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54|回复: 1

华南地区最有发展潜力的新养殖品种 -加州鲈介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3 16: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uperfisherliu 于 2011-2-3 16:59 编辑


中文学名:加州鲈
拉丁学名:Micropterus salmoides
别称:大口黑鲈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

纲:
目:鲈形
科:太阳鱼
分布区域:美洲,欧洲,亚洲



 

加州鲈鱼原名
大口黑鲈,分类学上属鲈形目,太阳鱼科,原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密西西比河水系,是一种肉质鲜美、抗病力强、生长迅速、易起捕、适温较广的名贵肉食性鱼类。现通过引种,已广泛分布于美国、加拿大等淡水水域,尤其在五大湖,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加州鲈鱼也被引到英国、法国、南非、巴西、菲律宾等国家。我国台湾省于70年代引进,现已繁殖了几代。广东深圳、惠阳、佛山等地也于1983年引进加州鲈鱼苗,并于1985年相继人工繁殖成功。繁殖的鱼苗已被引种到江苏、浙江、上海、山东等地养殖,而且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加州鲈鱼经试养,可在池塘中与家鱼混养或单养,也可在清水塘中精养。由于其肉质坚实,肉味清香,加上活体上市,在酒楼饭店水族箱中还可让就餐者观赏挑选,故为本地鲈鱼和鳜鱼所不及,可谓是鱼中上品,十分畅销,价格也就较高。另外,加州鲈鱼可供游客垂钓,所以受到世界各地广大游钓者的喜爱,这无疑对发展游钓渔业,吸引游客观光,增加经济收入是十分有利的。


  加州鲈鱼生长较快,当年繁殖的鱼苗能长到0.5公斤,达到上市规格。一周龄的鱼就性成熟,即可繁殖,无论在池中单养或鱼塘中混养,都能有效地控制鱼塘中野杂鱼虾和罗非鱼的过度繁殖,可谓一举多得,所以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优良养殖品种。

形态特征
  加州鲈鱼体延长而侧扁,稍呈纺锤形,横切面为椭圆形。体高与体长比为1:3.5—4.2,头长与体长比为1:3.2—3.4。头大且长。眼大,眼珠突出。吻长,
口上位,口裂大而宽。颌骨、腭骨、犁骨都有完整的梳状齿,多而细小,大小一致。背肉肥厚。尾柄长且高。全身披灰银白或淡黄色细密鳞片,但背脊一线颜色较深,常呈绿青色或淡黑色,同时沿侧线附近常有黑色斑纹。腹部灰白。加州鲈鱼外部形态如图所示。

习性
栖息习性
  加州鲈鱼主要栖息于混浊度低,且有水生植物分布的水域中,如湖泊、水库的浅水区(1—3米水深)、沼泽地带的小溪、河流的滞水区、池塘等。常藏身于水下岩石或树枝丛中,有占地习性,活动范围较小。在池塘养殖,喜欢栖身于沙质或沙泥质不混浊的静水环境中,活动于中下水层。性情较驯,不喜跳跃,易受惊吓。加州鲈鱼的适温范围广,在水温1—36.4℃时都能生存,10
℃以上开始摄食,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水质要求每升水溶氧量在1.5毫克以上,比鲈鱼、鳜鱼耐低氧能力强。幼鱼爱集群活动,成鱼分散。

  加州鲈原产地为纯淡水,但经深圳市试养证明,在10‰以下盐度,pH值在6—8.5之间的水体均能适应。
食性与生长
  加州鲈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鱼类,掠食性强,摄食量大,常单独觅食,喜捕食小鱼虾。当水质良好、水温25℃以上时,幼鱼摄食量可达总体重的50%,成鱼达20%。食物种类依鱼体大小而异。孵化后一个月内的鱼苗主要摄食轮虫和小型甲壳动物。当全长达5—6厘米时,大量摄食水生昆虫和鱼苗。全长达10厘米以上时,常以其他小鱼作主食。当饲料不足时,常出现自相残杀现象。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也摄食配合饲料,且生长良好。在适宜环境下,摄食极为旺盛。冬季和产卵期摄食量减少。当水温过低,池水过于混浊或水面风浪较大时,常会停止摄食。由于食量大,因而生长快,当年鱼苗经人工养殖可达0.5—0.75公斤,
达到上市规格。养殖2年,体重约1.5公斤。3年约2.5公斤。已知养殖最大个体长75厘米,重9.7公斤。在江河中垂钓所获最大个体长82.7厘米,重10.1公斤。
繁殖习性
  加州鲈鱼1周年以上才成熟。产卵在2—7月间,4月为产卵盛期。繁殖的适宜水温为18—26℃,以20—24℃为好。初重1公斤的雌鱼怀卵4—10万粒,为多次产卵型,每次产卵2000—10000粒。平时雌雄鱼难以辨别,
到了生殖季节,雌鱼体色较暗,鳃盖部光滑,胸鳍呈圆形,腹部膨大,体型较粗短,生殖孔红肿突出;雄鱼则体长,体色稍艳,鳃盖部略粗糙,胸鳍较狭长,生殖孔凹入。在一定生态条件下,加州鲈可在池塘中自然繁殖,如水质清新,池底长有水草等。产卵前,雄鱼在池边周围较浅水处用水草或根茎筑巢,巢穴深3—5厘米,巢直径30—50厘米,距水面30—40厘米处,雄鱼筑好巢后便在巢中静侯雌鱼到来。雌雄鱼相会后,雄鱼不断用头部顶托雌鱼腹部,使雌鱼发情,身体急剧颤动排卵,雄鱼便即刻射精,完成受精过程。雌鱼产卵后即离开巢穴觅食,雄鱼则留在巢穴边守护受精卵,不让其他鱼类靠近。受精卵略带粘性,粘附在鱼巢的水草上和沙砾上,待鱼苗出膜可以平游以后,雄鱼才离开巢穴觅食,孵化时间一般为5—7天。


