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病学》第九版精华摘要
猪场动力网摘录了《猪病学》第九版的一些精彩内容,分享如下。
一、猪支原体肺炎(气喘病)方面摘录:
1、单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称为猪支原体肺炎。然而,地方性肺炎是最常用的术语,因为它描述了该病的流行病学表现形式和多种其他的致病因素或有关的病理变化。地方性肺炎通常由猪肺炎支原体和其他致病菌混合感染引起,例如多杀性巴氏杆菌、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或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当猪肺炎支原体与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2型圆环病毒(PCV2)和/或猪流感病毒(SIV)混合感染时,就会发生常见的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该症候群的出现严重威胁到养猪业的健康反展。
――《猪病学》中文第九版P795
2、在许多猪群中猪肺炎支原体是从母猪传染给仔猪(Calsamiglia和Pijoan2000;Rautiainen和Wallgren,2001)。少数猪感染后,就会在同圈猪之间发生互相传染。
――《猪病学》中文第九版P796
3、猪支原体肺炎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以下方面有关,例如日增重(DWG)降低、死亡率增加、饲养效率低及医药费用增加。据一篇评论性文章报道,在24项不同的研究中感染猪支原体肺炎的猪日增重(DWG)降低了2.8-44.1%(Straw等,1989)。Pointon等(1985)发现与猪肺炎支原体感染猪接触的猪的生长率降低了12.7%。
――《猪病学》中文第九版P796
4、猪肺炎支原体首先与猪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的纤毛结合进而在呼吸道移生(Zielinski和Ross,1992)。猪肺炎支原体借助纤毛的摆动移行将导致纤毛停滞、凝集甚至缺失(DeBey和Ross,1994)及上皮细胞和支气管杯状细胞的缺失(DeBey等,1992)。猪肺炎支原体在呼吸道中移行导致纤毛功能降低,不能有效清除呼吸道中的碎片及侵入的病原菌,尤其是细菌。
――《猪病学》中文第九版P797
5、感染猪肺炎支原体能诱导巨嗜细胞产生一系列致炎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1,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它们在体内(Asai等,1993,1994;Thacker等,2000)和体外(Thanawongnuwech等,2001)都能产生。产生的致炎因子加剧了肺脏的炎症反应,进而降低呼吸免疫系统控制呼吸道内其他病原菌的能力。虽然炎症反应在控制病原微生物感染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更易引起宿主组织的损伤和疾病的发生。
――《猪病学》中文第九版P797
6、大量研究已表明猪肺炎支原体与其他病原体具有协同感染的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协同猪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原体能增加相关疾病的严重性和潜在的持久性。Van Thacker等(1999)证实两种病原体存在的情况下,由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的严重性和持久性明显增加。该项研究发现,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存在导致急性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增多。在伪狂犬病病毒(PRV)存在的情况下观察到相似的现象(Shibata等,1998)。最近又证实了当猪肺炎支原体与2型猪圆环病毒(PCV2)协同感染时,猪肺炎支原体将增加肺炎的发生(Opriessnig等,2003)。
――《猪病学》中文第九版P798
7、针对猪肺炎支原体的抗生素能够控制疾病的发展,但并不能去除呼吸道或痊愈的器官中的病原体。
――《猪病学》中文第九版P800
8、然而,用抗生素治疗猪肺炎支原体的效果通常不太理想,主要是由于停药后病原菌会再出现。由于次要病原的感染使得治疗更有挑战性,并且通常需要应用多种抗生素去控制所有与呼吸道疾病相关的病原。
――《猪病学》中文第九版P801
9、用抗生素治疗猪支原体肺炎时,最好在猪的应激期使用,包括断奶期或混养期。了解呼吸道存在的其他病原菌和确定最佳治疗时期是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的关键。在病原出现之前或出现早期给药对于成功使用药物辅助控制猪支原体肺炎是非常重要的。总的来说,支原体肺炎发展过程中,预防是唯一有效的降低猪群中由猪支原体肺炎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方法。
