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免疫程序 一、常见猪病的推荐免疫程序 (一)生长肥育猪的免疫程序 1、日龄:猪瘟常发猪场,猪瘟弱毒苗超前免疫,即仔猪生后在未采食初乳前,先肌肉注射一头份猪瘟弱毒苗,隔1-2小时后再让仔猪吃初乳; 2、3日龄:鼻内接种伪狂犬病弱毒疫苗; 3、7-15日龄:肌肉注射气喘病灭活菌苗、兰耳病弱毒苗; 4、20日龄:肌肉注射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三联苗); 5、25-30日龄:肌肉注射伪狂犬病弱毒疫苗; 6、30日龄:肌肉或皮下注射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 7、30日龄:肌肉注射仔猪水肿病菌苗; 8、35-40日龄:仔猪副伤寒菌苗,口服或肌注(在疫区首免后,隔3-4周再二免); 9、60日龄:猪瘟、肺疫、丹毒三联苗,二倍量肌注。 10、生长育肥期肌注两次口蹄疫疫苗。 (二)后备公、母猪的免疫程序 1.配种前1个月肌肉注射细小病毒、乙型脑炎疫苗; 2.配种前20-30天肌肉注射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的三联苗); 3.配种前1个月肌肉注射伪狂犬病弱毒、口蹄疫、兰耳病疫苗。 (三)经产母猪免疫程序 1.空怀期:肌肉注射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的三联苗); 2.初产猪肌注一次细小病毒灭活苗,以后可不注; 3.头三年,每年3-4 月份肌注一次乙脑苗,三年后可不注; 4.每年肌肉注射3-4次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 5.产前45天、15天,分别注射K88、K99、987p大肠杆菌腹泻菌苗; 6.产前45天,肌注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三联疫苗; 7.产前35天,皮下注射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灭活苗; 8.产前30天,肌注仔猪红痢疫苗; 9.产前25天,肌注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三联疫苗; 10.产前16天,肌注仔猪红痢疫苗; (四)配种公猪免疫程序 1、每年春、秋各注射一次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的三联苗); 2、每年3-4月份肌肉注射1次乙脑苗; 3、每年肌肉注射2次气喘病灭活菌苗; 4、每年肌肉注射3-4次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 (五)其它疾病的防疫 1.口蹄疫: (1)常发区: a. 常规灭活苗,首免35日龄,二免90日龄,以后每3个月免疫一次; b. 高效灭活苗,首免35日龄,二免180日龄,以后每6个月免疫一次。 (2)非常发区: a.常规灭活苗,每年1、9和12月份各免疫一次; b.高效灭活苗,每年1和9月份各免疫一次。 2.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仔猪6-8周龄一次,2周后再加免一次; 3.猪链球菌病: (1)成年母猪:每年春、秋各免疫一次; (2)仔猪: a.首免10日龄,二免60日,或 b.首免出生后24小时,二免断奶后2周。 4.蓝耳病: (1)成年母猪:每胎妊娠期60天免疫一次灭活苗; (2)仔猪:14-21日龄免疫一次弱毒苗; (3) 成年公猪:每半年免疫一次灭活苗; (4)后备猪:配种前免疫一次灭活苗; 备注:上述免疫程序仅供参考,每个猪场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疾病的发生史,以及猪群当前的抗体水平高低制定自己的免疫程序。眠疫的重点是多发性疾病和危害严重的疾病,对未发生或危害较轻的疾病可酌情免疫。 猪场驱虫程序 寄生虫分为体内寄生虫(如蛔虫、结节虫、鞭虫等)和体外寄生虫(如疥螨、血虱等),猪群感染寄生虫后不仅使体重下降、饲料转化效率低,严重时可导致猪只死亡,引起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猪场必须驱除体内外寄生虫,一般的驱虫程序为: 1、后备猪:外引猪进场后第2周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配种前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 2、成年公猪:每半年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 3、成年母猪:在临产前2周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 4、新购仔猪在进场后第2周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 5、生长育成猪:9周龄和6月龄各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 6、引进种猪:使用前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 7、猪舍与猪群驱虫消毒: (1)每月对种公母猪及后备猪喷雾驱体外寄生虫一次。 (2)产房进猪前空舍空栏驱虫一次,临产母猪上产床前驱体外寄生虫一次。 8、驱虫药物视猪群情况、药物性能、用药对象等灵活掌握。 9、同时驱体内外寄生虫时一般采用帝诺玢、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等混饲连喂一周的方法;只驱体外寄生虫时一般采用杀螨灵、虱螨净、敌白虫等体外喷雾的方法。 10、采用一餐式混饲驱体内外寄生虫的方法,要隔7天再用一次。 11、商品猪驱虫前最好健胃。 猪场生产技术指标表 单位:%、头、公斤 项 目 指 标 项 目 指 标 妊娠期
116±5天(15W) 配种分娩率
95% 哺乳期
35 天(4W+留栏1W) 哺乳期成活率
95 空怀期
3-10天(1-2W) 保育期成活率
97 保育期
28天(5W)
育成期成活率
99 育成期
105天(15W) 全期成活率
91 母猪年产胎(次)
2.2
全期全场料肉比
3:1 母猪胎产活仔数 经产10头、初产9头 出生重
1.2-1.5 胎均断奶活仔数
9.5
5周龄个体重
10-20 公猪使用年限
4-6年
11周龄个体重
20-30 母猪使用年限
3年(6-8胎)
26周龄个体重
90-110 公母比例
1:50-100
怀孕周期
161天 猪场卫生防疫制度 为了搞好猪场的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养猪生产的顺利进行,向用户提供优质健康的种猪或商品猪,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杜绝疫病的发生。现制定以下《猪场卫生防疫制度》,请全场员工及外来人员严格执行。 1.猪场分生产区和非生产区,生产区包括养猪生产线、出猪台、解剖室、流水线走廊、污水处理区等。非生产区包括办公室、食堂、宿舍等。 2.非生产区工作人员及车辆严禁进入生产区,确有需要者必须经场长或主管兽医批准并经严格消毒后,在场内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只可在指定范围内活动。 3.生活区防疫制度 ⑴生活区大门应设消毒门岗,全场员工及外来人员入场时,均应通过消毒门岗,消毒池每周更换两次消毒液。 ⑵每月初对生活区及其环境进行一次大清洁、消毒、灭鼠、灭蚊蝇。 ⑶任何人不得从场外购买猪、牛、羊肉及其加工制品入场,场内职工及其家属不得在场内饲养禽畜(如猫、狗)。 ⑷饲养员要在场内宿舍居住,不得随便外出;场内技术人员不得到场外出诊;不得去屠宰场、其它猪场或屠宰户、养猪户场(家)逗留。 ⑸员工休假回场或新招员工要在生活区隔离二天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工作。 ⑹搞好场内卫生及环境绿化工作。 4.车辆卫生防疫制度 ⑴运输饲料进入生产区的车辆要彻底消毒。 ⑵运猪车辆出入生产区、隔离舍、出猪台要彻底消毒。 ⑶上述车辆司机不许离开驾驶室与场内人员接触,随车装卸工要同生产区人员一样更衣换鞋消毒。 5.购销猪防疫制度 ⑴从外地购入种猪,须经过检疫,并在场内隔离舍饲养观察40天,确认无病健康猪,经冲洗干净并彻底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线。 ⑵出售猪只时,须经兽医临床检查无病的方可出场。出售猪只只能单向流动,如质量不合格退回时,要作淘汰处理,不得返回生产线。 ⑶生产线工作人员出入隔离舍、售猪室、出猪台时要严格更衣、换鞋、消毒,不得与外人接触。 6.疫苗保存及使用制度 ⑴各种疫苗要按要求进行保存,凡是过期、变质、失效的疫苗一律禁止使用。 ⑵免疫接种必须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 ⑶免疫注射时,尽量不打飞针,严格按操作要求进行。 ⑷做好免疫计划、免疫记录。 7.生产线员工必须经更衣室更衣、换鞋,脚踏消毒池、手浸消毒盆后方可进入生产线。消毒池每周更换两次消毒液,更衣室紫外线灯保持全天候开着状态。 8.生产线内工作人员,不准留长指甲,男性员工不准留长发,不得带私人物品入内。 9.生产线每栋猪舍门口,产房各单元门口设消毒池、盆,并定期更换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 10.制定完善的猪舍、猪体消毒制度(详见消毒制度)。 11.杜绝使用发霉变质饲料。 12.对常见病做好药物预防工作(详见药物预防制度)。 13.做好员工的卫生防疫培训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