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95|回复: 6

猪的两种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 09: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四章  猪病
教材P186
吴清民P321P93-96
本章重点:链球菌、喘气病、猪瘟、胸膜肺炎、PPVPRRS
难点:类症鉴别(呼吸道、消化道、神经系统、生殖道、体表。)
                 
提问及复习
1、你知道海绵状脑病对人有何危害?
2、海绵状脑病的传播途径?
彩图:吴清民、秦四海、范国雄
一、丹毒(Erysipelas suis
              (1学时)
概念   
猪丹毒是由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急性败血症状或亚急性疹块型,某些病例表现为慢性关节炎或心内膜炎。在人叫类丹毒,表现为手部皮肤疹块。本病原来为一种常见病,但目前因广泛使用菌苗预防,较少发生。但其它病的增多。本病也为一世界性传染病,但流行性不大。
病原
1.分类地位  本病病原为红斑丹毒丝菌,归丹毒丝菌属。
2.形态特征  为纤细小杆菌,0.2-0.5um×0.5-1.2um,无荚膜、无芽孢,无鞭毛,不运动、G+,在病料单个或成丛存在。
3.培养特性  在人工培养基上可生长,加血液更好,10%CO2条件利于生长。37℃24-48小时长出针大、灰白色,透明、圆润、光滑小菌落。а-溶血。肉汤中均匀的轻度浑浊。云雾状混浊,少量白色沉淀。菌落分光滑型和粗糙型,前者毒力强,后者毒力弱。
4.生化特性
发酵能力较差,能分解乳糖、半乳糖、产生H2S。(三糖铁)。在麦康盖上不生长,不溶化明胶。
5.致病性
主要是内毒素和酶类(透明质酸酶、神经氨酸酶等)有致病性,引起发热、出血、休克等。
6.抵抗力
对环境抵抗力极强,典型的非芽孢土壤菌,可长期存活,对石炭酸不敏感,但对其他消毒药敏感。不耐热。对西林最敏感,但对磺胺、链霉素、卡那霉素和新霉素不敏感。
7.实验室宿主:小鼠和鸽子最敏感。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人及多种动物均易感,但猪感染后发病最严重。尤以2-4月龄架子猪最常见。
2.传染源  主要是病猪和带菌猪。健康猪带菌率可高达50%。大多数动物和鸟类均可带菌,尤以鼠类为最,约50%带菌。
3.传播途径和方式 以皮肤粘膜和消化道感染、接触感染为主。皮肤多由昆虫叮咬传播,消化道多由土壤传播。三种土壤致病菌。
4.流行特点:有明显季节性(5-9月为猪发病高峰,8-10月为人发病高峰)。多为散发,有时可呈地方流行性。
症状
潜伏期较短,一般3-5天。临床可分为三型。
1.急性败血型 ①突然死亡②高烧42℃以上,稽留热,不食、不动、个别呕吐,结膜潮红,眼睛清亮兴奋。粘膜发绀,皮肤紫红色,多见于头、颈、背部。③粪干带粘液。病程3-4天,病死率80%以上。仔猪有神经症状。本型多见于流行初期。不死者转为亚急性或慢性。
2.亚急性疹块型  有全身症状、烦渴,发病2-3天后背、胸、腹、肩、四肢皮肤出现疹块,高出皮肤1-2mm,大小数厘米,初期充血,后期出血。出疹块后体温下降,症状减轻并渐愈。疹块可融合、坏死、皮肤脱落。个别可恶化而呈败血症状死亡,母猪流产。病程1-2周。
3.慢性关节炎和心内膜炎型、较少:表现关节炎和心内膜炎。四肢关节肿脏、跗关节多见、变型,跛行。心内膜炎则消瘦、贫血、厌动,追赶时常突然死亡(心脏麻痹)。也可出现皮肤坏死,2-3个月脱落。
病理变化
皮肤无特殊变化,与生前所见相同。内脏①脾樱桃红色、肿大、柔软、败血脾。②淋巴结肿大、出血、多汁。③消化道浆液、出血性炎症(胃、幽门、十二指肠)。肾、肝肿大,大红肾,出血点。④慢性者菜花心、关节渗出。
诊断
1、现场诊断  三大项
2、实验室  细菌学,动物接种(死亡后回收细菌)。剂量。
3、鉴别诊断: 皮肤型 :猪瘟、副伤寒、猪肺疫、坏死杆菌、链球菌病及弓形虫病。
              败血型 :猪瘟、副伤寒、猪肺疫、链球菌病
              神经型 :李氏杆菌、伪狂犬、链球菌、水肿病
防制

1
、免疫接种:Ⅱ联苗、Ⅲ联苗或单苗、弱毒苗效果好。目前三联苗中猪瘟毒效果最差。断奶时注射一次,免疫期为6个月。种猪每年免疫2次。

2
、治疗:西林肌注或静注,5IUkg体重。也可用土、金、红、四环素。同时对症治疗。

3
、一般措施
本病重点1、鉴别诊断(猪瘟、猪肺疫、弓形虫)

2
、防制(免疫接种为主)
思考题:、1

1
、丹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有哪些?

2
、试列举出治疗丹毒的有效药物?

