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小晓 于 2011-3-15 17:37 编辑
口蹄疫的病理发生大体分为4个阶段:
1、浆液性渗出(原发性水疱)阶段
FMD病毒由消化道黏膜、呼吸道黏膜或损伤的皮肤侵入机体后,首先在侵入部位的上皮细胞内迅速繁殖,引起浆液性渗出形成原发性水疱,称为第一期水疱。
此时,感染动物通常不表现临床症状或只表现轻度发热,因此往往不容易发现。
2、病毒血症阶段
通常在原发性水疱发生数小时,大量的病毒进入淋巴和血液循环系统,导致病毒血症。此时,机体产生全身性反应,一般体温升高,出现全身症状。
3、继发性水疱阶段
FMD病毒对口、鼻、舌及乳房等处的上皮细胞有极强的亲和力。继病毒血症之后1-3天,病毒随血液循环,抵达嗜好部位如口腔黏膜、舌头、鼻子、蹄冠、脚趾间、蹄底等部位的皮肤表层组织内,继续繁殖,形成继发性水疱,称作第二期水疱。
病毒还会在其他组织如胰腺、唾液腺、乳房腺泡与腺管上皮细胞、胃、直肠及肾脏的上皮细胞以及肌细胞内繁殖。
病毒在心肌组织内繁殖,致使心肌变性或者坏死而出现白色或淡灰色的斑点条纹,大家习惯称之为“虎斑心”,多见于哺乳期的仔猪。
4、转归阶段
随着第二期水疱的发展、融合、破裂,体温一般随着下降,逐渐恢复到正常,病毒从血液中逐渐减少至消失,病猪即进入恢复期。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