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50|回复: 1

[奇闻佚事] 发展牛文化事业 促进牛产业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10 11: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牛文化研究成果和多次组织大型公益活动的实践经验,提出“以牛文化促牛产业 ” 的观点、途径和方法。牛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它记录了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将伴随我们开启美好的未来。 牛产业发展缺乏文化宣传

  牛文化的渊源

  似乎有这种现象,讲牛排就是欧美,讲肥牛就是日本。我国的养牛业、牛奶制品、牛肉制品工业、牛皮制革工业都不如人家,这是为什么?根本原因是在牛文化的建设与宣传。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0%,才吃了世界牛肉的 3%。300多年以前,荷兰男性1.6米 ,女性1.5米 ,比我们四川人还矮;但是吃了300年牛肉、喝了300年牛奶之后,他们现在身高达到1.9米 。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是越长越高,只有汉族越长越矮,而我国兵马俑的身高却是1.81米。古汉语里,关于牛肉的各种吃法就有几十个名称,牛排只是其中的一个,与牛有关的汉字就有300多个字。我国的牛文化资源应该说是十分丰富的 , 缺少的就是宣传力度。

  文化建设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产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牛产业需要牛文化建设。我们要花大力气,造大声势,让牛文化走进城乡每一个家庭。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处处可触牛的浓情;在繁华城市的高墙内,人们也难忘儿时放牛骑牛的温馨情景。人们为什么喜欢牛?牛文化为什么多姿多彩?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人们崇敬牛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的精神,欣赏牛的憨厚、勤劳、真诚、实在、勇敢、倔强、忍耐、坚毅的性格和品格。从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底蕴,从13亿中华儿女血管里流淌的血性,可测牛文化之魅力,可度牛产业发展之潜力。

  我国五千年璀璨夺目的中华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五千年受人崇敬的牛文化。我国的养牛用牛,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朝夕与牛为伴。 在中国农村的过去,人吃稀饭,牛吃干饭,牛被苗族同胞神化了。牛战胜了老虎,牛是大哥,老虎是兄弟,牛被苗胞美化了。腊染、刺绣、挑花、织锦等传统工艺制成的民族服装上,无不有牛。牛的形象是最美的,牛的心灵是最好的,牛的威力是最大的。画家齐白石曾自称为“耕砚牛”,画家李可染的画室也悬挂着“师牛堂”的横匾。

  牛作为一种文化,已渗透进了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牛与我国万事万物、民俗事象都有着种种关联,东西多了叫多如牛毛,脾气大了叫牛脾气,大口喝饮料叫牛饮,财大气粗叫牛气。牛在文学艺术中常常充当主角,牛的形象早已家喻户晓。千百年来,围绕牛的传说故事、文学作品、艺术创作、电影、电视、成语故事、谚语、歇后语、诗词歌赋,真是数不胜数,可以说是汗牛充栋。

  牛文化与传统美德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伟大人品的真实写照。文人学者赞牛,清官百姓赞牛。赞牛者,赞人也。胡启立也为厉有为的画册《孺子牛》作序说:我们所称颂的牛的种种美德,不正是对勤劳善良质朴的中国劳动人民的讴歌和赞颂吗?不正是对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讴歌和赞颂吗?

  是的。多少中国人都在学习牛的憨厚倔强、奋力向前、无私奉献精神,并用这种牛的精神来激励自己的工作,改变自己周围的环境,振兴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他们的身边,常常伴随着不同形式的牛的作品,他们在牛文化欣赏中享受,在享受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奋发自己的斗志,鞭策自己的行动。我们的牛产业能够发展到今天,也是离不开那些老黄牛、孺子牛、拓荒牛们的贡献;明天牛产业的更大发展,需要更多的老黄牛、孺子牛、拓荒牛。

