。养殖户不养没用牛,这样饲养成本会减少,饲养效率也会提高;“三管”一是指管人。作为牧场主先要把自己手下的人管理好。具体怎么管理好人,这需要用心去管理,比如说不能克扣工人工资,而且对待工人要做到一心一意,只要牧场主对工人好,那么工人就会对我们的牛好,牛就会多产奶,那么我们的收益就会跟得上;除此以外,我们还得把牛管理好,建立完善的奶牛档案,给奶牛上保险,这样我们就会有保证;最后一个管理就是管料,定期查看饲料,不要让饲料出现发霉变质的情况。现在我们的外部条件比较好,只要做到以上几项,那么奶牛产量提高的梦想肯定会实现。

  奶牛规模化养殖新模式示范的启示 内蒙古农牧科学院研究员 金海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奶牛养殖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乃至我区在奶牛饲养管理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奶牛养殖模式和技术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实施的奶牛养殖小区经营模式是符合我国、我区的具体情况的,这是我国农村实现奶牛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是如何把小区建成一个统一的经济联合体,如何使分属各户的牛只集中起来,取消各户分散的重复的工作模式,真正体现出集约化、规模化的优势,怎样把现代科技成果应用于小区,实现现代化、标准化饲养管理,使养殖户增效增收,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基于上述的问题和解决目标,根据我国农民合作组织法,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在赛罕区金河镇旭泥板奶牛养殖小区组建了奶农经济合作组织,共有20户奶农加入了奶农经济合作组织,20户奶农将180头奶牛(平均每户9头牛)作价入股(每头产奶奶牛5000——7000元,每股500元),建立了统一的经济联合体,在小区内实现了“合作化、八统一”饲养管理模式。

  我认为,这种养殖模式实施以来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经验值得借鉴:一是规范的管理制度,运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是合作组织的核心生命力所在。二是必须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这个人要让大家“买账”、“服气”,需要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三是政府部门及企业要给予资金上的支持。从世界奶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都采取了适当的倾斜政策及先期投入,而更重要的是持续不断地帮助奶农建立起一套自我良性发展的可行性方案。四是健全完善服务体系、对合作社的技术员要进行培训、把现代科技成果快速便捷地应用于奶牛业、同时要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保障合作社走上正轨。五是合作社社员的股权分配要合理,不能出现一些人控股的现象。

  总之奶农专业合作社尚处于起步和探索发展阶段,目前是推动发展的最好时期。

  家庭奶牛场——浙江嘉兴东兴奶牛场盈利的启示 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乔光华

  一个产业或者是一种养殖模式能不能真正发展,除了它自身的努力、国家必要的帮助,起关键、决定性作用的还是要看它本身有没有内生的利润增长机制,能不能赚钱,希望国家补助渡过难关或许在短期内能起到一定作用,但长期来说还要看这个产业、养殖模式本身的利润生产能力。

  下面我以东兴奶牛场为例介绍一下家庭奶牛场如何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东兴奶牛场位于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红联村,场长为该村村民顾东兴。奶牛场现有奶牛237头,其中成母牛119头,泌乳奶牛107头。2009年产奶牛群体年平均单产9吨,最高达到13吨。2009年全年收入377万元,实现净利润102万元。如果按产奶牛计算,每头奶牛的利润达到了9500元,如果按全部存栏奶牛计算,每头奶牛的平均利润也在4300元,这个盈利水平在全国来讲也是比较高的。牛场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平均水平为2.9%,脂肪为3.55%,体细胞数为25——50万/升,细菌数夏季在10万以下,冬季为5万以下。

  一个家庭奶牛场能够达到这样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显然是不容易的,我认为东兴奶牛场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值得总结和推广。一是特别注重育种。顾东兴能够做到比较专业的选种选配,他会根据每头牛的生产性能和体貌特征,如胸深、胸宽、乳房大小等,结合优良种公牛本身的遗传特点有针对性地改良,取得良好效果。二是重视饲草料的营养。三是有效控制成本。东兴奶牛场的占地面积较小,圈舍比较简陋,奶牛的床位也很紧凑;圈舍通风良好,具备了奶牛圈舍的功能,为了防止热应激,还安装了喷淋设施;场内饲草料库布局比较合理,挤奶设备为鱼骨式管道挤奶机;牛场的办公室也比较小,是用原来的旧房改造而成的,整个奶牛场精致、有效、低成本但符合奶牛饲养的工艺要求。四是高淘汰。东兴奶牛场有较高的淘汰率,以保持高的群体生产力,凡是生产性能达不到规定的标准,如日产60公斤的期限达不到3个月的,或配种有困难的奶牛,立即淘汰,头胎牛日产达不到27——28公斤就会淘汰,使整群奶牛的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奶牛场也保持了高的经济效益。五是保障牛群的健康。为了保证奶牛的健康和营养,奶牛场每年从美国购进200——250吨优质苜蓿干草。牛场的卫生防疫比较严格,一般3个月1次,1年4次防疫,凡是没有抗体的都要打疫苗,所以多年来基本没有大的疫病。

