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23|回复: 3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18 08: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
一、甲壳素的由来 
 甲壳素(Chitin)又名甲壳质,壳多糖,壳蛋白,是法国科学家布拉克诺(Braconno)1811年首先从蘑菇中提取到一种类似于植物纤维的六碳糖聚合体,把它命名为Fungine(蕈素)。1823年,法国科学家欧吉尔(Odier)在甲壳动物外壳中也提取了这种物质,并命名为chitoin(几丁质),chitoin希腊语原意为"外壳"、"信封"的意思。  
1.1 甲壳素的分布 
 自然界中,甲壳素广泛存在于低等植物菌类、藻类的细胞,节肢动物虾、蟹、蝇蛆和昆虫的外壳,贝类、软体动物(如鱿鱼、乌贼)的外壳和软骨,高等植物的细胞壁等,其每年生物合成的资源量高达100亿吨,是地球上仅次于植物纤维的第二大生物资源,其中海洋生物的生成量在10亿吨以上,可以说是一种用之不竭的生物资源。甲壳素经自然界中的甲壳素酶、溶菌酶、壳聚糖酶等的完全生物降解后,参与生态体系的碳和氮循环,对地球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1.2甲壳素的化学结构  
  经结构分析,甲壳素是自然界中唯一带正电荷的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属于直链氨基多糖,学名为[(1,4)-2-乙酰氨基-2-脱氧-β-D-葡萄糖],分子式为(C8H13NO5)n,单体之间以β(1→4)甙键连接,分子量一般在106左右,理论含氮量6.9%。其分子结构特点为:氧原子将每个碳原子的糖环连接到下一个糖环上,侧基团"挂"在这些环上。甲壳素分子化学结构与植物中广泛存在的纤维素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若把组成纤维素的单个分子枣葡萄糖分子第二个碳原子上的羟基(OH)换成乙酰氨基(NHCOH3),这样纤维素就变成了甲壳素,从这个意义上讲,甲壳素可以说是动物性纤维。  
1.3 甲壳素的化学性质  
  甲壳素有α,β,γ三种晶型。α枣甲壳素的存在最丰富,也最稳定。由于大分子间强的氢键作用,导致甲壳素成为保护生物的一种结构物质,结晶构造坚固,一般不熔化,也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和酸碱,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应用有限。甲壳素若脱去分子中的乙酰氨基就可以转化为可溶性甲壳素(chitosan),或称壳聚糖(壳聚胺、几丁聚糖)。这时它的溶解性大为改善,因而其应用范围也就变得十分广阔,在工业、农业、医药、化妆品、环境保护、水处理等领域有极其广泛的用途。  
1.4 甲壳素的提取  
  自然界中的甲壳素大多总是和不溶于水的无机盐及蛋白质紧密结合在一起。人们为了获取甲壳素,往往将甲壳动物的外壳通过化学法或微生物法来制备。当前,工业化生产常采用化学法,经过酸碱处理,脱去钙盐和蛋白质,然后用强碱在加热条件下脱去乙酰基就可得到应用十分广泛的可溶性甲壳素(壳聚糖)。目前,国内外常从废弃的虾、蟹壳中提取甲壳素。虾蟹壳中甲壳素含量为20~30%,无机物(碳酸钙为主)含量为40%,其他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含量为30%左右。我国是甲壳素资源大国。单浙江省沿海年产海虾就达67万吨,按40%废弃物计算可制得甲壳素1万余吨,资源潜力巨大。  
二、人体必需的第六生命元素 
 甲壳素是食物纤维素但不易被消化吸收。若甲壳素和蔬菜、植物性食品、牛奶和鸡蛋一起食用则可以被吸收。在植物和肠内细菌中含有壳糖胺酶、去乙酰酶,体内存在的溶菌酶以及牛奶、鸡蛋中含有的卵磷脂等共同作用下可将甲壳素分解成低分子量的寡聚糖而被吸收。当分解到六分子葡萄糖胺时其生理活性最强。经过近20年的研究,1991年,美国、欧洲的医学界大学和营养食品研究机构将甲壳素称为继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之后的人体健康所必须的第六大生命要素。甲壳素作为机能性健康食品,它完全不同于一般营养保健品,对人体具有强化免疫,抑制老化,预防疾病,促进疾病痊愈和调节生理机能等五大功能。  
2.1 强化免疫功能,对癌症有抑制作用 
 日本爱媛大学医学部的奥田教授为了证实甲壳素的抑制癌症作用,从C3H/Hei白鼠的脾脏采取淋巴球,观察甲壳素的存在是否增加杀死YAC-1癌细胞的能力。实验用癌细胞预先注入放射性镉,癌细胞若受破坏,可由测定流出在细胞外的放射性的量而判定。结果确认甲壳素在64ug/ml的浓度就能增加淋巴球(NK)杀死癌细胞的作用。同时,还观察到甲壳素的降解产物葡萄糖胺使体液PH发生变化,激活淋巴细胞攻击癌细胞。另外,这些降解产物还能与存在于血管壁表面的癌细胞转移载体结合,从而抑制了癌细胞的转移。我国科学家研究表明,甲壳素有抑制癌细胞毒素的作用。癌细胞增殖时能释放出毒素,此毒素能破坏血清中的铁质,造成贫血;分解脂肪,兴奋满中枢,失去食欲,使人体消瘦。而服用甲壳素可出现食欲。这是因为它对癌细胞毒素有抑制作用。1996年9月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保健品功能检测中心研究表明,甲壳素具有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和NK细胞活性功能,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有增强作用。  

