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11|回复: 2

[养猪] 山东大旱 人畜饮水困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4 10: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东旱情持续发展 部分地区或超百年一遇

  气象部门预计,旱情较重的山东省近期仍无有效降雨,旱情预期仍将持续,人畜饮水困难及农作物受旱面积仍将进一步发展,部分地区或将超过百年一遇标准.

  山东省水文部门预测,今年1月至5月,全省降水较常年偏少,而气温较往年偏高,旱情将日趋加剧.随着抗旱用水量的增加,地表水源将日趋减少,地下水位也将持续下降,抗旱工作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据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预测,若春节前仍无有效降雨,将导致3000多万亩农田持续受旱,30万人出现临时性吃水困难,其中枣庄、泰安、莱芜、临沂、日照、聊城将达百年一遇标准,菏泽、济宁将达二百年一遇标准.

  据了解,自去年9月下旬以来,山东省除半岛东北部外100多天无有效降水,累计平均降水量仅为11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86%.据水文频率计算,目前全省干旱程度已超过五十年一遇标准.同时,由于气温较常年持续偏高,土壤失墒较快,致使全省均不同程度受旱.

  旱情发生以来,山东省已投入资金6.8亿元、抗旱劳力211万人,动用泵站4466处、机动抗旱设备77万台套,抗旱浇灌农田3196万多亩,及时解决了38万人、32.4万头大牲畜的临时性饮水困难.

  山西逾百日无有效降水 大地旱情日趋严重

  山西省因水资源匮乏,旱象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难题.据山西省气候中心最新的监测资料显示,目前,山西晋城、运城、临汾等市旱情日趋严重 .当地气象部门预计,1月下旬前期,山西省仍无降雪,旱情将持续发展中.

  农业专家称,根据近年来山西省冬季受旱规律分析,干旱还将持续.日前,山西省防汛抗旱指挥办公室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动员各方力量打一场全民抗旱总体仗.

  山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提出,把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当作首位,各地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抗旱一线,积极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努力减轻干旱影响和损失.电力部门要优化电力调度,确保农业灌溉用电量,保证冬浇工作正常进行.

  正在山西指导抗旱工作的国家抗旱检查组提出:各级政府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做好应急抗旱物资准备、资金落实等各项准备.水利、气象、农业、电力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和协调,提高抗旱效率.基层水利部门技术人员帮助指导农民进行冬浇.同时,加强旱情监测,完善抗旱预案和抗旱工作机制.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抗旱减灾工作

  21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主持召开抗旱减灾专题会议,传达贯彻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分析研判北方地区当前旱情特点和发展趋势,进一步安排部署抗旱减灾和农业生产工作.

  2

  回良玉指出,今年北方地区干旱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受旱区域主要集中在冬小麦主产区,并可能形成冬春连旱,从而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各相关地区和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对旱情灾情形势的发展不可低估,对抗旱减灾的难度不可低估,对干旱带来的影响不可低估,认真做好防大旱、抗大灾的各项工作.

  回良玉对气象部门围绕大局、主动做好预报预警服务工作给予肯定,并强调,要强化监测分析,准确把握旱情.要切实做好气象监测和天气走势的预测、预报,组织专家开展苗情、墒情、病虫情调查与会商,及时提出抗旱减灾指导意见.要加强分类指导,科学抗旱减灾,使各项抗旱技术到户到田.要提前做好准备,及时主动抗旱.要大兴农田水利,筑牢抗旱基础.要切实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中央气象台预报:华北黄淮等地旱情将持续

  据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10天,江淮、江南、华南、西南地区东部、青藏高原东部降水量一般有2-6毫米,其中江南西部和北部、贵州、广西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水量有10-35毫米;另外,新疆北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西部和黄淮西部的部分地区降水量一般有1-3毫米.

  未来10天,华北东部、黄淮东部气象干旱区仍无降水,旱情持续并发展.本月26-28日,华北西部、黄淮西部气象干旱区将有1-3毫米降雪,对缓和当地旱情有一定作用,但由于降水量不大,旱情仍将持续;江淮气象干旱区降水量有2-6毫米,局部地区8-15毫米,对缓和旱情较为有利.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1-1-25 13: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你们是做什么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5 13: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点雨吧,不然还吃什么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3 15:3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