3
、如何区分丹毒和猪瘟?
二、链球菌病(Streptococcosis)  P91
           (1学时)       
P97-98 教材P94 P366-370
提问及复习
1.猪丹毒的典型典型症状是什么?
2.本病典型病变有哪些?
3.如何预防?
4.最佳治疗方案?
概念  
本病是由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链球菌所引起的人畜的一种多型性传染病,以猪、牛、羊、鸡和人多见,临床表现为急性败血症、脑炎、关节炎、心内膜炎、淋巴结化脓等。本病存在于世界各地,我国70-80年代表现上升、目前也是猪的一种主要细菌性传染病,危害远大于猪丹毒。
病原
1.分类  链球菌归链球菌科、链球菌属。按兰氏分类法,有多个血清群,详见教材P92。致猪发病的主要是CDE群。按溶血性可分为α和β型。
2.形态:猪链球菌多为单球或双球,其他动物多为长链(尤其马)。在肉汤中培养时可产生长链。
3.分布及抵抗力  分布广、抵抗力强,且动物体表、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扁桃体、生殖道等处均有。纯细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但在粪便、病料中常可存活较长时间。对各种药物及消毒方法敏感。
对人危害较大,关节炎、腥红热、类风湿、食肉菌等。(1inch2/1hr)组织。
4.耐药性及变异  非常快、后果严重、如食肉细菌及猪Strep等。
5.抗原结构  三种抗原:群(C)抗原为胞壁多糖;核蛋白(P)抗原为属抗原位于核内;表面抗原为型抗原。
6.致病性  对多种动物和人致病,主要产生链溶血素、致热外毒素、链激酶、链道酶等。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多种动物易感,多无年龄差异,但牛多在3周龄内。
2.传染源、病畜、带菌畜、母猪为仔猪的传染源。
3.途径及方式  多途径。
4.流行特点  羊有季节性(秋末春初)猪7-10月份多见。
5.诱因:多种因素、继发、并发多见。
症状及病变
主要以猪多见、危害严重。
1.败血症  体表变化(发绀) 急性、慢性关节炎。
2.脑膜炎型  神经症状
3.化脓型  淋巴结、关节化脓肿大。
4.关于混合感染问题  易增加其他病感染及其严重程度出血、脾肿大,各器官炎症、化脓。
诊断
1.现场诊断
2.实验室诊断
3.鉴别诊断(李氏杆菌、猪瘟、伪狂犬、胸膜肺炎)——重点和难点。
防制
1.免疫  弱毒苗、自家苗
2.其他综合措施
3.治疗  最好分离细菌作药敏。
思考题:本病的鉴别诊断应注意哪些问题?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1-1-1 09: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猪丹毒的典型典型症状是:
临床表现

疾病以多种形式存在:

1.特急性型:其表现为急性死亡或者严重的败血病,并出现高热症状,嗜睡,食欲不振,跛行。急性死亡经常出现于生长育肥猪,刚育成的猪中少发。

2.急性型:典型的“荨麻疹样丹毒”,体温急剧升高,出现红色钻石样斑点,特别是背部比较严重。猪只嗜睡,不愿走动。

3.繁殖症状:由于急性感染该病所导致的流产在任何一个妊娠阶段都可能发生。若母猪在妊娠后期感染该病仔猪出生时可能成活,但出生几日后就可能感染荨麻疹样丹毒。

4.慢性症状:感染猪丹毒的后续影响也非常严重,可能出现以下结果:

a.皮肤坏死从急性症状恢复后,大块皮肤坏死并且腐烂,特别是耳朵、阴囊皮肤部位容易发生,小腿部位偶发。

b.跛行部分猪只在恢复过程中,由于免疫反应过度,导致猪关节炎症状非常严重而且不可逆转。在这些病历中,由于长期患病导致关节部位的组织已经凋忘。

c.心内膜炎发生急性感染之后,病原微生物在心脏瓣上生长,造成花椰菜形状的组织损伤,从而影响到心脏功能。通常会导致受感染猪的死亡。对于2-3周龄的猪,出现心内膜炎症状的猪几乎都会出现荨麻疹样丹毒症状。偶尔,猪丹毒的形式可能表现为生长猪群爆发大规模死亡。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 09: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海绵状脑病对人有何危害?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是由朊病毒引起的人和动物的一组具有共同特征的亚急性、渐进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又称朊病毒病。包括羊痒病、牛海绵状脑病、貂传染性脑病和人的克-雅氏病、格-斯氏综合征、库鲁病等。其共同特征是潜伏期长(几个月至几十年);机体感染后不发热、不产生炎症、无特异性免疫应答:表现进行性共济失调、震颤、姿势不稳、知觉过敏、痴呆和行为反常等神经症状、病程发展缓慢,但全部以死亡告终;组织病理学变化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以神经元空泡化、脑灰质海绵状病变等为特征。目前已知的人和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有近10种。
     以常吃牛肉馅汉堡包的人最易感染,发病年龄多为14~40岁,平均为26.3岁;病程9~53个月,平均14个月。临床上大部分病例以精神异常为主要症状,包括焦虑、抑郁、孤僻、萎靡和其他行为异常。在病程早期均表现肢体和脸部的感觉障碍及进行性小脑综合征。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记忆力障碍、肌阵挛,后期出现痴呆等症状。组织病理学检查,海绵状病变在基底神经节、丘脑中最为明显,在大脑和小脑内侧以灶状形式存在,在融合的海绵状病变处较为明显。这与CJD海绵状病变多见于大脑皮层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 09: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疯牛病可怕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 11: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丹毒又开始蔓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 20: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闹不清为何要介绍这两种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 08: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种病虽然多发,但治疗还是比较好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19 02:3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