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春节之后,胶东地区商品肉鸡新城疫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为家禽养殖业带来极大危害,作为一名工作在家禽兽医战线上的一员,我将个人的所见及观点稍加罗列,请同行专家指正,促进商品肉鸡新城疫的防控。 【发病特点】 1.发病日龄多集中在18-30日龄,30日龄后亦有发生。此时鸡群母源抗体衰减至低,免疫抗体此时并未明显上升。 2.死淘严重,鸡群感染后,呼吸道症状明显,精神沉郁,死淘升高快,往往呈翻倍增长,高死淘持续3-5天,最高日死淘约2%,在某些管理较差(包括生长周期中的免疫操作管理)或前期细菌感染较重的鸡场,日死淘最高可达5个百分点以上。 3.临床病变典型,发病鸡群出现典型新城疫的病理变化,如神经症状,出血性病变等。 【剖检病变】 1.死亡鸡只拉黄白色稀便,鸡只脱水 2.腺胃乳头或腺胃粘膜出血,肌胃角质层溃疡,肌胃角质层下出血。 3.十二指肠、卵黄蒂后、回肠淋巴滤泡出血、溃疡。 4.气管粘液增多或气管粘膜出血。 5.在鸡群病变较重的病例中,可见法氏囊粘膜的出血。。 6.在死亡鸡只中,会出现一定比例的单侧或双侧股骨头坏死。 7.个别出现肾脏尿酸盐沉积,但肿胀不明显。 8.在病变后期,可出现气囊炎,支气管栓塞等病变,此时应与H9亚型禽流感区别诊断。 【治疗】 1.疾病最早期,可采用干扰素等生物制剂与中药制剂同时投喂,中药制剂中应包括甘草等化痰成分,鸡群发病时间超过2天,不建议继续投喂干扰素等生物制剂。 2.对于发病鸡群,控制好继发性细菌感染,抗生素以能通过肠道吸收的药物为好,这将对降低死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发病鸡群加强通风管理,可增加升温效率,适当增加通风。 4.对于规模化养殖场,可对于未发病鸡舍采用紧急饮水免疫,免疫剂量建议3-6倍量。 【预防】 1.加强饲养场生物安全管理。生物安全是在现有的养殖状况下,降低疾病发生最合理,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生物安全是一种工作态度,要将生物安全的理念贯穿到日常的生活、工作当中。 2.建议10日龄之前新城疫弱毒苗的免疫采用点眼免疫,杜绝饮水免疫,从技术上来说,10日龄之前的小鸡完全是可以单人进行点眼免疫的,点眼免疫的效果是优于饮水免疫的。 3.新城疫灭活苗的注射建议采用2次,分别在1日龄和7日龄。1日龄的免疫对体液抗体的整体提升作用不大,但从试验来看,其可降低鸡群循环抗体的离散度;7日龄的免疫不建议延后,虽然延后鸡群免疫器官发育更加完善,利于抗体的形成,但是由于鸡群的发病日龄较早,所以,延后的风险更大,因为灭活苗的免疫效果往往免疫10天后,可检测到抗体,免疫14天后,可检测到相对明显的抗体升高。 4.新城疫第三次活疫苗的免疫建议定在17-18日龄。 5.法氏囊免疫严格执行1倍量饮水免疫,杜绝提高免疫剂量,因为法氏囊病毒是嗜肠道型的,病毒降解低,且当前商品肉鸡应用的法氏囊病活疫苗的毒力强,对法氏囊的损伤大,不利于体液免疫的建立。在条件成熟的鸡场,可采用新形式的疫苗(如HVT-VP2等),在1日龄进行注射。 6.为提高鸡群的免疫机能,可在鸡群免疫时,投喂纯中药制剂-黄芪多糖。
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