  刚孵出的鱼苗体近白色半透明,全长7—8毫米,集群游动。出膜后第三天卵黄吸收完后即开始摄食小球藻、轮虫,以后摄食小型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生物。在天然水域,孵出1个月内的鱼苗仍集群受到雄亲鱼的保护。
种苗生产
鱼苗的人工繁殖
  加州鲈鱼虽可在水质清新,长有水草(如金鱼藻、轮叶黑藻等),池底有沙石的塘中自然产卵,但产卵率低,鱼苗大小不匀,容易自相残杀。为了达到同步产卵目的,可以采用人工注射外源激素,让其自然产卵或人工授精。养殖所需鱼种,主要通过人工繁殖获得。


  1.亲鱼的培育
亲鱼培育可以专池培育,也可以套养培育。专池培育的池塘要求进排水方便,池水清新,溶氧量高,呈中性或微碱性。每到年底收获成鱼时,挑选体质好、个体大、体色好、无损伤、无病害的加州鲈鱼作为后备亲鱼,放入专池培育,每亩放养300—400尾。培育期间以投喂小鱼、小虾为主,每日投喂量约为亲鱼体重3—5%。每隔一段时间可向池中放一些抱卵虾,让其繁殖幼虾供亲鱼捕食,使培育池中经常保持饵料充足,以满足亲鱼性腺发育对营养的需要。加州鲈鱼不耐低溶氧,易浮头,当池水水质变浓,透明度低于20厘米时,就须及时换注新水,闷热雷雨季节,要经常增氧,亲鱼浮头会延缓性腺发育。冬季,亲鱼塘要定期冲注清水,保持水质清新,有利于性腺发育。2月开始,即可起捕,选择成熟亲鱼进行人工繁殖。套养培育,即将加州鲈亲鱼套养在草鱼亲鱼池中,因为草鱼亲鱼池一般水质条件较好,溶氧量较高,在注换新水和投喂水草的同时,会带进一些野杂鱼虾,这恰好是加州鲈亲鱼的饵料。一般,每只池套养5—10组,不宜过多。
冬季要将加州鲈鱼捕出集中到专池,以便于越冬管理。以上两种培育亲鱼方法各有利弊,专池培育的优点是比较集中,便于管理,亲鱼性腺发育整齐,翌春繁殖产卵时间较为一致;缺点是饲料来源比较困难。套养培育的优点是饲养成本低,可利用池塘内野杂鱼类作为饵料;缺点是亲鱼性腺发育早迟不一,难于短期集中产卵。


  成熟时的加州鲈鱼亲鱼雌雄差异较明显。雌鱼腹部柔软,膨大,卵巢轮廓明显,上下腹大小均匀,腹部朝上中央下凹,生殖孔肛门微红,稍突出。雄亲鱼轻轻压挤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并可以在水中自流散开。从外观上看,体大、健康活泼的成熟个体都可挑选用于人工繁殖。
产卵孵化
  (1)产卵池
繁殖季节到来之前,要根据生产规模准备好产卵池,产卵池以沙质底斜坡边的土池比较理想,面积以1—2亩为宜,池四周堆放些石块、砖头,池中种些水草,以备亲鱼产卵前筑巢附着。池埂坡比为1:2或1:3,这样既可使亲鱼易挖掘巢穴,又不易被风浪冲塌。产卵池面积5亩以下,水深1米左右,每亩放亲鱼20—30对。亲鱼入池后要保持池塘和周围环境相对安静。经过若干天后,就可发现池四周有雄鱼看护的鱼巢中粘附很多受精卵,把受精卵捞出洗净即可进行人工孵化。水质清新的一般养鱼池,经生石灰清池、曝晒等消毒处理后,也可用作产卵池。