  我国奶业经营模式有很多种,包括大牧场、家庭牧场、奶牛小区、奶牛园区、奶牛合作社、奶联社、小规模农户等,到底哪种模式将会是我国奶牛饲养业发展的主导模式,一直有不同的判断,存在争议。东兴奶牛场的经验让我们看到,家庭牧场的优势很多,或将能成为我国奶业未来的基本组织形式。

  控制体细胞数提升奶源质量 华诚睿光(中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温文驰

  华诚睿光近几年来在中国为什么一直推广体细胞这个概念、检测技术以及整体防控方案?因为我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我国奶业深层次的矛盾其实就是奶产业链上游奶牛养殖水平落后。奶源要提升是件千头万绪的事,必须抓住关键环节上的关键事情,而控制体细胞数就是这个关键的事情。

  就奶源质量而言,控制体细胞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一线的奶牛养殖场场长确实也需要这么一个抓手、一个工具能够有效地提高原奶质量。从去年开始,我们联合国家有关部委、行业协会和国内领先的乳业集团共同发起了“中国乳业体细胞科普行动计划”,并率先在内蒙古、上海、黑龙江等重要奶产区开展活动。2011年2月,内蒙古奶协、伊利乳业和科普行动执委会共同启动了原奶质量全面升级计划,对伊利全国奶源质量监管团队进行了全员巡回培训,有力推动了伊利集团原奶质量的全面提升。随着科普行动的深入开展,为了发挥好业内现有技术人员的积极作用,我们在本次内蒙古国际乳业博览会上面向全国重金招募“科普专家”和征集“科普推广专员”。

  中国乳业体细胞科普行动委员会将和内蒙古奶协一起继续推动科普行动,使更多的乳品企业和牧场意识到体细胞数在原奶质量控制方面的重要性。我们也希望通过公司提供的技术和设备支持,能有效推动牛奶体细胞数控制在牧场管理及乳制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普及工作,能在较大范围内提升国内控制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方法和能力,从而带动国内主流乳品企业奶源质量的全面提升。

  机械操作人员缺乏 内蒙古奶联科技有限公司饲草料供应总监 王树德

  从设备管理这个角度上讲,当前存在的不仅是奶牛养殖场场长、技术人员缺乏的问题,也包括机械操作人员。再先进的设备如果没有一个专业的人员去操作也不会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因此,我建议规模化牧场在对奶牛场长、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的同时,也要对农牧业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特别是一些国外进口的设备更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

  奶牛集中饲养更需要土地集中、规模化饲草料种植做保障。今年奶联社到呼和浩特市周边地区如武川等进行了广泛调研,计划把农民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主要采取两种办法:一是租赁农民的土地,农民的土地一亩地纯收入多少钱,我们以这个价格租过来进行规模化种植,适应大型机械的需要;二是在每一个牧场建立一个农业合作社,以合作社的形式把农民的土地集中起来,入股进行合作化生产,基本上可以满足牧场60%——70%的青贮需求量。为更好的加快粗饲料基地建设,奶联社将延续与农民订单收购的办法。

  2011年年底,奶联社15个千头牧场将全部运营,奶牛存栏将达到1.7万头,同时奶联社还要进一步推动外部合作牧场的进程,预计在今年年底奶牛存栏达到2万头。奶业产业一体化,不仅仅是奶牛养殖的问题,还有种植等一系列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统筹考虑、统筹解决。

