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14|回复: 0

[新闻动态] 科学无涯乐做舟-访中科院亚热带所首席科学家、百人计划入选者、动物营养学专家印遇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3 19: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十多年来,印遇龙研究员一直为振兴中国饲料工业和养猪业默默奉献着他的勤劳与智慧,为了使自己所追求的科学事业更快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多次在德国、英国、美国以及加拿大学习和工作。
二十一世纪初,我国科技人才青黄不接,正在美国、加拿大工作的印遇龙研究员毅然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积极应聘中科院“百人计划”,于1999年被该计划引进回国。
科学需要忠诚
印遇龙研究员于1989年5月20日参加“九三”学社,他认为“学社”主要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当时他刚从前西德农业研究中心动物营养研究所进修归国不久,很想接触一些我国特别是湖南省的科技界专家,并与他们进行学术交流,后来发现“九三”确实对他的科研工作帮助很大。之后不久,也就是1989年7月16日,他郑重的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印老师是这样说的:“原以为我这辈子就是一位民主党派人士了,但是,发生在1989年春夏之交的“六四”动乱事件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对我触动很大,迫使我思索,觉得自己不能心安理得的只是成为一名学者型的专家,应当再结合我在国外学习和生活的所见所闻,经过多方面的比较鉴定,开拓创新。我认为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适合我国的国情,而“九三”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共产主义,也不可能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我们建设一个富强、民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也是历史的选择。”
此前他曾到前西德农业研究中心动物营养研究所学习工作,由于他的出色表现,当留学即将到期时,Oslege教授决定长期聘请他在研究所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并将他的工资待遇提高了4倍之多,由原来不足800马克上升到3000多马克。面对如此丰厚的待遇和先进的科研条件,他首先想到的是祖国更需要自己的贡献,于是委婉地谢绝了Oslege教授的请求,坚决按期回到祖国。回国后,由于他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以及研究所领导的高度重视,使他及其带领的团队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家人事部出国深造的奖励。1994年11月,他再一次走出国门,先后到英国、德国、加拿大和美国等学习访问,并于1997年9月在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皇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1999年谢绝了国外跨国公司和大学的高薪聘请,再次放弃优厚的工作条件,应中科院百人计划人才战略回国。
他说: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国籍的,作为新时代的一名科学工作者,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和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科学需要创新
科技强国曾经是许多前辈先贤的梦想,也是处于21世纪的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前西德归国后,印老师白手起家,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带领课题组成员发展并创立了研究猪饲料营养物质与代谢产物的回肠末端消化率测定新技术。经过大量艰辛的努力,提出了以回肠末端氨基酸表观可消化率替代当时的粗蛋白或氨基酸含量评价饲料中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传统理论,并在国际上率先对我国60多种单一饲料原料和18种混合日粮中回肠末端表观消化率进行了系统的测定,在此基础上还率先制定了生长猪有效氨基酸的需要量。目前这些研究成果已被收入中国饲料库并被广泛应用。针对动物体内内源性氨基酸分泌对饲料中氨基酸评定方法中的干扰,又提出了回肠末端氨基酸真消化率的研究,使原来的数据库和需要量得到进一步优化。运用以上研究成果,研制出的浓缩蛋白质饲料和预混料,以专利形式转让给湖南、湖北和广东等多家饲料公司,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00万元,社会经济效益1.3亿元。
1999年,印遇龙研究员刚从加拿大归国,成为中国科学院的“百人计划”入选者,利用亚热带所争取到的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等项目,开始了第二次科研道路上的艰苦奋斗。他领导课题组通过对上千头猪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几十万个科研数据,并发表了几百篇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赞扬。国际知名动物营养教授Souffrant,Sauer和 McCrachen对此科研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印遇龙博士在中国、德国和英国所做的有关猪氨基酸营养研究与应用的工作,在世界上是第一流的。”