  (2)人工催产
在自然或正常人工池养的条件下,到了生殖季节,亲鱼一般能成熟,不需人工催产也能顺利地产卵排精,完成受精过程。但当我们需要有计划地使加州鲈鱼产卵时,就要采用常用的鱼用催产剂,进行人工催产,不过所得受精卵的受精率要比自然产卵的低。而且亲鱼对催产剂效应时间比较长。


  进行人工催产时,将挑选出的亲鱼按个体大小1:1配对,注射激素催产。
催产激素可用鲤鱼脑垂体,剂量为每公斤雌亲鱼用5—6毫克,分两次注射,第一次注射剂量为全量的15%,相隔12—14小时,注射余量;雄亲鱼每尾注射2毫克,在雌鱼第二次注射时一次注射。也可用市售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鲤脑垂体混合使用,一次注射剂量是每公斤雌亲鱼注射激素300单位十脑垂体3毫克,雄亲鱼剂量减半。胸腔注射。注意激素用量不能过多,否则由于异体蛋白的过度反应会影响亲鱼的生理机能,造成死亡或瞎眼。


  (3)产卵孵化
由于加州鲈鱼的催产效应时间较长,故在水温22—26℃时,要在注射激素后18—30小时才能发情产卵.首先是雄鱼不断用头部顶撞雌鱼腹部,
当发情到达高潮时,雌雄鱼腹部互相紧贴产卵射精。产过卵的亲鱼就在周围静止停留片刻,雄鱼再次游近雌鱼,几经刺激,雌鱼又发情产卵。加州鲈鱼为多次产卵类型,在一个产卵池中,可连续1—2天见到亲鱼产卵,第三天才完成产卵全过程。


  加州鲈鱼卵近球形,产入水中,卵膜就迅速吸水膨胀,呈现粘性,常粘附在鱼巢的水草上或池壁、石块、砖头上。受精卵保留在产卵池中孵化。在水温20—22℃时,孵化时间31—33小时,当水温17—19℃时,需52小时才能孵出鱼苗。人工孵化方法,据试验采用水泥池加微流水或用网箱在水质清新高溶氧池中进行静水孵化的办法较好,受精卵的密度一般是每平方米10000粒左右。


  刚孵出的鱼苗受雄鱼保护。但当鱼苗长到2厘米左右时,
又可被雄亲鱼吞食。因此,鱼苗孵出后几天内,要把产卵后的亲鱼捕起放入亲鱼池精养,用产卵池培育亲苗。或用手抄网把鱼苗捞起,另池培育。如鱼苗在有亲鱼的池中培育,往往会被亲鱼吞食。


  加州鲈鱼人工繁殖据广东各地反映,还存在一些问题:

  (I)亲鱼难产死亡

  多数为2龄以上亲鱼,死鱼腹部鼓胀,解剖卵巢可见部分卵子吸水膨胀。
造成难产主要原因,一是人工繁殖挑选亲鱼时,有的雌鱼虽然腹部膨大,但不松软,生殖孔过分突出,容易发生难产;二是注射剂量不当。

  (II)卵子受水霉感染

  2月上旬至3月下旬这段时间气候变化频繁,卵子会因遇寒流水温突然降低而容易引起水霉感染。另外,水质不好,鱼巢未彻底消毒也是原因之一。因此,
最好还是将受精卵捞起放置室内孵化。

  (III)卵子完全不受精或受精率低

  主要原因是亲鱼不够成熟,卵和精子质量差;雌雄个体大小悬殊,发情产卵时配合不佳;发情产卵受外界干扰。

  (IV)稚鱼阶段死亡率高

  仔鱼出膜至3.3厘米左右的稚鱼死亡率高,其主要原因:①缺乏适口饵料。
仔鱼出膜3—4天开始摄食,但此时幼鱼口径小,只能摄食轮虫、小型枝角类幼虫,所以最好是把幼鱼放入肥水中(透明度20—30厘米)培育,并投入一些水蚤;②温度过低,温差过大。3.3厘米以下的的稚鱼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弱,
若遇寒流温度骤然下降,水温降至15℃以下,往往造成大批稚鱼死亡。因此,育苗池水深应保持1
米左右,寒流前,应采取保温措施;③密度过大,互相吞食。加州鲈鱼苗有互相吞食习性,密度大就增加互相吞食机会。所以,每立方米水体以放养2厘米以下鱼苗500尾,或放2—3厘米鱼苗150尾比较适宜,有条件的还可适当疏养。
鱼苗培育
  加州鲈鱼苗孵出后第三天,卵黄囊消失,即摄食浮游生物,便进入鱼苗培育阶段。鱼苗可以用水泥池培育,也可以池塘育苗。饵料充足,鱼苗培育一个月,体长可达3—4厘米。