  斗牛文化

  斗牛从自然打斗形态成为人们欣赏的独立的文化,是从长期的农耕文化中派生出来的。开始是家牛与家牛在坡上放养时的自然斗打,发展到寨牛与寨牛的斗打,再发展到一个地区牛与一个地区牛的斗打,随着社会参与性的规模不断扩大,斗牛象征着一种民族精神脱胎出来了。贵州黔东南上千年的斗牛历史,演绎了一代又一代威风八面的牛王和力敌水牯的捉牛汉子,也涌现了无数的“牛迷”。黔东南斗牛能连续打斗1——2小时,有的长达 4 个小时,斗牛有抵牯、碰牯之分和宽角、窄角之分,还有勾腮牛、勾眼牛、勾脚牛之别,斗打起来技艺纷呈,极具观赏性。瑶乡斗牛也是壮观激烈,两头犍牛睁着发红的眼睛,挺起尖角,直撞对方,抵,挑,冲,刺,皮开,肉绽,血流,角折,摔倒了又爬起,受了伤也决不怯阵。

  中国南方有17个少数民族有斗牛节和敬牛节,包括福建闽东畲族、云南宁穰纳西族、四川凉山彝族、广西象州壮族、湖南江永女书故里、西藏日喀则白朗等。香格里拉县三坝斗牛,婺城区雅畈镇铜山斗牛,闽浙边界的福鼎斗牛,海榴斗牛,晋州斗牛,特别是贵州的台江、麻江、恩施、涌溪、开阳和凯里的斗牛,都是非常有名气的。素有“中国最女性化城市”之称的杭州城里,也时有古乐阵阵、猛牛相争的阳刚气息。在我国960万公里土地上,穿过斗牛场上粗犷的的呼喊,可以亲切听到百姓的文化需求;透过乡村浓浓的民俗,可以强烈感触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中国斗牛是以牛相斗体现力量与力量的较量,人和牛同欢共娱,体现了中华文明古国的和谐文化和审美观,比较西班牙斗牛更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坚韧顽强、奋力拼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优秀品格,都可以在牛的身上和斗牛文化里找到。一场有品位的斗牛,能够喷发出它独具的魅力,让老年人不消沉、老当益壮,让中年人不停滞、奋发图强,让青少年增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知识与教谥、更加刻苦学习。牛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它记录了人类数千年的文明,还将伴随我们开启美好的未来。

  以牛文化促牛产业发展

  如何发掘、收集、整理、研究、发展中国的牛文化,让牛文化在解决农业产业结构、处理好“三农”问题、落实西部大开发中发挥积极作用?如何让牛文化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特别是为繁荣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农村旅游业服务?如何通过牛文化推动我国牛产业发展?

  笔者自2001年开始做过一系列探索,比如在凯里举办2003贵州·凯里首届东方斗牛大赛暨苗岭放歌演唱会。这次放歌演唱会,把古史传说中的“炎帝驯野牛”、“老子骑青牛”、“大战火牛阵”等节目巧妙融入了开幕式方阵巡游和斗牛大赛,既有激烈相斗拼死搏杀的场面,又有劝牛分开的幽默镜头,既有清新雅静的田园气氛,又有惊心动魄的高潮和令人留连难忘的结尾。我们的目标是:把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 畲族等不同民族、不同村寨、不同斗牛习俗和风采集中展现在一个大舞台上,同时注入现代民族歌舞元素、音乐艺术元素、哲学伦理元素、和谐文化元素、慈善公益元素,加上“铜头铁额、牛首人身”炎帝和蚩尤的远古神秘文化,演绎上古七千年的中华史诗,打造一个能够与西班牙斗牛媲美的中国斗牛品牌。

  实践感悟

  发展中国斗牛

  可以从民族体育和文化旅游业和养牛业两个方面让城乡的民众和牛产业大大受益。西班牙是世界第二大旅游强国,旅游业收入占全国GDP的 11 %,游客每年观看斗牛的花费达11亿美元。斗牛在西班牙是一种产业,就业人数大约为20万人,占全国劳动力的1%(不包括斗牛带动的其他行业就业人数)。西班牙大小城市都有斗牛场,全国共有斗牛场324个。笔者坚信:我们只要努力,就可以把中国斗牛做成一个比西班牙斗牛更大的产业链。

