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96|回复: 1

[资料] 转载《春季养鸡防止呼吸道疾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15 16: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天昼夜温差较大,是鸡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鸡群一旦发病,将给养殖者的经济效益带来损失。因此,养殖户必须弄清引起鸡发生呼吸道疾病的原因,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降低发病率,减少经济损失。
发病类型
一、细菌性呼吸道病


1、雏鸡沙门氏杆菌病 雏鸡沙门氏杆菌病因以排白色糊状粪便为特征,养殖户一般称之为白痢。该病多发于雏鸡,一旦发病,死亡率相当高。凡患白痢的雏鸡,绝大多数具有呼吸道症状,表现为羽毛蓬松,双翅张开,后腹呈现一收一缩的呼吸加快动作


2、传染性鼻炎 鸡的传染性鼻炎是一种急性上呼吸道疾病,有时上呼吸道炎症可蔓延至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病鸡发生呼吸困难,并出现呼吸罗音,不少鸡都是由于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


3、禽霍乱 该病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一旦侵害呼吸道会表现呼吸道症状,特征为鼻流黏液、鼻窦肿大、喉部蓄积分泌物,导致病鸡呼吸困难。


4、大肠杆菌病 病型复杂,只有在鸡患气囊炎时,才出现呼吸道症状。


5、败血性支原体病 鸡败血性支原体病感染可引起呼吸道症状为主的慢性呼吸道病(CRD),其特征为咳嗽、流鼻液,呼吸道罗音和张口呼吸。该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成年鸡多为隐性感染,可在鸡群中长期存在,一旦应激即可发生蔓延。


6、曲霉菌病 该病的主要病原为烟曲霉菌,多见于雏鸡,感染后病程稍长时,可见呼吸困难、伸颈张口,细听可闻气管罗音。有时可发生曲霉菌性眼炎,眼睑肿大、凸出,下眼睑有干酪样物,严重时可失明。


7、禽衣原体病 病原体为鹦鹉衣原体,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患病后,病鸡呼吸困难,表现单侧或双侧性结膜炎,眼睑肿胀和鼻炎,眼鼻有浆液性脓性分泌物。


二、病毒性呼吸道病


1、新城疫(ND) 以下痢、呼吸困难和神经症状为其特征,尤其是发生急性型ND时,病禽上呼吸道分泌多量黏液自口鼻流出。喉部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病程后期呼吸极度困难。


2、传染性支气管炎(IB) 鸡群发病后突然出现呼吸道症状,并迅速涉及全群。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松,畏寒、喘息、咳嗽、喷嚏,有气管罗音,鼻孔中流出分泌物。本病多呈肾型病变,俗称“花斑肾”。


3、传染性喉气管炎(ILT) ILT是由A型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病鸡主要表现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呼吸、低头缩颈吸气、咳嗽、甩头,甩出带血的黏液。特征性症状为流鼻液和呼吸时发出湿性罗音,最后窒息死亡。


4、鸡痘 通过上呼吸道感染发病,临诊上表现为皮肤型、黏膜型及混合型。当发生黏膜感染时,口腔、喉头及气管黏膜出现溃疡性黄白色病灶,伴有严重的呼吸道症状,不少病禽都是因为呼吸道假膜太厚而引起采食和呼吸困难。


5、禽流感 病初即表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出现咳嗽、打喷嚏、下痢、精神委顿,产蛋鸡产蛋下降或停止。特别是温和型禽流感,呼吸道症状拖延的时间较长,而且药物治疗效果甚微


三、寄生虫性呼吸道病


1、隐孢子虫病 该病是由隐孢子虫寄生于鸡呼吸道黏膜上皮微绒毛区,感染后鸡呼吸道出现罗音、咳嗽、打喷嚏,渐而气喘。


2、住白细胞原虫病 本病为鸡的血液寄生虫病,主要危害3月龄~6月龄的鸡,鸡愈小发病愈急。一般在病程中后期,病鸡出现呼吸障碍,常因咯血、呼吸困难而死亡。


3、气管吸虫病 本病由环肠科吸虫引起,病鸡以咳嗽为特征。主要症状为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张口伸颈呼吸,呼吸时发出“咯咯”声,最后窒息而死。