  1.水泥池培育 水泥池面积以100平方米左右为宜,水深0.6—1米,
也可以利用原有的产卵池。放养密度视排灌水的条件而定。水源充足,有条件经常冲水的培育池,每平方米水面可放养体长2厘米以下的鱼苗500—800尾,2—3厘米的
200 —300尾,3—4厘米的100—200尾。不能冲水的要适当放疏些。以人工投饵为宜,3厘米以下的鱼苗可投喂轮虫、水蚤等,3厘米以上的鱼苗可投喂孑孓、红虫,
稍大时还可投喂小鱼虾。

  2.池塘培育
面积宜小些,最好在0.5亩以内。水深以1米左右为宜。鱼苗下塘前7—10天要用生石灰干法清塘,每亩用生石灰50—75公斤.。清塘后施放人畜粪或大草沤水,促进浮游生物繁殖,为鱼苗提供饵料生物。鱼苗下塘前一天,要放养数尾17厘米左右的鳙鱼种试水,检验池塘无毒性后,才放养鱼苗。一般每亩投放刚孵出的鱼苗约5万尾,培育约一个月,鱼苗长到3—4厘米即要分疏或转塘。


  3.培育期间的管理
加州鲈鱼弱肉强食,自相残杀比较严重,且生长速度不一,大小悬殊,在饵料不足情况下,大鱼食小鱼。因此,鱼苗培育期间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同塘放养的鱼苗应是同批孵化的,以使鱼苗大小一致。

  (2)当鱼苗长到3厘米左右,鳞片较完整时,就要拉网捕起分筛,按大、
中、小三级分三个池培育。以后,水泥池每隔10天,池塘每隔20天分疏一次,同塘放养的鱼苗以体重相差不到一倍为宜。

  (3)加州鲈鱼食欲旺盛,幼鱼日摄食量可达自身体重50%,必须定时、
定量投喂,保证供给足够的饵料,让个体较小的也能吃饱。

  广东深圳市沙井水产养殖公司和宝安县水产研究所经多种方式对比和总结经验,也认为采用仔鱼培育成稚鱼,稚鱼分疏育成幼鱼,这样分阶段的培育方式效果较好。

成鱼养殖
  加州鲈鱼成鱼养殖方式,既可混养,也可单养,现把两种方法简述如下:
鱼塘混养
  在不改变原有池塘主养品种条件下,增养适当数量的加州鲈鱼,既可以清除鱼塘中野杂鱼虾、水生昆虫、底栖生物等,减少它们对放养品种的影响,又可以增加加州鲈鱼的收入,提高鱼塘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举两得的养殖方法。一般,每亩鱼塘放养30—40尾鱼种,不用另投饲料,年底可收获15—20公斤加州鲈成鱼。
如鱼塘条件适宜,野杂鱼多,加州鲈鱼混养密度可适当加大,但不要同时混养
黑鱼、鳗鲡等肉食性鱼类。另外,苗种塘或套养鱼种的塘不要混养加州鲈鱼,以免伤害小鱼种。

  混养时必须注意:①池水不能太肥;②放养量要适当;③混养初期,主养品种规格要大于鲈鱼规格三倍以上;④加州鲈鱼特别是幼鱼对农药较为敏感,防治鱼病和施放农药要注意。
鱼塘主养
  1.鱼塘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漏水,水深1.5米以上,水质良好,
无污染,通风透光,底质为壤土。面积不宜过大,以1—2亩为宜。配备增氧机。

  2.放养密度
一般每亩投放加州鲈鱼苗2000—2500尾,条件、设备好的鱼塘可放到3000—4000尾。适当混养鲢、鳙、草、鳊鱼,帮助清理饲料残渣、调节水质。
饲料投喂
  加州鲈鱼对蛋白质要求较高,要求饲料含粗蛋白45—50%,
生产上可投喂下列几种饲料。

  (1)鳗鱼饲料;

  (2)下杂鱼肉浆混入适量花生麸、豆饼、玉米粉;

  (3)配合饲料,配方是:鱼粉60%、生麸10%、麦粉或玉米粉25%,酵母、 维生素、矿物质、添加剂5%。

  投饵通常分上、下午各投一次,水温在20—25℃时,日投饵量为鱼重10—15%,但要视鱼的摄食、活动状况及天气变化灵活掌握。


  广东省不少地方用池塘专养,亩产可达300—400公斤。投喂海水低值鱼类,饵料系数一般7.5—8,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日常管理
  (1)每日都要巡视养鱼池,观察鱼群活动和水质变化情况,避免池水过于混浊或肥沃,透明度以30厘米为宜。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解决。


  (2)严格防止农药、公害物质等流入池中,以免池鱼死亡。尤其是幼鱼对农药极为敏感,极少剂量即以造成全池鱼苗死亡,必须十分注意。


  (3)投饲量要适当,切忌过多或不足。同时要避免长期使用单一饲料,饲料中应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以维持正常的营养要求。