印遇龙研究员领导课题组在方法创新和广泛的机制研究基础上,获得了符合国情的饲料真可消化氨基酸和钙磷数据库,建立了猪日粮氨基酸和钙磷精确供给与高效利用的方法和理论依据,实现了精确供给和高效利用,从而有效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氮磷排放,得到了国际著名动物营养学家Guoyao Wu、P. J. Moughan、杰出畜牧微生物与分子生物学家Cecil W. Forsberg等学者的高度评价;并受到国际学术同行的极大关注。美国营养学会在其会刊(Nutrition Notes of American Society for Nutrition, 2006,42(3): 5)给予了专题评述:“以印遇龙博士为首的研究团队建立的猪氮磷代谢研究方法和氮磷调控技术,为研究氮磷代谢调控技术与环境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解决了国际猪营养学和饲料科学研究与应用中的许多重大技术难题。这一研究成果也确立了亚热带所作为国际知名动物营养研究与交流中心的地位”。通过该技术体系研发的高效、安全、环境友好型饲料产品得到广泛应用,累计新增产值410.41亿元,新增利润30.13亿元,产生社会效益176.15亿元。
2009年,印遇龙研究员领衔的课题组又研制出新型的高效饲料添加剂——精氨酸生素。《科学时报》评价: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等成功研制了安全高效型饲料添加剂精氨酸生素(AAA),为养殖优质、高效、安全的畜禽提供了可靠保证。以氨基酸有效成分为主的天然饲料添加剂精氨酸生素在湖南问世,得到最近参加“畜禽健康养殖及其产品安全”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认为该成果解决了畜禽养殖中乱用瘦肉精、抗生素和高铜高锌重金属的难题,从而有助于解决肉类食品安全问题。《三湘都市报》报道:在长沙召开的中国科学院“畜禽健康养殖及其产品安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美国、德国、加拿大、葡萄牙和中国科学院的国际一流的动物营养专家,以及湖南省有关部门的领导,对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位于长沙)成功研制的以氨基酸有效成分为主体的天然饲料添加剂精氨酸生素(AAA)进行了综合认定:该成果在世界上尚属首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助于解决禽畜养殖中乱用“瘦肉精、抗生素和高铜高锌重金属”的难题,为解决肉类食品安全问题以及我国畜禽出口面临的“绿色壁垒”开辟了一条新途径。《长沙晚报》、《农民日报》、《中国饲料》、《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广东省饲料行业信息网》、《中国牧业通讯》、《广东饲料》、《新饲料》、《饲料科技与经济》、《饲料博览》、《赛尔资讯》、《水产前沿》、《南方饲料快讯》和中国农业网等多家媒体对会议做了全程报道。
科研需要创新,印遇龙研究员在这方面尤为突出,每次开会都会给学生传递一些新的信息,譬如新的发展动态,新的科研成果,新的技术知识,并且要求大家要有主动创新思维,不拘泥于已有的那点点知识。眼光要放远放宽,不能只盯着省内或者国内,还要与国际接轨;不能只盯着本专业,本行业的东西,还要把相关的行业,相近的专业联系起来,从整体上思考,才能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只有从整体上看待自己的研究范围,从专业上突破技术,从思想上改变自己的思考,才能处于先进水平。他非常关注动物营养行业的动态,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际的,他都非常了解。只有真正了解这个行业目前的现状和需求,才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才能在科研工作中少走弯路。国外领先我们的方面,我们努力去学习,争取达到国际一流的水平。国外没有的,我们自主创新,目前我们在很多方面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他不仅仅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对学生也是如此,现在他将博士培养安排为国内两年和国外两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国外一流的大学或研究所进行学习工作。
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
科学需要奉献
印遇龙研究员说:“对于科研工作,我可以自豪地说“无怨无悔”,但是,每当面对妻儿和其他家人时,我却……。我的妻子可以说是中国典型式的贤妻良母,她对我的科研工作给予了极大支持,家务活是她一手承包,对儿子的教育也费尽心血,还要在我们父子之间起桥梁纽带作用。由于我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科研事业上,对儿子的关爱和与儿子沟通的时间就极为有限,儿子小时候常把我当陌生人看待,见我回到家,只是对他妈妈说:“他回来了。”我也很想多留一点时间给儿子,可一投入到工作中,又都顾不上了。有时妻子也难免要发发脾气:“如果把你花在猪上百分之一的时间用在儿子身上,他也不至于对你缺乏感情。”
1999年印老师刚回国的时候,由于当时研究所正在全面进行科研设施的改造,一时还没有地方住,而他又不愿住宾馆,怕给所里增添麻烦,反正就一个人,“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于是,他就在办公室住了3年,天天在所食堂就餐;每逢春节,食堂和周边餐馆都要关门,进城吃饭又影响工作,他就每天吃方便面,别人问他:“你这样活着,每天为了工作苦不苦?”印老师笑着回答:“我现在这样,比起农民和下岗工人来要好得多了,想到他们,我已知足了”。每天,我们都发现他特别忙,去过他办公室的人都会很奇怪,办公室怎么会有棉被,洗漱用品等。时间久了就发现,他会经常在办公室休息,常常是工作到深夜,累了就在办公室休息一小会,然后继续工作。
