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按胎次隔离可带来营养、管理和健康方面的好处,本文介绍种猪场母猪按胎次分群的原理。本文由R. Dean Boyd(Hanor公司)
和Noel Williams(PIC美国)发表于曼尼托巴养猪研讨会2008。 介绍 本文从营养的角度介绍了按胎次将母猪分成亚群的技术原理。这项技术的理论根据是,年轻母猪(一胎或二胎)与年老母猪(五胎以上)所需养分的类型和数量相差很大。从数据可以看出,按不同的年龄阶段提供不同的营养可显著提高每头母猪生命期平均窝产仔数。本文用Hanor公司最近采用的模式作为例子来说明如何进行胎次隔离。作者认为这种策略对健康和繁殖性能也有好处。 母猪生命周期当中营养的两个极端 本文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营养因素如何限制窝产仔数遗传潜力的表达。头胎母猪(P-1)尤其容易受泌乳期体蛋白丧失的影响。营养方面最重要的是减少体蛋白损失,因为体蛋白损失与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WEI)和第二窝产仔数之间有直接关系(Boyd等人,2000)。
例如,头胎泌乳期体蛋白损失如果达到4kg,那么第二胎窝产仔数将会减少0.75头。相比之下,如果体蛋白损失能够控制在2kg之内,那么第二胎窝产仔数与前者相比将能够增加1.0。WEI的增加与体蛋白丧失成正比(King,1987)(R2=0.63)。母猪头胎如果产仔较多而且泌乳良好,就容易遭受“过多”的体蛋白损失,WEI常会延长10天以上。不幸的是,这种情况有时会被当作“繁殖障碍”,相关母猪有可能会被过早淘汰。
“高龄”母猪也存在窝产仔数过早降低的风险,但造成这个风险的原因却与年轻母猪不同。窝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在第三胎达到最高,之后保持稳定,直到5、6胎;此后会不断降低(图 1)。不论母猪断奶早(15天)还是晚(24天),这个曲线都差不多(Smits,2003)。从繁殖学的角度来看,对于高产母猪,曲线所显示的窝产仔数随胎次的降低来得太早。母猪生命期总产仔数应该还能提高1.8至3.3头,具体取决于母猪用到8胎还是10胎。作者认为这种下降的原因是,随着母猪的年龄增加,微量营养素的供应量下降。这种观点是由Boyd(2004)首次提出的,下面将进行讨论。 图 1. 窝产仔数随年龄下降的情况与泌乳期天数有关
(Smits,2003) 高龄母猪微量营养素不平衡 微量营养素包括维生素和微量元素(VTM)。这些营养素在日粮中只含0.12%至0.15%,但在营养素种类当中却占50%的比例。理论上,微量元素配方过程中考虑的是防止出现缺乏症,并在此基础上留出一个安全余量。实践当中,随着胎次的增加,这个安全余量会稳步减少。结果之一是造成进行性的微量元素缺乏(Mahan和Newton,1995)。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主要是因为,各个胎次的妊娠日粮采食量都被限制在恒定的水平上(一旦母猪体况恢复之后),例如,2.3kg/天。然而,随着胎次的增长,母猪的体重也会增加。对于蛋白和能量来说,这种日粮能够满足需求(NRC,1998;PIC美国,1999),但有可能无法满足维生素的需求,因为母猪的身体组织增加了,组织代谢所需的维生素的量也会增加。因此,随着胎次的增加,母猪每公斤体重所摄入的维生素量就会显著减少(图 2)。问题是这种缺乏每次妊娠都会出现,并且也存在于泌乳期,尽管泌乳期程度较轻。这样一来,年长(高体重)的母猪面临的营养缺乏的风险就会更高,对繁殖和免疫构成威胁。 图 2. 随着胎次增长维生素和微量元素(VTM)摄取量(g VTM/kg体重)减少的计算实例。
(Boyd和Hedges计算,2004;采用PIC美国2002年的日采食量以及母猪胎次体重数据,假设日粮VTM含量为0.149%