  (4)及时分级分疏,约2个月一次,把同一规格的鱼同池放养,
避免大鱼吃小鱼。分养工作应在天气良好的早晨进行,切忌天气炎热或寒冷时分养。
小池精养
  1.养殖场地 要求具备如下几个条件:

  (1)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2)地形稍倾斜,利于排水;

  (3)日光充足,通风良好;

  (4)底质以壤土为宜,上可铺沙;

  (5)无公害污物、污水进入。

  2.养殖池 面积不宜过大,以50—100平方米为宜,土堤或水泥堤均可,
但池底质以土质为宜。也可利用闲置的养鳗池或其他水池。排灌水口要相对而设,并加设防逃装置。如果放养密度大,还要安置增氧机。若放养的鱼苗较小,还应在池面加设鱼网,防止鸟害。


  3.鱼苗放养
放养量视管理水平和环境条件而定,一般每平方米放养30—40尾。如水质良好,水源丰富,又有完善的增氧设施,每平方米放养量可增加到50—60尾。同池放养的鱼种要求规格一致,而且活泼无病害。不能大小混养,以免同类相残,大鱼吃小鱼,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饲料投喂
最好投喂含蛋白质较高的饲料,较适宜的饲料有鳗鱼饲料、下杂鱼等,也可以投喂各种人工配合饲料。投喂前,鳗鱼饲料应先以适量的水搅拌挤压成粒状料,下杂鱼等则用切肉片机切成片状。刚放养的鱼苗,由于移动受惊,应停喂一天,第二天才开始投喂少量原来吃的饲料,逐渐增加到恢复正常的投喂量后,再开始混合其他饲料。这样鱼苗才习惯摄食。一般每天分上下午共投喂2次,
投饲量应视天气、水温及鱼的摄食情况而定。在水温20—25℃时,每日总投饵量为池鱼总量的10—15%。当水温过高、过低或风浪较大时,应酌减投饲量。

  5.饲养管理 参照鱼塘主养的管理。
鱼病防治
  加州鲈鱼对疾病抵抗力较强,养殖时较少患病。但有时管养不当,也有鱼病发生。常见的鱼病及防治方法如下。
针虫病
  由于针虫寄生而引起。寄生部位主要是背鳍或腹鳍基部尾端,患部常伴有淤血,病鱼食欲稍差。治疗方法是将病鱼捕起,把针虫拔去,用药消毒伤口。加速换水,可以防止此病蔓延。
水霉病
  主要是由于有伤口或鳞片脱落时,水温降低受水霉菌的感染而发生。患部有棉丝状白色绒毛,病鱼食欲不振,终至死亡。治疗方法是用1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消毒,每天1次,在水温20℃时,每次15—20分钟,水温越高时间越短,
水温低所需时间就稍长,连续3—4天,即可治愈。
失明症
  病鱼眼膜变白而混浊,致使失去视力而无法摄食,最后死亡。致病原因是捕鱼时眼睛受伤,所以操作时应该小心,尤需防止眼睛受到伤害。
屈骨病
  鱼体脊椎骨发生异常而弯曲。发生原因不明,可能是孵化时分裂异常所致,暂无治疗方法。此种形态的鱼成长颇慢,所以不宜养殖,放种时应选出来,不要混入。
细菌性病
  近年,珠江水产研究所在一次鱼病诊断过程中,首次观察到由于细菌感染,导致网箱养殖加州鲈鱼种苗发生大量死亡的病例。另外,在一些池塘养殖的加州鲈鱼也同样发现有细菌病。因此,养殖加州鲈鱼,细菌性病是一值得注意和不可忽视的问题。


  1.症状病鱼较正常鱼体色黑,游动缓慢,常浮于上层水面,丧失食欲。咀部周围组织形成白色溃烂,体表局部腐蚀成不太规则的圆圈状病灶,呈白色,部分鳍条腐烂。病情进一步发展,鳃丝呈淡红色或淡白色,其末端溃烂、残缺,挑取少许粘附物镜检,看到成丛纤细长、柔软能作弯曲运动的杆菌。


  2.流行及危害状况
加州鲈鱼这种细菌性鱼病发病迅速,危害性很大,从发病初期到大量死亡只需4—5天时间。网箱养殖时,由于水体空间有限,载鱼密度大,鱼体间互相感染的机会也增大。因此,一旦出现鱼病,很快就蔓延、扩散,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发病时,水温为26—28℃,流行季节可能与草鱼烂鳃病相同。