  建设现代化斗牛场

  可以带动一大批相关企业的发展, 比如: 大型斗牛馆,牛文化博物馆,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风俗堂,风情苑,演艺厅,运动场,牛文化风情街,居民宾馆群,民族餐馆,运动式游乐场,网球场,羽毛球馆,保龄球馆,儿童游泳池,成人游泳池,综合性服务场所,风味小吃街,射击场,游乐场,钩鱼池,烧烤场,养殖场等。还可以带动以牛文化为题材的民族工艺品的生产和销售,比如:民族服饰、剪纸、蜡染、刺绣产品、牛文化书刊资料、纪念品、音像系列产品、牛角银饰的装饰品和壁挂、牛头大雕、石牛、陶牛、牛角酒杯、牛角梳、牛角雕饰品、牛角号、牛腿琴等等。

  提升斗牛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把牛产业的事、政府的事、农民的事整合起来做,把企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农民的利益综合起来考虑,牛文化和牛产业的发展道路就宽了。比如贵州是以环境立省,黔东南是以生态立州。我们从国家和政府的需要出发,为贵州黔东南策划了“ 2009黔东南国际蚩尤文化节 ”。我们把斗牛与中华始祖之一的蚩尤与炎帝连接起来,把斗牛文化与黔东南“原生的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生态、原貌的历史遗存”原生态美连接起来, 把农民的养牛热情和斗牛激情燃烧起来,进一步打造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世界旅游目的地”。

  建议全国大型牛品生产企业可以到黔东南投资牛文化产业。该州有16个县市,现有斗牛数6800多头。全州50户以上的自然村寨共计3922个,每寨以养3头斗牛计算,全州就有11766头,加上50户以下的自然寨,全州最大斗牛蕴藏量可以达到13000头。全州村村寨寨都有斗牛场,全州斗牛场约有1100个。但是,目前能够卖门票的只有凯里和下司两个地方,最大容量为5000人,达不到产业规模的要求。要使产业做大,必须广泛吸纳政府、企业和社会闲散资金,建设一至两个可容纳2——3万个座位的现代化斗牛场,以股份参与的形式,加大软硬件投入,通过1——3年的培育,无疑可以做成一个斗牛品牌。显然,这种投入对牛品企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可图的。

  成立中国斗牛协会

  全国应该成立一个斗牛协会,指导和规范全国各地的斗牛活动,让中国斗牛走上健康发展之路。与我国各种传统节庆文化联姻,斗牛可以让城乡人们的节庆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斗牛文化与产业结合

  斗牛除了本身可以做成一个大的产业和产业群外,牛还可以作为一个文化载体,承载着牛企业的文化和产品,穿行于农村与城市;承载着牛产业的发展理念和先进思想,为牛产业带来无尽的财富。通过牛文化传播,可以帮助与牛文化相关的企业做大、做强,并回馈社会,帮助边老穷地区,救助有困难的人群。

  举办牛文化艺术节

  可以结合公益活动,举办地方 牛 文化艺术节和全国牛文化艺术节。牛文化艺术活动的主题因时而异,可以紧密配合当前社会和企业的热点、焦点、难点、重点问题,使古老的牛文化永远具有非凡的活力。成功的牛文化艺术活动,可以整合各种资源、汇聚各种力量,可以启动和促进一个地区、一个企业、一个产品的招商引资、商贸洽谈、营销推广和开发拓展。

  通过牛文化创意产业,推动牛文化产业纵深发展

  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价值达220亿美元,并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正在成为21世纪全球最具商业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朝阳产业。我国相传有个配方,把牛皮、牛筋、牛肉放在一起炖8小时,这个汤除了养生防病之外,连中风、癌症都能治。牛文化既古老又神秘,它能催生一大批各种各样的牛文化创意企业,特别是与农村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牛文化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中最具创作空间的产业。

  结语:中国牛文化产业是中国的特产,它既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多方面获取强大的动力和丰富的资源,同时又可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多方面产生巨大的作用和可观的效益。努力发展牛文化产业,能够产生强大的助推力,推动我国牛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1-3-10 11: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牛文化可以做,这个命题比较大,我不做评论。但我知道目前与牛有关,和婴幼儿健康相关的乳品问题多多。简单的产品质量都不能保证,文化的推行是否能顺利呢,待解。。。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5-25 07:3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