  牛源减少应该受到重视 呼和浩特市高家西滩牧场场长 高保全

  多年的养牛经验让我深刻地感受到牧场、奶牛养殖小区必须重视防疫,只有防疫好,牲畜才能养好,如果防疫不好,损失将难以弥补。

  我个人感觉当前奶牛养殖业的发展趋势不太好,饲草料贵、用人贵,肉牛价格和奶牛价格差距不大,在养殖奶牛基本不挣钱的情况下,奶牛数量急剧减少,仅我们一个村奶牛数量就减少了60%——70%,散户饲养的不合格奶牛都已淘汰。由于奶牛的饲养繁育周期比较长,通常从牛犊到育成牛需要2——3年的时间,奶牛养殖一旦跌入低谷,恢复起来很困难。因此,牛源减少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建议政府从多方面考虑进行扶持,不要让更多的牛源流失。

  规模化奶牛养殖——疫病控制是头等大事 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 呼和巴特尔

  自2000年以来,内蒙古奶牛养殖场的疫病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疫病体现在奶牛身上主要是奶牛口蹄疫和五号病。奶牛口蹄疫频繁爆发的状况让我们的奶业发展产生了瓶颈,它一直是制约奶业发展的因素之一,经过调研发现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第一、生产疫苗的工艺水平落后。在疫苗生产中对于工艺方面,我们一直没有较大突破,所以疫苗的抗体率低,保护率低,导致奶牛产奶量明显减少,而且有些奶牛没有受到相应保护而容易流产,这样使得养殖户效益低。第二、结核病与布氏杆菌病出现范围大,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内蒙古西部部分奶牛养殖场做了1万头奶牛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奶牛布氏杆菌病得病率达到1.8%,这使得奶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很大压制,对奶业的危害日趋严重。结核病也不容乐观,在内蒙古西部的部分奶牛场1000多头奶牛调查中发现的病牛比率在1.51%,在其他很多地方已经达到了3%左右。

  疫病问题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主要原因是:第一、从奶牛发病到被确诊时间非常长,政府没能马上拨款治理这样的问题,所以才会出现疫病持续扩散的情况。第二、当饲养员发现奶牛有病的时候,牧场就开始卖牛,一旦奶牛被卖出,这些有病的奶牛就会被当做好牛转移到其他地方,这与有关部门没有很快落实屠宰有很大关系。此外,奶牛的乳房炎仍然是居高不下,这与奶牛养殖环境有极大的关系。奶牛乳房炎在散户那里的发病率极其高。

  除此以外,抗生素等药物超标使原奶质量大打折扣。

  因此,加强内蒙古奶牛养殖安全措施首先要分步实施奶牛疫病的根除计划,保障奶牛安全。现在防治疫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继续对奶牛疫病强制控制措施;对布氏杆菌病采取免疫加补差的方法;对结核病采取一旦查出则立即处理的措施。这主要是依靠政府部门要把资金投入到位。但是最根本治理疫病的措施应该是国家及时出台一个疫病根除计划,彻底走出这种恶性循环的局面,除此以外,政府还应该引导散户逐渐推出养牛业,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因为散户占据比例较大,而且分散饲养模式不利于国家管理,对于疫病的管理与控制不方便,这样一来国家提出的“养健康牛、产安全奶”的计划实施起来困难会比较多一些,奶业发展也会任重而道远。

  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的奶牛养殖业需要联手达共赢 内蒙古畜牧业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 董文科

  内蒙古畜牧业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03年建厂,2004年奶牛入住,经过七八年的牧场养牛生涯,我也积累了一些养牛经验,在此与大家交流一下。

  如果我们牧场每头奶牛的单产在20——25公斤左右,牧场则处于收支平衡,一旦有些奶牛生病,那我们牧场就会面临入不敷出。曾经的我们虽然没有话语权和定价权,但是我们有知情权。以前当天我们就可以知道原奶价格是多少,当天就可以算出亏盈,但现在我们知情权也没有了,每到月底我们才能知道这个月每天的奶价是多少。

  今年养奶牛的成本居高不下。对于青贮和玉米来说,曾经的购买价格是200元/吨,而今年买一吨玉米就需要400元左右,因此我们很难承受这样的成本压力。由于我们当地的苜蓿很缺乏,解决不了牧场的需求,现在我们只能到甘肃或者是宁夏购买苜蓿,一旦我们从外地进购,那么它的成本就会上升很多,对于这些粗饲料的价格,我们没有办法控制。依我看来,相关部门当即需要解决的是依据牧场本身的奶牛养殖规模来配套相应的饲草料供应基地。应该实行有多少基地养多少奶牛的措施。