  
2005-10-9 09:19 回复  

上官云雪
0位粉丝
2楼

2.2 具有排除有毒、有害物质于体外的作用 
 研究表明,甲壳素具有与植物纤维相似的结构与功能。如保水、膨润、扩散、吸附、难于消化吸收等,因而它具有促进消化道蠕动,增加排便容积,缩短肠内物质的通过时间,降低腹压及肠压,吸附有毒物质(如农药、化学色素、放射线等)和重金属离子并排出体外,从而减低食物中有害物质吸收的功能。同时能排除多余有害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胆汁酸是肝脏内由胆固醇所生成消化液中的一个重要成份,在胆囊中有一定贮量,甲壳素能很好地与胆汁酸结合,并将其排出体外,人体为了保持胆囊中有一定量的胆汁酸贮备,就必须在肝脏中将胆固醇转化或胆汁酸,这样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就必然下降。同时,食物中的胆固醇进入体内后,需经酶的作用变成胆固醇脂才能在肠道被吸收,这一过程需要胆汁酸的参与。胆汁酸是表面活性物质,它对脂类有乳化作用。甲壳素很容易和胆汁酸结合并排出体外,导致这种酶不能正常地将胆固醇转变为胆固醇脂,从而妨碍胆固醇在体内吸收。  
2.3 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的作用  
  甲壳素溶于酸后,可形成一个强大的带正电荷的阳离子集团。这对于改善酸性体质,维持体液正常PH值意义重大。  
  我们知道由于胰岛素不足(绝对的或相对的)引起糖尿病,其患者体液呈酸性,若PH降0.1则胰岛素敏感度下降30%,患者糖利用降低,呈高血糖。甲壳素把PH值调到弱碱性,提高胰岛素利用率,有利于糖尿病的防治。此外,它还有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使胰岛素分泌正常,抑制血糖上升。  
  近年来医学专家发现,血压升高和食盐中C1-有关,与Na+无关。因C1-能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化,把血管紧张素Ⅰ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而使血压升高。甲壳素是可溶性阳离子型食物纤维,在代谢过程中,其阳离子基团能和食盐中的C1-结合而排泄于粪便中,因而服用甲壳素后能使血压下降。  
  血管内脂肪滴是带负电荷的基团,它与带正电荷的甲壳素分解物结合,在脂滴周围形成屏障而妨碍吸收。同时,甲壳素在体内低浓度时,也能阻止脂肪消化酶的活化,使脂肪不能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因此在空肠不能吸收而以原形排出。此外,甲壳素还可以和胆汁酸结合影响脂类乳化使其吸收减少。  
2.4 具有强化肝脏机能的作用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具有多样的代谢功能。目前治疗病毒性肝炎没有特效药,大剂量干扰素治疗乙肝或丙肝有效率最高达50%。若将甲壳素与干扰素并用,可提高疗效,促进肝炎病毒抗体产生,可使乙肝病毒转阴。  
  据日本鸟取大学平野教授研究证实,用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兔子,由于胆固醇与中性脂肪在血中的浓度升高,不久后并发脂肪肝及肝炎,肝脏呈赤红色。但在同时喂以甲壳素的兔子,胆固醇和脂肪明显降低,没有出现脂肪肝和肝炎,其肝脏呈正常暗褐色。  
  过量喝酒,由于乙醇在乙醇脱氢酶作用下变成乙醛,乙醛的毒性很强,会引起头痛、恶心、肝损伤等。甲壳素可活化肝脏机能,增加醛脱氢酶的活力,可以解酒,防止酒精性肝损伤  
2.5 具有活化细胞,抑制老化,恢复各个器官功能作用  
  经研究证实,甲壳素对植物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有调节作用。甲壳素可进入血脑屏障,修复营养脑细胞,治疗脑萎缩。可进入血睾屏障,修复营养性腺细胞,改善酸性环境,促进男、女性激素的分泌,恢复提高性功能,增加活力,抑制老化。甲壳素可进入胎盘屏障,使胎儿健康、强壮、皮肤光滑等。  
  甲壳素对人体细胞具有良好的亲和性,抗原性低,安全性高。甲壳素在人体受伤部位能活化细胞,大量产生胶原纤维,胶原纤维可迅速形成细致的皮肤,不会留下疤痕,在治疗烧伤、烫伤、外伤、加速伤口愈合、止血、消炎方面疗效独特。  
  此外,通过实验还发现甲壳素具有促进肠内有益菌的生长,维持肠道生态平衡的作用。甲壳素具有很强的抗菌力,可治疗口腔溃疡、牙周病、口臭等。甲壳素还具有提高钙代谢的功能和骨细胞摄取钙的能力,治疗骨质疏松症。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1-3-18 08: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比较热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8 08: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甲壳素是好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3 00: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食品上的研究很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5-4 20:1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