  3.防治方法

  (1)用漂白粉水浸泡网箱及用具,以杀灭病原菌。

  (2)用2—5%食盐水浸浴鱼体10—15分钟,防治效果很好。

  (3)发病季节用红霉素拌饲料投喂,每百公斤鱼用药1克, 第二至第六天每天用0.5克,连续6天作治疗之用。

  (4)网箱内泼洒高浓度漂白粉消毒,网箱周围放置漂白粉挂袋,让鱼体经常消毒。

收获
  加州鲈鱼出售活鱼,价值较高,为保证运输过程中鲈鱼的成活率,捕捞时操作要格外小心。捕捞前,要适当降些水位,再用疏网慢拉捕鱼。捕鱼前,还要准备一进水量大而且排水容易的蓄养池,把捕起上市的鱼先在蓄养池中暂养1—2天,排净肚内食物,然后再运输到各地销售。运输时的水温最好降到17—18℃,用大型塑料袋充氧运输或鱼桶打水增氧运输。长途运输时还需准备冰块,放入小塑料袋中,置于容器旁,以降低并稳定水温,减少因温度升高而死鱼。

养殖实例
白藤湖网箱养加州鲈
  广东斗门县白藤湖网箱养殖场,1989年在围内河道装设30只网箱,饲养加州鲈取得较好效果。河面宽50米,设置网箱位置水深2.5米。
由于河水涨落水位不大,故采用固定式网箱。网箱规格3.5×3.5×2米,每只面积12.25平方米.
网箱水面框架以毛竹固定,箱四角用毛竹打桩固牢。网箱底部系有钢管或铁条做的框架,也有少量是石头做的沉子。30只网箱顺河边连成一排,并在一排网箱的四周用毛竹搭成简易人行桥以方便管理。从4月初开始购进规格为全长5厘米的加州鲈鱼种3
万尾,经鱼种标粗、成鱼养殖,到年终养成商品鱼上市, 总产量为 4875 公斤,
总产值185250元。平均每只网箱鱼产量162.5公斤,产值6175元,折合亩产8843公斤,
产值33.6万元。网箱养鱼开支101120元,对比纯收入为84130元, 平均每只网箱纯收入是2804元。

  他们主要做法及体会是:

  1.勤洗箱,保证水流畅通

  网箱养鱼密度大,特别培育大规格鱼种,网目只有0.5—1厘米,非常容易附生藻苔,堵塞网眼,影响水的交换。为防止加州鲈缺氧窒息死亡,提高成活率,勤洗网箱是关键工作。


  2.勤分箱,保持适宜密度

  勤分箱在鱼种培育阶段特别重要。加州鲈食性凶残,放养密度大时,若投饲不足,就会互相残杀。另外,如果鱼体大小悬殊,个体小的鱼抢不到食,也会影响生长至饿死。因此,要分箱疏养,同一规格鱼种同箱放养,以规格整齐,避免大鱼欺小鱼。


  3.勤投喂,保证饲料充足

  在加州鲈鱼种培育阶段(从全长5厘米养到10厘米),每日投饲4—6次,
随着鱼体逐渐长大,慢慢减到每天2—3次。鱼种入箱第一星期,训练加州鲈鱼种习惯上水面抢食下杂鱼饲料。饲料大小适口,先快后慢投喂,使每尾鱼都能吃到。

  4.勤防病,提高鱼种成活率

  饲料新鲜、干净,且定期用酵母拌料投喂,以助消化。6—8月易发病季节,要及早使用抗生素如磺胺、红霉素等喂食预防。整个养殖周期,无流行鱼病,从体重1.5克鱼种养到400克以上成鱼出售,成活率50%。
(摘自《养鱼高产经验与致富实例》1992年7月第11版)
加州鲈鱼的池塘养殖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和溧水县柘塘渔场,1991年6月9日从苏州引进全长
4.2厘米、重1.2克加州鲈夏花2300尾,其中850尾以每亩33—105尾混养在4只亲鱼池中;1450尾放入11号鱼种池培育至7月4日,出池1309尾,平均规格8厘米,体重6.5克,留下429尾,其余880尾分养至10号鱼种池进行单养。


  1.单养塘中架设食台,7—8月投喂配合饲料为主,8月以后以饵料鱼为主。
饲养期间加州鲈摄食旺盛,生长迅速,至12月7日两池全部平均全长23.4厘米,
体重222.4克,最大个体全长31.5厘米,体重530克。两池实际消耗饵料鱼454.3
公斤,配合饲料115公斤,共产加州鲈鱼174.73公斤,折合每增长1公斤加州鲈鱼,消耗饵料鱼2.6公斤、配合饵料0.6公斤。

  2.混养池培育期间除6号亲鱼池受洪水淹没,其余三只池鱼生长正常,
在未增加投饵情况下,亩产加州鲈鱼都在5公斤以上。

  3.8月17日4号亲鱼池与10号鱼种池发生严重浮头,前者混养的9
尾鳜鱼亲鱼全部死亡,另死2尾草鱼、17尾
团头鲂,但未见加州鲈鱼死亡;后者死亡加州鲈鱼 87尾。看来,加州鲈鱼抗低氧能力可能比鳜鱼稍强。