2005年1月17日,印老师的爷爷去世,父亲也悲痛的病到了,作为长孙的他在办公室接到这个不幸消息时,已是晚上11点钟,可他早已买好18日去武汉的火车票,去参加一个重要汇报会议,为了不让已在武汉的同志们久等,也不想因为他一个人使会议改期,于是他当即赶回老家湖南桃源县见了爷爷最后一面,再连夜返回长沙。到家后,望着昔日心爱的爷爷已安息,忍不住失声痛哭……,按当地习俗,长孙要在家守灵7天,可他在家待了3个小时后,说服病中的父亲和其他亲友,最后在爷爷灵前磕了三个头,就匆匆赶回长沙……。2005年2月23日,他爱人的奶奶也去世了,师母特地从加拿大打来电话,希望印老师代她去看奶奶最后一眼,也是不巧,当时印老师正在外地开一个很重要的论证会,结果还是没去成。事后许多朋友对他说:“老印啊,你也太缺乏人情味了吧。”“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但愿两位老人在九泉之下能够理解”他模糊着双眼回答。
舍小家,顾大家,这是爱的奉献。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因为这份执着和投入,印遇龙研究员在科研上硕果累累:
先后主持完成院、省、国家、国际合作科研项目30项;
发表研究论文380余篇,其中在SCI收录的杂志上发表论文101篇, 国际学术会议 90篇;
获专利8项;
获得19项科研奖励:
其中《畜禽氮磷代谢调控及安全型饲料配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猪、鸡营养参数及配方新技术研究》, 第五完成人,199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猪饲料养分回肠末端利用率及有效氨基酸需要量的研究》, 第一完成人,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猪氮磷营养代谢调控及环境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第一完成人,2006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仔猪肠道健康及功能性饲料研究与应用》,第一完成人,2009年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5年获西德马普学会研究奖学金;
1991年获中国科学院第二届青年科学家奖;
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中科院破格晋升为研究员
1995年6月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中国科学院挑选为中国当代科技精英之一;
1996年获英国ORS奖学金;
1996年获Finnfeeds International Ltd研究奖学金。
1999年作为“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引进
2007年晋升为中科院批二级研究员

简历

印遇龙,男,博士,国家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畜牧健康养殖中心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湖南省直机关模范共产党党员和湖南省九三学社优秀社员,湖南省政协常委,湖南省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九三学社省委委员,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饲料安全与污染防控国家工程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系统过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食品、农业与环境学会常务理事(芬兰)及Journal of Food, Agriculture & Environment和Asian-Australas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和Domestic Animal Endocrinology和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Biology and Tissue Engineering等四个国际杂志编委,African Journal of Food Science副主编,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科技专家动物营养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微量元素与食物链研究会副理事长,湖南省微量元素与食物链学会理事长,兼任南昌大学博士和博士后导师。目前主要借助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与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加拿大农业部食品营养研究中心、德国基因桥股份公司、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本大学、德国家畜生物研究所以及国内大学、研究机构与公司合作研究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营养代谢及调控机理和研发功能食品与饲料。



补充内容:
自己顶!!!!!!!!!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5-2 21:5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