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jpdc 于 2011-3-9 13:35 编辑
抗菌素在畜禽饲养中的正确使用 【保证疗程】不少养殖户因治病心切,急于求成,往往不坚持疗程,三天两头更换药物;使用一天症状没有明显好转,就更换其他药物,有的不考虑药物的配伍禁忌,多种抗生素合并使用或逐步增加用量,形成乱配乱用现象,从而逐渐增加了细菌的耐药范围,易引起“二重,感染”。治疗一定要保证疗程,不要给自己施加“恐慌心理”,否则病情稳定了自己也不知道药物的主次,给以后的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 【平时少用】抗菌素在畜禽饲养中作为药物性预防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要注意控制使用的时间性和单一性,防止产生抗药性。如在饲料(泔脚)卫生、环境污染、管理条件差的养殖户,适时适当使用一些效果比较好;在气候骤变到来前适当添加也会收到一定的效果,平时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改善饲养条件,结合采用其他增强体质促生长替代品,尽量减少抗菌素的使用。 【要看原药】许多养殖户一味追求新产品,高品位,没有真正理解药物特性分类,我们常用的抗菌素可以归纳为青霉素类(阿莫西林、氨卞、头孢),土霉素类(庆大、红霉素),环丙类(环丙沙星、蒽诺沙星、氟派酸)硝基呋喃类(禁用),磺胺类等等,市场上“包装精美外观好,穿了马甲品位高,功能齐全百病消,其实就是说的妙”。实际治疗要看原药成分,要正确诊断,对症治疗,因病而定。 【正确给药】药物的使用在畜禽养殖中最长用的方法有注射和口服二种,1、注射:剂量正确,吸收快,效果明显,我们在治疗时通常采用这种方法给药。2、口服:有饮水给药、拌料给药,这种方法比较省力方便,适用于早期治疗。我们有些养殖户把注射药当口服药用,把用于饮水的作拌料用,把拌料的作饮水用;违背了药物的理化特性,收不到预期的疗效。食欲下降或不食是病畜的特点之一,因此,在群体口服给药治疗时,要注意剂量要足、拌料要匀、现配现用,食槽水槽要清洗,保证在1小时吃完,同时要结合个别注射治疗。 【注意休药期】要谨慎选用饲用抗生素添加剂,在规定的使用对象、剂量、期限等范围内使用。同时还要注意所规定的停药期,切忌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有拮抗作用的抗生素。 wjpd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