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12|回复: 4

蛋白含量不同所称样重不同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1 19: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houyoo 于 2011-2-22 11:31 编辑

请教关于测粗蛋白时,不同的蛋白含量所需称量的样重不同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具体划分呢?
其实我是想问在测粗蛋白时,假如说有的原料是40蛋白的,应该称样重1克,15个蛋白的应该称样重0.5克...等,也就是说根据原料所含蛋白的高低来称取不同的样重,这个应该怎样划分这个范围?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1-2-21 20: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问的是粗蛋白测量的方法吗?下面我介绍几种粗蛋白的测量方法,供你参考:
    什么是粗蛋白, 粗蛋白跟蛋白质又有什么区别,如何测量饲料中粗蛋白的含量,粗蛋白的含量高是不是一定代表着蛋白质的含量高。我想,当你看到这个题目时,肯定会联想到这一连串的问题中的其中几个。那么接下来,我就来详细介绍下粗蛋白的概念、粗蛋白测量和其他关于饲料中粗蛋白含量的问题。
粗蛋白概念:
        粗蛋白不仅包括蛋白质这一物质,它涵盖的范围更广,包括含氮的全部物质。

粗蛋白含量:
        下面我介绍几种常见物质的粗蛋白含量,仅供大家参考。
薏苡仁           粗蛋白含量:13%-14%
棉粕             粗蛋白含量:可达40%以上
农大白早糯玉米   粗蛋白含量:3.41%
蠡玉168          粗蛋白含量:9.63%
台湾大青枣        粗蛋白含量:0.86%
        上文介绍了几种农产品或水果的粗蛋白含量情况,如果需要更多的资料,大家可自己查阅。