  如今,内蒙古很多养殖户都是盲目养牛。有些牧场主已经把牛购买回来,但是饲草料却没有保障。随着农村土地逐步流转,我建议相关部门认真地规划奶牛饲草料的需求,携手业内相关专家,解决这些牧场的草料需求问题。如果牧场的饲草料问题可以在当地解决,那么我们养牛成本就会降低很多。

  除此以外,我呼吁政府培养一些牧场管理人员,定期做一些牧场主的短期培训,进一步提高牧场主管理水平,这样才可以提高单产,降低成本,提高养殖效率。再次,要想提高标准化牧场的进度,牧场自身以及相关专家和相关部门就要想方设法使牧场利润有所提高,只有开办牧场的人有了效益以后,才会激发更多的人来加入到奶牛养殖行业中。这里根本的出路是要走产业一体化之路。

  如今养殖业的现状是处于一种博弈状态中。各个牧场都在争相斗争,这样一来,到最后谁都不会获得效益,只能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频爆发的后果,所以在今后我们应该形成一个严格的产业链条,协调各个牧场共同发展,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我们这个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发展到今天为止,它已经让很多人都感觉到必须要严格地管理,只有这样才可以把奶牛养殖业发展的更好。另外,我在此呼吁内蒙古的两大龙头企业进行一个资源整合。把牧场整合起来,让我们相互扶持、相互帮助走上产业一体化道路。让我们共同携手,摆脱现在的亏损局面,走上共同盈利的道路。现在对于我们牧场主来说,只要不再亏损,我们就要咬牙坚持到最后。

  标准化养殖小区要的是科学的方法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奶源技术服务部部长 李永强

  乳制品与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只有优质、安全的原料奶才能生产出安全、卫生的乳制品,因此奶牛养殖走向标准化、规模化必定有它无法替代的优势。

  第一,标准化养殖使饲养成本大大降低。美国《农业收入和经济展望》的调查显示:美国500头以上的奶牛场,平均产奶成本最低,约1.84元/千克,500——200头产奶成本为2.13元/千克,200——50头为2.37元/千克,50头以下为2.78元/千克。如此看来标准化养殖能省一笔不小的费用。

  第二,标准化养殖使奶牛场在奶牛生产管理上逐步推行规范管理,从奶牛的分群饲养、疾病预防、繁殖管理、资料统计分析等方面按照标准化要求,尤其是防疫工作便于统一进行,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

  第三,使牧场人员在管理上逐步导向规范化管理,场内各个工作岗位达到有章可循,对于奶牛生产的稳定性有积极的影响,人员的稳定性带动牛群的稳定健康发展,本场奶牛头数按照正常比例不断上升。

  第四,使牧场小区在组织生产和饲料综合利用上得到逐步提高,同时对周边地区的奶牛养殖的影响逐步增加,饲草、饲料原料的利用,带动当地农民种植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第五,通过“标准化”科学制定原材料及能源消耗定额标准,可以节约能源和原材料,合理地选择再生能源和材料,可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在规模化养殖业大浪中我们也要出力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奶事业部质量管理部副总监 冯欣

  首先我非常认同奶牛养殖业标准化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对于奶牛养殖业来说确实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伊利集团为了实现奶牛养殖业标准化,我们已经发展起来500头、800头、1000等规模化牧场。

  此外,我们还对一些积极的养牛户进行技术培训,鼓励他们贷款养牛。在2010年,我们伊利集团组织的对外技术培训班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赞赏,很多养殖户对这个技术班的开办一致反映效果非常好。培训班对于牧场主或者是散养户提高养牛技术有很大的帮助。

  在我看来,会养牛、能养好牛的不一定是高学历的人,照国外经验来看,养牛比较好的基本是中专生,他们大部分是家庭牧场式养牛,大部分是爸爸把养牛技巧传给儿子,儿子又传给下一代,这样一代代地把非常好的养牛技术就传承了下去,最后形成了一个家庭式的专业养牛牧场,这样的专业牧场形式也顺应了奶业发展方向,我们伊利集团也为了顺应这一发展方向,今后准备对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取长补短,推进产业一体化的实现。

  本文来源:乳业时报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1-4-1 14: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规模才有效益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有奖答疑,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5-29 17:3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