――《猪病学》中文第九版P801
10、猪支原体肺炎、地方性肺炎或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方法是为猪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如保证圈舍中的空气清新、通风条件良好、环境温度适宜及猪的数量适宜。
――《猪病学》中文第九版P801
11、抗猪肺炎支原体的疫苗,包括全细胞佐剂苗或膜制剂最常用于控制与猪支原体肺炎相关的临床疾病。目前大量的商业化疫苗在美国和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在美国,85%以上的猪群都接种过支原体疫苗(USDA2001)。目前,在美国采用接种单倍和双倍剂量疫苗的方案能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生。然而,这些方案的实施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养殖场畜群的整体健康水平、猪肺炎支原体相关临床疾病出现的时间、母源抗体的水平和猪群中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感染情况。
――《猪病学》中文第九版P801
12、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了支原体疫苗带来的经济效益(Dohoo和Montgomery1996;Jensen等,2002;Maes等,1999)。对猪肺炎支原体菌苗诱导的免疫反应的分析已经证实它能够降低肺炎的发生率、血清抗体的产生量、呼吸道局部IgG和IgA的产生量并且能够减少致炎细胞因子的数量(Djordjevic等,1997;Kobisch等,1987;Kristensen等,1981;Messier等,1990;Ross等,1984;Sheldrake等,1993;Thacker等,1998,2000)。
――《猪病学》中文第九版P801
13、已经报道自然感染动物疫苗接种无效,并且已经调查了母源抗体对疫苗效应的影响。如果母源抗体水平很高,猪肺炎支原体的母源抗体就能够抑制疫苗的有效性(Jayappa等,2001;Thacker等,1998,2000;Thacker和Thacker 2001)。
――《猪病学》中文第九版P802
14、然而,猪肺炎支原体疫苗有效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在接种时或接种后不久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感染(Thacker等,2000)。抗猪肺炎支原体疫苗能够降低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肺炎和猪支原体肺炎的严重性;然而,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存在(由感染或弱毒活疫苗的使用引起)能明显降低抗猪支原体肺炎的疫苗的有效性。
――《猪病学》中文第九版P802
15、临床上严重的疾病很少只由一种病原引起,呼吸系统疾病通常是由几种病原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种病原为钥匙病原,起“开门员”的作用,通过降低宿主局部或全身的防御机制帮助第二种病原的感染。一般来说,钥匙病原常为病毒或支原体,发生继发感染的是细菌。
――《猪病学》中文第九版P168
16、支原体肺炎疫苗是一种全菌苗,应用于出生后不久的仔猪(Dayalu等,1992;Weiss和Petersen,1992)。但是,Opriessning等人(2003)研究指出,在美国使用改良的免疫程序,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肺炎支原体进行免疫后延长了圆环病毒2型的病毒血症的时间。同时,他们发现,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肺炎支原体进行免疫后圆环病毒2型的基因组在血液中存在很高的拷贝数,圆环病毒2型的抗原在组织的分布范围更广,淋巴结的损伤更加严重。因此,兽医工作者需要对存在圆环病毒引起的PMWS的猪群进行免疫程序的改变。bbs.powerpigs.net
――《猪病学》中文第九版P180
17、Maes等人(1990)对肺炎支原体疫苗免疫进行的花费-收益研究表明,采用疫苗免疫可以明显地增加猪只的日增重、饲料转化效率,明显地降低治疗费用、减弱肺炎的流行和肺部损伤的严重程度。免疫产生的经济效益诱人的原因是免疫使每头猪的净收益增加了1.3ECU。
――《猪病学》中文第九版P182
二、猪萎缩性鼻炎方面的摘录
1、多杀性巴氏杆菌可能是肺脏中最常见的感染菌,但是,这种细菌是继发感染菌(Amass等,1994)。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不同,即使是致病性最强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也不会感染健康的肺脏。支气管败血博氏杆菌只引起常规饲养7日龄仔猪散在的肺炎(Lambotte等,1990),但可以引起无菌仔猪严重的肺炎并且持续时间长(Underdahl等,1982)。
――《猪病学》中文第九版P168