粗蛋白测定:
        方法一:最简便也是最快键的方法,就是用蛋白质测定仪(参见www.top17.net/product/993.html)来测量。
        本标准参照采用ISO 5983—1979 《动物饲料──氮含量的测定和粗蛋白含量计算》。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饲料中粗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单一饲料。
2 引用标准
  GB 601 化学试剂 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3 原理
  凯氏法测定试样中的含氮量,即在催化剂作用下,用硫酸破坏有机物,使含氮物转化成硫酸铵。加入强碱进行蒸馏使氨逸出,用硼酸吸收后,再用酸滴定,测出氮含量,将结果乘以换算系数6.25,计算出粗蛋白含量。
4 试剂
4.1 硫酸(GB 625):化学纯,含量为98%,无氮。
4.2 混合催化剂:0.4g硫酸铜,5个结晶水(GB 665),6g硫酸钾(HG 3—920)或硫酸钠(HG 3—908),均为化学纯,磨碎混匀。
4.3 氢氧化钠(GB 629):化学纯,40%水溶液(m/V)。
4.4 硼酸(GB 628):化学纯,2%水溶液(m/V)。
4.5 混合指示剂:甲基红(HG 3—958)0.1%乙醇溶液,溴甲酚绿(HG 3—1220)0.5%乙醇溶液,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在阴凉处保存期为三个月。
4.6 盐酸标准溶液:邻苯二甲酸氢钾法标定,按GB 601制备。
4.6.1 盐酸标准溶液:c(HCl)=0.1mol/L。8.3mL盐酸(GB 622,分析纯),注入 1 000mL蒸馏水中。
4.6.2 盐酸标准溶液:c(HCl)=0.02mol/L。1.67mL盐酸(GB 622,分析纯),注入1 000mL蒸馏水中。
4.7 蔗糖(HG 3—1001):分析纯。
4.8 硫酸铵(GB 1396):分析纯,干燥。
4.9 硼酸吸收液:1%硼酸水溶液1 000mL,加入0.1%溴甲酚绿乙醇溶液10mL,0.1%甲基红乙醇溶液7mL,4%氢氧化钠水溶液0.5mL,混合,置阴凉处保存期为一个月(全自动程序用)。
5 仪器设备
5.1 实验室用样品粉碎机或研钵。
5.2 分样筛:孔径0.45mm(40目)。
5.3 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5.4 消煮炉或电炉。
5.5 滴定管:酸式,10、25mL。
5.6 凯氏烧瓶:250mL。
5.7 凯氏蒸馏装置:常量直接蒸馏式或半微量水蒸气蒸馏式。
5.8 锥形瓶:150、250mL。
5.9 容量瓶:100mL。
5.10 消煮管:250mL。
5.11 定氮仪:以凯氏原理制造的各类型半自动,全自动蛋白质测定仪。
6 试样的选取和制备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样用四分法缩减至200g,粉碎后全部通过40目筛,装于密封容器中,防止试样成分的变化。
7 分析步骤
7.1 仲裁法
7.1.1 试样的消煮
  称取试样0.5~1g(含氮量5~80mg)准确至0.0002g,放入凯氏烧瓶(5.6)中,加入6.4g混合催化剂(4.2),与试样混合均匀,再加入12mL硫酸(4.1)和2粒玻璃珠,将 凯氏烧瓶(5.6)置于电炉(5.4)上加热,开始小火,待样品焦化,泡沫消失后,再加强火力 (360~410℃)直至呈透明的蓝绿色,然后再继续加热,至少2h。
7.1.2 氨的蒸馏(蒸馏步骤的检验见附录A)
7.1.2.1 常量蒸馏法
  将试样消煮液(7.1.1)冷却,加入60~100mL蒸馏水,摇匀,冷却。将蒸馏装置(5.7)的冷凝管末端浸入装有25mL硼酸(4.4)吸收液和2滴混合指示剂(4.5)的锥形瓶内。然后小心地向凯氏烧瓶(5.6)中加入50mL氢氧化钠溶液(4.3),轻轻摇动凯氏烧瓶(5.6),使溶液混匀后再加热蒸馏,直至流出液体积为100mL。降下锥形瓶,使冷凝管末端离开液面,继续蒸馏1~2min,并用蒸馏水冲洗冷凝管末端,洗液均需流入锥形瓶内,然后停止蒸馏。
7.1.2.2 半微量蒸馏法
  将试样消煮液(7.1.1)冷却,加入20mL蒸馏水,转入100mL容量瓶中,冷却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做为试样分解液。将半微量蒸馏装置(5.7)的冷凝管末端浸入装有20mL硼酸(4.4)吸收液和2滴混合指示剂(4.5)的锥形瓶(5.8)内。蒸汽发生器 (5.7)的水中应加入甲基红指示剂数滴,硫酸数滴,在蒸馏过程中保持此液为橙红色,否则需补加硫酸。准确移取试样分解液10~20mL注入蒸馏装置(5.7)的反应室中,用少量蒸馏水冲洗进样入口,塞好入口玻璃塞,再加10mL氢氧化钠溶液(4.3),小心提起玻璃塞使之流入反应室,将玻璃塞塞好,且在入口处加水密封,防止漏气。蒸馏4min降下锥形瓶(5.8)使冷凝管末端离开吸收液面,再蒸馏1min,用蒸馏水冲洗冷凝管末端,洗液均流入锥形瓶内,然后停止蒸馏。
  注:7.1.2.1和7.1.2.2蒸馏法测定结果相近,可任选一种。
7.1.2.3 蒸馏步骤的检验
  精确称取0.2g硫酸铵(4.8),代替试样,按7.1.2或7.2.2步骤进行操作,测得硫酸铵含氮量为21.19±0.2%,否则应检查加碱、蒸馏和滴定各步骤是否正确。
7.1.3 滴定
  用7.1.2.1或7.1.2.2法蒸馏后的吸收液立即用0.1mol/L(4.6.1)或0.02mol/L(4.6.2)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蓝绿色变成灰红色为终点。
7.2 推荐法
7.2.1 试样的消煮
  称取0.5~1g试样(含氮量5~80mg)准确至0.0002g,放入消化管中,加2片消化片(仪器自备)
或6.4g混合催化剂(4.2),12mL硫酸(4.1),于420 ℃下在消煮炉上消化1h。取出放凉后加入30mL蒸馏水。
7.2.2 氨的蒸馏
  采用全自动定氮仪(5.11)时,按仪器本身常量程序进行测定。
  采用半自动定氮仪(5.11)时,将带消化液的管子插在蒸馏装置上,以25mL硼酸(4.4)为吸收液,加入2滴混合指示剂(4.5),蒸馏装置(5.7)的冷凝管末端要浸入装有吸收液的锥形瓶内,然后向消煮管中加入50mL氢氧化钠溶液(4.3)进行蒸馏。蒸馏时间以吸收液体积达到100mL时为宜。降下锥形瓶,用蒸馏水冲洗冷凝管末端,洗液均需流入锥形瓶内。
7.2.3 滴定
  用0.1mol/L的标准盐酸溶液(4.6.1)滴定吸收液,溶液由蓝绿色变成灰红色为终点。
8 空白测定
  称取蔗糖0.5g,代替试样,按第7章进行空白测定,消耗0.1mol/L盐酸标准溶液(4.6.1)的体积不得超过0.2mL。消耗0.02mol/L盐酸标准溶液(4.6.2)体积不得超过0.3mL。
9 分析结果的表述
9.1 计算见下式:
粗蛋白质(%)=(V2-V1)•c×0.0140×6.25/(m×V'/V) ×100
式中:V2── 滴定试样时所需标准酸溶液体积,mL;
V1── 滴定空白时所需标准酸溶液体积,mL;
c── 盐酸标准溶液浓度,mol/L;
m── 试样质量,g;
V── 试样分解液总体积,mL;
V── 试样分解液蒸馏用体积,mL;
0.0140── 与1.00mL盐酸标准溶液〔c(HCl)=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氮的质量。
6.25── 氮换算成蛋白质的平均系数。
9.2 重复性
  每个试样取两个平行样进行测定,以其算术平均值为结果。
   当粗蛋白质含量在25%以上时,允许相对偏差为1%。
  当粗蛋白含量在10%~25%之间时,允许相对偏差为2%。
  当粗蛋白质含量在10%以下时,允许相对偏差为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6 18: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消耗酸的量最好控制在二十毫升以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5 14:43:37 | 显示全部楼层
称样的重量如CP≥60%可为0.6-0.8g,CP在40%左右为0.8-1g,没有具体的规定取样量,大多数量都取1克左右。还要看你配制的盐酸溶液浓度大小来定,消耗酸的量最好控制在10以上30毫升内,这样就可适当减少系统误差,并不是你所说根据原料所含蛋白越高称取量就越多。蛋白低量就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5 15: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样品重应该不影响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10-23 23:5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