  4.加州鲈鱼性成熟年龄为一冬龄,12月7日解剖观察,雌鱼性成熟系数已达1.1—1.4%;雄鱼性成熟系数0.9—0.95%。


  5.加州鲈鱼还易捕捞,据12月3日拉网观察,第一网加州鲈鱼就占总数的85.4%;第二网12.2%.通过试验表明,加州鲈鱼确实是一种较好的池养新品种。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11-2-3 17: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破解加州鲈行业目前面临的几大难题  
  广东加州鲈养殖、活鱼运输技术成熟,产业体系配套比较完善,但越来越受到种质退化、病害增多、养殖成本上升和其他养殖区域竞争等问题困扰,对此,科研人员、业界在良种选育与推广、养殖走出去、使用配合饲料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加州鲈原产于北美洲,自1983年在我国人工繁殖成功,据统计,目前年产量达15万吨以上,可以说是我国众多从国外引进的优质鱼类中较为成功的一个品种”,珠江水产研究所白俊杰副所长如此评价加州鲈养殖。

  快速发展之下危机渐显

  据介绍,以顺德、南海为主的佛山市加州鲈产量占到全国产量约70%。佛山的加州鲈苗种除了供给当地养殖户之外,还销往江苏、浙江、四川等其它产区;佛山的养殖亩产可高达6-7千斤,养殖技术不断完善进步,加之随着活鱼运输技术的不断成熟,有了一些大的流通商,产业各个环节的分工明显。在这种良好的发展环境下,近几年来佛山加州鲈养殖产量一直稳步上升,养殖效益不错。

  但经过近几年快速发展,很多行业人士也意识到佛山加州鲈产业正面临一种内忧外患,种质退化、病害增多、养殖成本上升和面临其他养殖区域竞争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个产业相当的脆弱,如果不进行调整,整个产业就很可能会出现大的倒退。”珠江水产研究所白俊杰副所长忧心的说。而其实不只是广东地区的业内人士感受到这种危机,浙江湖州为加州鲈重要产区之一,湖州技术推广站的沈乃峰就表示,该地区养殖加州鲈虽只有2千斤/亩左右,但是近两三年种质退化、病害频发等也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损失。

  种质退化显著,多方致力良种推广

  都说好的苗种是养殖成功的基础,目前加州鲈种质的现状到底如何呢?

  据介绍,目前我国引进和养殖的加州鲈是由野生种驯化而成,没有建立起标准化的选育机制,缺乏人工定向选育,加上引种20多年来不注重亲本留种需遵守的操作规程,甚至有的苗种生产单位为了生产上的方便,选择个体小、性成熟早的个体作为亲本,致使加州鲈种质严重退化,主要表现有:性成熟年龄提前、生长速度下降、对环境不利影响和疾病的抵抗力下降等。相关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国内养殖加州鲈的多样性比国外野生群体有显著降低。

  针对种质退化问题,作为最早引进加州鲈的机构所,珠江水产研究所从2005年开始了加州鲈选育的相关工作,包括对本地品种进行提纯复壮,陆续从原产地引进新的原种等。截至2009年止经4代的选育获得了生长速度提高15%以上的加州鲈选育系2个,为养殖户提供选育后的加州鲈优质鱼苗2亿多尾,在广东省的佛山市、中山市和外省包括浙江、江苏和四川等地得到广泛应用。而今年选育第5代的鱼苗也已经投入养殖。

  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农林服务中心2006年就开始与珠江水产研究所合作展开加州鲈提纯复壮工作。中心主任汪洪永介绍,服务中心采取与当地良种场合作的方式,2009年为养殖户提供了优质种苗1亿多尾,据了解这些种苗在实际养殖中生长周期短于普通苗一至两个月且规格统一,养殖用药也减少15%,而今年提供种苗达2亿尾,但依然供不应求。

  作为加州鲈提纯复壮工作的合作良种场之一,南海区金汇农场崔枝成场长表示,“我们近两年出售的都是通过珠江水产研究所选育的种鱼繁殖培育出来的苗。”而据该场所做的一些养殖对比试验和养殖户的反映来看,选育的种苗在生长速度和抗病力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这从我们今年的鱼苗销量一直很火热也能反映出来”崔枝成笑谈。不过崔枝成也坦言,目前很多养殖户对于种苗品质的问题认识还不够,“我们繁殖种苗首先要进行种鱼选育、筛选,需要的成本比普通苗场要高,所以我们的价格一般比同期其它苗场贵5-10元/万尾,此外由于我们坚持不注射激素,采用自然产卵孵化,出苗时间上会延后于普通苗场一周左右,造成一些养殖户转而购买普通种苗。”