2、在鼻腔中,支气管败血博氏杆菌常作为钥匙病原,使毒性多杀性巴氏杆菌更容易侵入和增殖(Pedersen和Barfod,1981)。
――《猪病学》中文第九版P169
三、伪狂犬疾病方面的摘录
1、PRV潜伏的主要部位为三叉神经节(TG)、嗅球和扁桃体。
――《猪病学》中文第九版P470
2、在PRV,处于潜伏期的猪具有持久的危险性,因其体内存在病毒激活、排泄并传染易感动物的危险性。
――《猪病学》中文第九版P470
3、PRV在三叉神经的定殖与再感染之间有一定联系,潜伏PRV的神经元不可能接受PRV其他病毒的再感染。这些结果表明,致弱的活疫苗可以建立潜伏期去抑制野毒株的感染(Schang等,1994)。
――《猪病学》中文第九版P471
4、血清学结果分析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于幼龄猪。母源抗体可以持续到4月龄。如果免疫母猪产下的仔猪抗体检测过早,它们可能被认为是感染,而实为母源抗体。
――《猪病学》中文第九版P475
5、Mengeling等(1992)报道,最有效的接种方式为鼻内接种弱毒活疫苗。鼻内接种的优点表现为病毒在局部复制和黏膜免疫的建立。获得性被动免疫存在的情况下,鼻内接种方法优于肌肉注射(Van Oirschot,1987),且在急性感染期可以有效地抑制PRV的复制和排毒过程。但实践证明鼻内免疫比肌肉注射需要更多的人力,因而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鼻内免疫可以应用于首次感染PRV猪群的仔猪。
――《猪病学》中文第九版P475
6、PR控制的最终目标是根除,标记疫苗的应用是免疫-根除方案的一部分。这一方案包括4个环节:系统全面的免疫;猪群血清gE抗体的监测;淘汰感染种猪;最终禁止免疫(Szweda等,2000a,b)。
――《猪病学》中文第九版P475
四、回肠炎方面摘录:
非呼吸系统病原 已经证明,肠道功能紊乱和呼吸系统疾病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忽视存在的肠道系统疾病而去解决呼吸系统疾病是不可能的……
――《猪病学》中文第九版P180
肠炎 屠宰时发现,以前患有肠炎的猪呼吸系统病的发生率比较高(Aalund等,1976)。已经发现现需要治疗肠炎的猪和患肺炎的猪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J regensen,1988)。断奶前感染轮状病毒的猪比同群未感染的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高(Sensmark 等,1989)。Marois等人(1989)证实,感染传染性胃肠炎(TGE)的仔猪在实验性感染支原体肺炎时,肺脏的病变程度加重。消化系统疾病使猪只降低了对肺炎和其他一些疾病的抵抗力,例如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PMWS)(Allan和Ellis,2000)既有呼吸困难的症状也由腹泻的症状。www.powerpigs.net猪场动力网。
――《猪病学》中文第九版P171
田间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在劳式胞内菌感染高峰刚到之前就将抗生素通过预混料或是水溶液进行给药能够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对大龄猪的治疗,如繁殖猪群,不肯呢个从其后代仔猪或其他猪群中消除感染。由于不同猪场之间以及同一猪场不同批次猪之间发生感染和PE病例的时间各不相同,治疗时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时将可能太迟,这样就不能减轻临床症状和猪的生产行为(Hammer,2004)。反之,如果添加时间太早,那么“洁净”的猪群就没有机会产生对此病的主动免疫,维持其原有易感状态,从而在以后更容易发生严重急性PE。
――《猪病学》中文第九版P835
尽管阐明PE病因的时间很短,但是此病的流行特征、重大经济影响以及发病的不同时间都说明疫苗免疫是最合理的能够长期控制该病的方法。通过口服给青年猪免疫接种一次低剂量的弱毒活疫苗(10 TCID/头)能够获得显著的免疫水平,抵抗不同毒力的劳氏胞内菌攻毒感染(Kroll等,2004)。这一点可以从免疫猪群的肉眼观察的和显微病灶基本参数显著降低(P<0.05)得到证实。疫苗免疫以后,尤其是通过饮水免疫可以观察到猪增重率显著提高,粪便的劳式胞内菌排菌量明显减少。次疫苗已经在很大范围内得到广泛使用,没有安全性问题。
――《猪病学》中文第九版P835
五、疫苗效力的摘录
1、美国农业部批准生产的疫苗都是经过试验确认为安全有效的。然而,“有效”是相对而言的,它并不意味着在生产实践中任何条件下都一定能诱导产生完全的免疫力,这并不现实。
――《猪病学》中文第九版P32
2、必须明白,对大多数疾病而言,宿主与感染因子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不能期望疫苗提供完全的保护力,疫苗只能增加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但是如果不实行良好的管理,甚至这种抵抗力也会大打折扣。
――《猪病学》中文第九版P32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