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500|回复: 23

[饲料] 许梓荣:我们当年是如何发现“瘦肉精”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29 10: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如“瘦肉精”案件对双汇所造成的信任危机,最早介绍“瘦肉精”在中国使用的学者之一、浙江大学教授许梓荣近期陷入了舆论旋涡。

  稍早前媒体的报道称,许梓荣不是中国内地第一个发现“瘦肉精”并大力推广的人,但他绝对是影响力最大的人之一。媒体报道称:“回国后,他开始在浙江大学饲料科学研究所工作,之后在“瘦肉精”的基础上,他研制出了畜禽全价配合饲料‘浙农一号’。”

  昨天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专访时,许梓荣回应说:“帽子全扣在我们头上,这不合理。当年研究这个的很多,进来的渠道也很多。我们只做研究,并没有参与推广运用。”

  他同时否认和早期销售含“瘦肉精”饲料起家的浙江浙大阳光营养技术有限公司有关联。

  第一财经日报:能不能介绍一下当年你们怎么发现“瘦肉精”的,引进国内的过程又是怎样?

  许梓荣:那是(上世纪)90年代早期吧,我在浙江农业大学(当时还没跟浙大合并),外国这方面的研究热火朝天,(上世纪)80年代国内已经有人在研究了。当时我们要加入世贸组织,外国有的东西我们都很注意,就留意到美国在用莱克多巴胺(注:“瘦肉精”的一种)。当时顾虑到知识产权的问题,就想能不能自己制备出来。当时是中科院成都分院有机所列的课题,后来用了很多方法才研究出来,才把它分离出来。试验发现,(提高瘦肉率)有效果。当时也发表了研究文章。

  养猪的时候,猪的肥肉越多,消耗饲料就越多——形成每斤肥肉所需要的饲料,是瘦肉的2.25倍。大家还不愿意吃肥肉,愿意吃瘦肉,所以当时大家都想研究(提高瘦肉率的技术)。

  日报:什么时候意识到它的副作用的呢?

  许梓荣:到后来,1994年左右,发现这东西在猪内脏有残留,可能导致人的健康受损。主要残留在内脏,外国人不吃内脏,但中国人吃,而且美国是停止使用后过一段时间再宰杀,残留也就新陈代谢掉了,但中国没这么规范,农村那么多散养、散杀,你想想看。所以考虑到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发现这个东西不好,容易出事,中国跟美国的国情不同。当时主要注重研究其原理,想开发另外一种安全的可替代物,后来因为有别的事要做,就放下了。

  日报:有媒体说最早的时候你们不提它的副作用,因为提了的话论文发不出来。

  许梓荣:最早研究的时候,副作用还不知道,后来才发现的,用了很多办法,发现副作用并不容易。

  日报:瘦肉精现在争议特别大,好像你们这些研究人员成了“始作俑者”了。

  许梓荣:说我们搞进来的,帽子全扣在我们头上,这不合理,我们只是做一些学术研究。当年研究这个的很多,进来的渠道也很多,帽子不应该这么扣。我们只做研究,并没有参与推广运用,这么说是很不合理的。

  日报:现在不是科研热点了吧?

  许梓荣:农业部在1997年就禁用瘦肉精了,既然禁用了,研究的人当然也就少多了,现在不算是研究热点了。

  日报:农业主管部门早期的态度似乎是愿意积极推广的?后来控制瘦肉精的工作你参与了么?

  许梓荣:是的。控制工作没有参与,那是北京的事,我们是地方大学(没能参与)。

  日报:国外对“瘦肉精”的使用管理,目前是什么情况?

  许梓荣:欧洲是完全禁止的,美国允许使用莱克多巴胺,不过有详细具体的使用要求,对它的作用要求讲清楚。使用莱克多巴胺养出来的猪,出售的时候会标注清楚。莱克多巴胺代谢快,不容易残留在猪的肌肉里,美国FDA制定的残留允许值是猪肉中50ppb(十亿分之一,50ppb相当于每公斤中含50微克),牛肉中的安全标准则为30ppb。 这个食用是安全的。猪内脏会有残留,但美国人不吃猪内脏,和中国国情不一样。

  日报:我国禁止使用的“瘦肉精”有哪些?

  许梓荣:“瘦肉精”所指的药物一共有七八种,制作工艺还是比较复杂的,得化工厂或者制药厂才能生产出来。我们跟欧洲一样,全面禁止使用。

  日报:出栏前一段时间停止使用瘦肉精,听说就检测不出来了,技术上是不是存在这种规避检测的方法?检测难度到底如何?

  许梓荣:我好多年不搞这个东西了,当时检测是不太容易做到准确的,有时会呈现假阳性之类的。现在听别人介绍说还是比较方便检测的,通过猪的尿液等。停止使用一段事件后,就排掉了,新陈代谢,肌肉里面会检测不到,但是内脏里面仍然能够检测到。

  日报:浙大阳光在饲料添加剂领域比较前沿,他们的情况你熟悉么?有没有参与他们当年的产品研发?

  许梓荣:他们的情况不清楚,跟他们没有接触。他们的一个负责人当年在浙农大念书的时候,给我印象就不好,我跟他们保持距离。怎么挂了浙大的牌子,这算怎么回事?!

  日报:作为研究“瘦肉精”的专家,你对近来发生的“瘦肉精”事件,有什么治理方面的建议?

  许梓荣:这些事还是利益驱使的。我觉得还是要加强正面教育,另外要严格执行处罚措施、加强执法。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50 收起 理由
apple12151007 + 5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1-3-29 10: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的一个负责人当年在浙农大念书的时候,给我印象就不好,我跟他们保持距离。这人是谁呀?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有奖答疑,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9 10: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许教授的事件让我想起了几个月前美国一个搞计算机的女AP躺着也中枪的事件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有奖答疑,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9 11: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研究没有太多的罪过,但是不敢说出真话是你的错,发现了不良反应就应该及时说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9 14: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大山 于 2011-3-30 09:28 编辑

原来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9 14: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科研和实际操作之间的矛盾。不能把错归咎于一个人,这样就会阻碍科研的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9 15: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研究呗,很有前途的说。搞出来没有残留,无副作用的瘦肉精,还可以当减肥药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9 15: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就没什么完美的东西,既然发现它有副作用了,作为科学研究者来说最重要的当然是要找到新的替代品,使其日臻完善,而不是一味的放弃,很多时候惊喜就留在下一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9 15: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国情不同,还是制度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9 16: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瘦肉精"是我发布推广的,都来找我吧!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3 09:5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