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河南频道12月16日讯 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报道:30岁的信阳小伙李辉,用5年时间书写了一个“卖鸡蛋”的传奇。他不养鸡,却每天给郑州数十家超市供应着新鲜鸡蛋;他是个80后,靠卖鲜鸡蛋起家,如今经营着一个有30多名员工的专业蛋品公司,规模在郑州业界很有名;他看好这个行业,更想把自己的销售“渠道”拓宽到涉及农副产品的各个领域,不仅卖鸡蛋,还要卖深加工的养殖业产品;与他合作、签订购销合同的养鸡场,旱涝保收;他的“订单养殖业”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创业的年轻人效仿。
【幸福样本】
●每天向数十家超市供货
荥阳刘河镇王河村,陈延平的养鸡场坐落在一处僻静的小山坳里。这里是李辉的“大本营”。
每天,陈延平的养鸡场能产出3000多斤鲜鸡蛋。李辉的员工开车将蛋拉走,分装、加工后,铺到郑州的数十家大小超市里。
“鸡一天不下蛋,我就心慌。”李辉笑着说。
陈延平是王河村村民,养了13年鸡,自从遇到李辉后,他就不到处乱“跑”了,“我只管好好养鸡,让鸡好好下蛋,他们公司管卖鸡蛋”。陈延平每天抽着烟,定时在养鸡场里转悠。而以前,陈延平要四处找销路,推销鸡蛋。
“我不懂养鸡,但我对销售很在行,我有郑州几乎所有超市的销售渠道。”李辉也有“撒手锏”,这次见面,陈延平小声要求李辉“收购价能不能再上去一点”,因为现在的饲料一直在涨价。
李辉笑着同意了,“让他们安心养鸡,公司才能赚钱”。
●农户养鸡现在“旱涝保收”
鲜鸡蛋被收进筐里,一筐33斤,李辉收购的价位是130元一筐。“我们一年签一次购销合同,这个收购价位是定死的”。
但也不是一成不变,逢年过节、市场波动和蛋价飞涨时,李辉的公司会根据行情提高收购价。
对陈延平来说,眼下鸡蛋售价高了,饲料价位也涨了,他却不用为这些市场行情操心,“饲料价位涨了,我要求公司提高点收购价,我的损失就挽回了”。之所以和李辉的公司合作,陈延平看中的就是这些,“养鸡场能旱涝保收”。
●“农户+公司”正被效仿
养鸡,陈延平是行家;销售,李辉是行家。他们俩的合作,用陈延平的话说,那是“合作双赢”。
据陈延平介绍,李辉两年前找到他谈合作时,他们几乎是“一拍即合”的,在整个荥阳的“养鸡界”,当时这种“农户+公司”的养殖模式,还从来没有人尝试。
而现在,在荥阳乃至郑州的蛋品市场,这种“农户+公司”的养殖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效仿。
模式虽被别人效仿,但李辉的公司又想出了足以制胜的绝招。他们高价请来养殖专家,配出了各种特殊的鸡饲料。
有的饲料富含维生素,吃了这种饲料的鸡,产的蛋维生素含量比普通鸡蛋高出不少。“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出适合不同人群的鸡蛋,这种模式,大多数养鸡场和销售公司就难以效仿了”。
【幸福愿望】
●梦想做专业“蛋品公司”
跟着厢式货车,来到了李辉的蛋品加工厂。鲜鸡蛋来到工厂,需要走分拣、清洁、喷商标等各个环节,各种不同的蛋品被装进不同的包装袋,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投放。
车间外,刚刚晾晒干的变蛋正被工人装箱。“变蛋的利润很薄,但为了丰富公司的产品链条,没有利润也要干。”李辉说。
车间的大缸里,盐水浸泡着鸭蛋,咸蛋也是这家公司的产品之一。
李辉说,公司刚起步时,只有能力卖新鲜的鸡蛋。如今,只卖鸡蛋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更不能满足公司的发展目标,只有丰富蛋品种类,公司才能称得上是专业的“蛋品公司”。
(作者:陈亮/文 )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
更多家禽资讯、行情、精华资料请登录中国畜牧人网站家禽频道:
http://www.xumuren.com/poultry/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