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用公牛后裔测定的重要性 中国农业大学 张 沅 (中国奶协育种专业委员会主任) 一、公牛后裔测定的重要性 影响奶牛业生产效率的的主要技术因素有四个,即遗传育种技术、营养饲料技术、饲养管理技术和疫病防治技术。根据美国农业部对数十年来各种科学技术对奶牛业发展的贡献率的分析,在这4类技术中,遗传育种技术的贡献最大,达到了40%。 奶牛的育种技术是独具特色的,由于奶牛是一种世代间隔长(3-4年)、繁殖率低(每年1胎、每胎1头)、且主要生产性能受性别的限制的畜种,因此人们既不能象作物那样,通过各种手段,不断的培育奶牛新品种;也不能象猪禽等畜种那样建立杂交配套繁育体系。奶牛群体的育种工作,只能通过对现有奶牛品种,即对占当今世界奶牛存栏90%以上的品种-荷斯坦奶牛长期、系统地实施科学的选育技术,使奶牛群得到整体的遗传改良。数十年来,世界各国的奶牛科学家应用遗传学理论和方法,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一套奶牛群体的遗传改良技术体系,包括4项工作: ━ 严格、系统、规范的奶牛个体生产性能测定; ━ 通过定期的良种登记,培育和选育高产奶牛育种核心群; ━ 通过公牛的后裔测定和相应的遗传评定技术选育优秀种公牛; ━ 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将优秀种公牛的优良遗传物质推广到整个牛群,以期改进全群的生产性能。这一遗传改良技术体系经过长期在世界各国应用,已经证实是迄今最为科学、合理和有效的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技术体系。最有说服力的例证是北美奶牛群的发展进程,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的奶牛平均生产水平仅是5000kg左右,1953年启动了“牛群遗传改良计划”(DHIP),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使美国拥有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奶牛群。近年来,由于上述奶牛群体改良技术日渐成熟,加之生物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世界发达国家的奶牛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奶牛存栏数量不断减少,而产奶产总量持续增加,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美国是这种变化最为显著的国家,从1989年到1998年的10年间,美国全国的奶牛存栏量减少了9%,而奶产量增加了9%,奶牛个体平均生产性能提高了20%。 在奶牛育种中,由于人工授精和冷冻精液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使得人工授精公牛每年可以承担一万头以上母牛的配种,因此优秀种公牛的遗传优势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可以说奶牛群体的生产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牛的遗传水平,种公牛对奶牛群遗传改良的贡献,可以达到总遗传进展的75-95%,因而优秀种公牛的选择在奶牛育种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科学、高效的选种是通过对种公牛的遗传评定实现,所以,公牛个体的育种值估计是选择优秀种公牛的关键。通常对乳用种公牛进行两个阶段选择,第一次选择,根据后备公牛的系谱资料及本身的生产发育情况,在13-15月龄进行;第二次选择,根据公牛一定数量女儿的产奶性能和体型外貌评分,在青年公牛1.5-5.5岁进行,这种依据女儿生产性能进行公牛遗传评定的方法成为“后裔测定就选种准确性而言,迄今后裔测定一直是乳用种公牛遗传评定最有效的方法(见表1)。因此,在全世界至今仍广泛采用,各主要奶业发达国家每年进行后裔测定的青年荷斯坦公牛最低数量分别为:美国1100头,法国600头,德国500头,加拿大600头,荷兰350头,意大利260头。世界首例“克隆牛之父”美藉华人杨向中博士说:全世界具有后裔测定的种公牛6万4千头,排名前500名的在美国有300头之多,而中国没有一头具有后裔测定的种公牛进入前6万名。
表1乳用公牛不同遗传评定方法效率的比较
遗传评定的信息选择的准确性
系谱(双亲+4祖亲) 0.448
50个半同胞姐妹 0.434
50个后裔 0.896 由此可看出,利用后裔信息对公牛评定可获得最高的准确性,因而后裔测定是选择优秀种公牛的最可靠的方法,也是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多年来一直采用的方法。
二.后裔测定的技术要点 1.参加后裔测定的后备公牛应是种子母牛(公牛母亲)和经验证的优秀种公牛,经过有计划选配所产生的青年公牛。 后测的目的是要选择出优秀种公牛。由于后代的遗传素质取决于双亲的遗传素质,因而后备公牛应主要在优良双亲的后代中产生。虽然也不排除在双亲表现一般的后代中出现优秀个体的可能性,但这种优秀个体出现的概率比双亲优良的后代中出现优秀个体的概率要低得多。 2.后测公牛与试配母牛应保证完全随机交配。 在后裔测定中,主要根据公牛女儿的成绩对公牛进行育种值估计,而公牛女儿的遗传素质只有一半有父亲,另一半则由母亲决定。当非随机交配时,由于在育种值估计时,不能消除或不能完全消除试配母牛对公牛女儿生产成绩的遗传效应,因而会造成育种值估计偏高或偏低。如果随机交配,则在女儿平均数中,公牛配偶的影响大体可正负抵消(尽管还会有不可避免的抽样误差)。 3.尽量消除各种环境因素对公牛女儿所造成的差异。 公牛女儿的生产成绩同时受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进行遗传评定的目有就是要消除环境不同所造成的差异,确定其遗传素质的高低。消除环境因素影响的手段主要有两个,一是从试验设计上尽是将环境差异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二是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系统环境差异进行校正。相对而言,前者的作用更大一些,而后者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参加后测公牛的试配应尽可能在同一年度同一季节内完成,而且一头公牛的女儿要在参加后测的牛场中尽可能地均匀分布,至少要保证公牛女儿在不同场间有一定的连接性。 4.后测公牛的所有健康女儿都应参加性能测定DHI。 如果根据其生产性能对参加测定的公牛女儿有意识地加以取舍,则会给育种值的估计带来很大偏差。 5.每一后测公牛要有足够多的女儿数。
在以上原则的基础上,一头公牛的女儿越多,就越能有效地利用统计学方法,消除公牛与配母牛的遗传水平、各种不可避免的系统和随机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公牛育种值估计值的精确性也就越高。一般来说,为了获得最低限度的估计育种值的精确度(重复力大于0.75),每头后测公牛的女儿数不能少于50。 6.公牛女儿生产性能的准确可靠的测定和完善的记录体系。 准确的遗传评定的基础是完整、可靠的性能测定记录。如果生产性能的测定不准确或记录不完整,则不仅会影响遗传评定的准确度,甚至会导致完全错误的结论。要保证测定的准确性和记录的完整性就要有:健全的生产性能监测组织;可靠的生产性能测定方法;完善的记录管理系统。 7.先进、科学的育种值估计方法。 尽管考虑了以上几条原则,在我们得到的资料中仍然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系统的或随机环境的遗传偏差,这就需要我们用科学的统计学方法加以消除。目前在国际上所采用育种值估计方法主要是动物模型BLUP法。这个方法较过去的一些方法的优越性在于: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所有现有的信息;它能最有效地消除各种系统环境的遗传偏差;可以消除由于非随机交配所带来的误差。 8.参加后测的公牛在后测期间不能作为种公牛使用 所有参加后测的公牛在进行后测配种后,原则上不能再参加配种,至少不能作为种公牛参加配种。要待后测结束后,通过遗传评定后,被证明是优秀者才能作为种公牛使用。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