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42|回复: 1

[禽类] 为什么雏鸡在生长过程中要多次分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4 11: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群,就是要给雏鸡分家。小鸡在育雏舍里生长的42天里,饲养员要多次给它们分群搬家。这个工作既费劲有繁琐,劳动强度很大,但是必须得做。
  虽然小鸡们是同一天孵化的,但是它们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个体差异,有个小瘦弱的,有个大健壮的。如果不及时地采取措施的话,这种差异会越来越大。到离开育雏舍的时候,它们有可能会相差1——2斤的重量。养蛋鸡当然希望它们大小差不多,所以这分群工作,就是在适当的时候给小个的鸡和大个的鸡分类,然后分别进行特殊的照顾,让它们长得均匀点。
  在整个育雏期里,分群要进行好几次,咱们先说这第一次,时间是小鸡十日龄的时候。具体的做法,就是给它们调整住房。一般来说,育雏室里有三——四层笼子,小鸡们刚入住的时候,主要都住在第二层里,到了这第十天分群的时候,很多小鸡就得搬家了。
  把个子小,身体弱的雏鸡住在生长条件最好的顶楼,相反的,个字大、身体壮的雏鸡住在生长条件相对差一些的下层。因为上层的温度比较高,光线也比较好,可以加快弱鸡的生长速度,反过来说,底层的温度和光线条件相对差一点,可以让长得太大太壮的鸡降低生长速度。这么一调整之后,弱的长得快,壮的长得慢,有利于让小鸡们的个头长得平均一些。
  在分群的过程中,养殖密度也做了调整。雏鸡刚搬进雏鸡舍的时候,密度是每平米60只左右。小鸡长的快,经过10天的时间,小鸡都已经长大了很多,住的地方就显得挤了,时间一长,生病、发育不好都是问题,所以这时候,要赶紧调整养殖密度了,从原来的每平米60只,调整为每平米50只。
  第二次分群是在20天左右的时候。这时除了按照弱的在上、强的在下的原则给小鸡们调整住房,最主要的是降低密度,减到每平米25-35只雏鸡。经过这第二次分群,这个密度基本上就固定下来了,不过从第四周,也就是第28天左右开始,工作就更繁琐了。
  这时候起,每周都要给这些鸡称个体重,一只一只地称,然后根据体重的小、中大,再把它们分别放到上中下三层笼子里去,让它们长得更均匀一些。称体重主要是为了精确。因为雏鸡在42天出栏的时候,体重要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以农大三号蛋鸡为例,体重应该达到800到900克。所以从28天起,就要一只一只地称,精确到每一只鸡。
  本文来源:科技苑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1-1-4 11: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帮顶~~~~~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4-28 11:50,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