四、中毒性呼吸道病


1、一氧化碳中毒 春季不少人采用煤炭给育雏室加温,倘若烟道阻塞,呛风倒烟,加之不注意通风,容易引起一氧化碳中毒。轻度中毒时,精神呆滞,食欲减少,流泪,咳嗽。严重中毒时,骚动不安,随之出现呼吸困难。


2、氨气中毒 禽舍内的粪便、垫料和饲料等含氮有机物都会分解产生氨气。舍内如不及时清理,加之通风不畅,则空气中氨气浓度升高引起禽类中毒。家禽则出现口流唾液泡沫,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并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动作。


五、防治措施


1、注意引种


引进支原体阴性或阳性率很低的种鸡生产的雏鸡,从根本上杜绝雏鸡发生慢呼。


2、加强饲养管理


⑴从进鸡前就要做好鸡舍内环境的清扫、清洗和消毒工作,在养鸡过程中尤其是雏鸡阶段,做好严格的防疫隔离和消毒措施,用安全性好的季胺盐类等消毒液每周2次~3次喷雾消毒,以降低粉尘中支原体及其他微生物对呼吸道的刺激和损伤作用。但应注意疫苗免疫前后2天~3天不要进行喷雾消毒


⑵提供适宜的温、湿度及良好的通风换气至关重要。降低舍内氨气浓度,管理好饮水器,防止漏水;加强垫料的管理,每日翻动垫料1次~2次,有利于氨气散发,使垫料保持干燥、疏松。


⑶采用合理的饲养密度。每平方米1周龄~2周龄30只~34只;每平方米3周龄~5周龄15只~20只;每平方米6周龄至出栏8只~10只。保证鸡舍良好的通风,控制有害气体的含量,氨气的浓度1周龄~3周龄应低于10ppm,4周至出栏应低于20ppm,硫化氢不能超过10ppm。保持适宜的湿度,第1周75%,2周龄~4周龄60%~70%,5周至出栏55%~60%。


⑷消除发病诱发因素。如气候突变、过冷过热、鸡群密度过大等,控制好环境因素是防止支原体或复合型慢性呼吸道病发生的最直接措施。


3、合理使用疫苗和药物


加强免疫。第1次免疫预防最好选择能突破母源抗体且对雏鸡没有病原性的新城疫和传支二联疫苗,在7日龄前进行免疫,甚至可以提前到1日龄~3日龄。及早接种疫苗,可在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局部形成免疫力,因为在黏膜表面产生的IgA抗体可中和呼吸道病毒而起到局部免疫保护作用。因此,一定要重视鸡群呼吸道局部免疫力的产生,不要单看血清抗体水平;第2次免疫可用新支二联疫苗在首免后的14天进行,用以加强免疫,这样保护力可持续至出栏。


在7日龄做新支二联苗免疫时,做好对支原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病的预防,疫苗免疫之后,连用泰乐菌素或林可霉素3天~4天。另外,在7日龄做ND活苗的同时,给鸡做ND的灭活苗免疫,可以大大降低后期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生。32日龄做ND的最后免疫。如果当地不是传染性法氏囊(IBD)的高发区,在14日龄做IBD免疫时就没有必要用中等偏强的苗,选择对法氏囊影响小的弱毒苗免疫,有利于ND抗体水平的稳定,减少呼吸道病的发生。


在鸡的不同饲养阶段或产生各种应激时,用敏感药物进行预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应定期对鸡舍及环境进行消毒,采取全进全出制,空舍使用甲醛、高锰酸钾熏蒸消毒,饲养期间宜采用2%~3%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喷洒消毒。鸡发生呼吸道疾病症状须及时确诊,采取有效措施,尽早控制疾病。治疗细菌性疾病应依据药敏试验,合理用药。
转载《中国禽病网》,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1-3-15 16: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注意吧 养殖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14 20:40,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