  南海科达恒生水产有限公司也是珠江所合作推广优质种苗的单位之一,公司2009年从珠江所引进选育鱼种约2万尾作为亲鱼储备,但由于各方面原因今年的出苗量较少。负责相关工作的武海波经理向笔者提出,目前企业进行加州鲈亲鱼的储备、选育还存在花费资金大、风险性大等需要探索解决的难题,此外在缺乏相应政策保护的情况下,培育出的优质子二代也很容易被一些不正规的苗场作为亲鱼使用,导致大场的这种选育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说往往得不偿失。另外一家珠江所合作单位,海大南海和顺种苗基地的蒋恩明副总经理则表示,海大目前还在进行亲鱼的储备、选育,但是对于选育成本较高以及如何保障自身的劳动成果轻易被一些不正规苗场盗取的问题,蒋恩明认为或可通过借鉴一些其他品种培育技术来实现,如培育不可育的三倍体子二代。

  佛山市生生水产股份有限公司从苗种培育到商品鱼的出口贸易各个环节都有涉及,谈到加州鲈优质良种资源储备和提纯复壮,王小林副总经理表示,选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首先获得良种就需要考虑到很多的因素,比如良种的当地和要引进的地方的环境差异要尽量小,比如一个品种具有很多个亚种,是要单独做某种亚种的选育,还是做多种的同样需要考虑。而且通常要通过多代的选育才能选育出一个稳定的性状,所以做选育对企业来说是不能急于求成。

  病害频发,养殖或要走出去

  对于种苗除了生长速度外,养殖户最关心的就是抗病力如何,因为加州鲈目前病害频发。目前加州鲈从苗种开始就常见发病,“一般1-2cm 易得气泡病;2-3cm易患虫病(杯体虫、车轮虫)、水霉病;5cm

  易细菌感染出现白嘴病;6-7cm红嘴病;8-12cm烂嘴病;气温高时受伤易出现烂身;饵料不新鲜则容易诱发肠炎,出血等,此外还发现了一些新的病毒性疾病”,有关人士颇有感慨,“现在一般每天每口塘死十几条鱼都是正常的,而如果连续几天出现上百条的死亡,养殖户一般就会选择卖鱼清塘了”。一方面是病害频发,多种疾病相互诱发;另一方面养殖户用药盲目跟风,没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很难使病情得到控制,即使控制住发病,也存在很大的用药泛滥带来的药残风险。

  顺德农业服务中心段圣和主任认为,加州鲈等病害频繁根本原因在于随着很多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塘租过高、水源恶化。在高塘租的压力下,养殖户只有不断加大养殖密度,有的养殖者还采用先养生鱼后养加州鲈的不间断养殖地模式,池塘往往得不到彻底地消毒。“塘租越来越高,如果不高产不充分的使用池塘哪里来的利润”,养殖者谈到这个问题也颇感无奈。在这种现状下,加州鲈产业的健康发展不但需要业内人士的努力,同样需要政府部门的统筹规划,推动加州鲈的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另一方面制定相应政策,对养殖户进行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足,减轻养殖成本对养殖户带来的负担,才能使养殖户向科学健康的养殖模式发展,从而提高加州鲈的品质,打造起顺德加州鲈的品牌。

  但与此同时,业内人士也提出了加州鲈产业是否“走出去”这样的思考。段圣和就表示,尽管农业部门会通过一些培训会指导养殖户如何在高密度下健康养殖,避免养殖户盲目的追求高密度导致养殖失败,但在塘租高企环境恶化的现状下,高密度养殖带来的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如果想从根本改变这种局面,加州鲈产业外移或是可行途径之一。“通过本地区先进的养殖技术与周边较低塘租市县的结合来应对目前顺德等地工业化发展所带来的困境,同时使得加州鲈产业能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

  据了解,由于目前加州鲈的主要消费市场集中在华北和华东的大中城市,江苏、浙江、四川等地区近几年养殖面不断扩大,如浙江湖州地区目前养殖面积就达到两万多亩,2009年年产量1.34万吨,今年产量预计还将上升,还有江苏吴江、南京等地产量也持续上升,这也对广东加州鲈市场带来一定的挑战。虽然很多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相对于其他地区,佛山养殖技术成熟,产量高;产业链比较完善,苗种繁育能力强以及养殖周期上优势都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但王小林在谈到华东地区依靠其市场和养殖成本(塘租)优势所带动的近些年迅速发展时同时提出:换个角度来说,我们的养殖户具有多年养殖积累的技术优势,如果该地区具有优势,我们同样可以走出去,到这些地区发展。“现在周边地区很多包括养殖、饲料等等环节的都有佛山人在做,而且都做得很不错,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饲料行业已经行动

  除了种质、病害所带来的问题,加州鲈冰鲜喂养模式存在的诸多弊端也随着养殖成本上升,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引起业界的极大关注,对此各饲料企业和研究机构也在积极推进加州鲈配合饲料研究和养殖推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7 08:34,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