) 高龄母猪以及不同窝产仔数母猪微量营养素的均衡 Hanor 公司下属两家猪场对成熟母猪(3 胎至10 胎)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窝产仔数岁年龄增加而降低的现象可能是营养造成的(Boyd ,2004 )。在这两家猪场里实行了胎次隔离,专门把成熟的母猪(3 胎以及3 胎以上)分到一个区(50 %)。对照母猪按通常的标准添加0.15 %的VTM 。试验母猪增加VTM 和维生素B 的添加量,妊娠期增加0.76 ,泌乳期增加0.82 。增加后,7 胎的母猪按每公斤体重摄入的VTM 量将与3 胎母猪摄入的量相当。与对照日粮相比,试验日粮的成本每头母猪每年大约增加1.69 美元。母猪整个泌乳期饲喂试验日粮,之后开始评估记录数据,此后持续12 个月。结果显示,4-10 胎当中VTM“ 均衡” 组的母猪窝断奶仔数得到提高(0.60 头/ 胎;1.44 头/ 年)(图 3 )。研究期间母猪繁殖力并未显著提高(-0.26 %)。
这个理念,- 对后备母猪以及头胎母猪的营养进行管理,此后对年长母猪的营养水平进行调整,- 如果应用到实践当中,将能够提高母猪生命期的仔猪产量。用Hanor 公司1996 年的年龄隔离模型可以说明这一点,该模型把母猪群分成三个亚群(后备和1 胎、2 至3 胎,和4 至12 胎)。
这些胎次隔离实践方面的研究让我们得以建立起现在的模式,也就是把母猪群组织成两个亚群,这样既便于管理,又能给所有母猪提供足够的养分。这种管理模式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提高母猪生命期生产能力,避免母猪繁殖力受到营养问题的影响,而每头断奶仔猪的饲料成本几乎没有增加。
表 1 介绍了一种简化的模型,可以用来确定“年轻”母猪和“年长”母猪的分群方式。应用这个表格时需要同时考虑: ·
整个生命期的特别营养需求,以及 ·
特别的生理需求,这一点可以靠营养素和功能蛋白质来满足 两个亚群的分组方法同时也更有助于应用当前的营养知识以及提高活产仔数的最新技术(关键点的免疫调节,例如采用动物血浆)。
由于Hanor与屠宰场联盟,为了提高“全群”每头母猪年断奶仔猪头数(目标:“全群”每头母猪断奶合格仔猪29-30头),管理当中包括了只用一胎的终端母猪。表 1下半部分列出了不同年龄阶段特别的营养重点。 两个亚群隔离方式的预期效果 把母猪群分成“年轻”亚群(包括0-胎至2-胎,两次妊娠)和“年长”亚群(包括3-胎至10胎,三次以上妊娠)是一种合理的办法,可满足母猪不同年龄阶段迥然不同的营养需要。预期的好处是,提高头胎的窝产仔数,然后通过管理保障第二胎的产仔数不会受到影响。一旦1-胎母猪再次配种成功(2-胎),并且已至妊娠30天,可能就不再需要特殊的“年轻”母猪日粮了。然而,出于健康方面的原因,可能最好还是继续把这样的母猪留在“年轻”亚群当中。
把3-胎和4-胎的母猪算到“年长”亚群当中,主要是为了降低妊娠和泌乳日粮的成本。划分“年长”亚群的好处是,可以避免窝产仔数和断奶数过早下降,可以使母猪生命期断奶仔猪数提高1.8至3.3头。目前还不清楚年长母猪繁殖力相对较差的问题能否通过调整微量营养素的水平或形式来加以改善。成熟母猪还能够更好的利用廉价的副产品日粮组分。表 2给出了双亚群母猪场和传统母猪场之间的日粮成本对比。 划分成熟“年长”母猪亚群的目的是保障母猪“健康的年龄增长”过程,从而拓展母猪的生产寿命。假如母猪的年龄增长过程与猫、狗8,9相似的话,那么对于高龄母猪可能特别地需要考虑免疫功能和营养吸收能力下降的问题。年龄增长会带来代谢与生理方面的变化,从而影响高龄动物对养分的利用方式。免疫功能的下降尤其值得重视;维生素E(既包括添加水平也包括给药形式)在改善免疫反应、对抗感染方面的作用也非常重要。最近有报导动物血浆功能蛋白可提高高龄母猪的生产性能,这一成果也可以应用到“年长”亚群的母猪当中10。创伤痊愈以及进行性骨关节炎这样的问题也可得到更有针对性的解决。 结论 本文介绍种猪场母猪按胎次分群饲喂的原理。这种技术经证实既能提高二胎母猪的仔猪数,又能提高“高龄”母猪的仔猪数。
当前的母猪场都有可能采用这种技术,只要不受传统模式的束缚形成思想障碍就可以。这项策略主要是出于营养方面的考虑,但我们认为,这项策略对于健康(以及繁殖效率)也有好处,更有助于控制蓝耳病、枝原体肺炎和仔猪肠道疾病。这项策略本身要求安排一个“断奶至配种”阶段,以便进行专门饲喂(四天),提高窝产仔数。
作者建议,如果妊娠早期免疫调节能够改进胚胎活力(根据人类当中的研究,可通过血浆功能蛋白实现)的话,这个饲喂策略还可以扩大到“断奶至配种30天”。
一种妊娠日粮、一种泌乳日粮的方式虽然简单,但根据作者的估算(表 2),在采用高产母猪的生产系统当中这种方式已经造成了无声的经济损失,早就该改了。伴侣动物方面的研究远比食用动物要先进,这方面的成果可以引为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