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95|回复: 1

[家禽] “地震灾后畜禽养殖及疫病防控技术研究”效果良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5 08: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领域“地震灾后畜禽养殖及疫病防控技术研究”课题通过专家验收。
    课题以地震灾区畜禽养殖产业的恢复重建为目标,对灾区的畜禽健康养殖技术及疫病防控进行了实地调研及技术的集成与示范,在畜禽废弃物处理技术集成研究、地方特色高效养殖技术集成研究、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标准化建设示范、猪场的疫病免疫程序及疫苗的评价、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编写《畜禽粪污处理利用技术手册》等技术材料500余本,累计培训技术人员300人,为保证灾区养殖业健康发展和人类生命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持。
    一是畜禽废弃物处理技术集成研究。针对灾区不同养殖规模的养殖场(户)提出配套的粪污处理利用技术流程,并在江油市华昇养殖发展有限公司进行了干清粪处理及堆肥处理示范,有效减少了粪污对环境的污染,为灾区畜牧业生产恢复与畜牧场粪污处理工艺选择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是地方特色高效养殖技术集成研究。通过技术集成筛选出獭兔不同生产阶段3个典型饲料配方,使得獭兔幼兔成活率达90%以上,每胎产仔6-8只,使獭兔养殖综合经济效益提高5%-8%,为灾区重建和提高獭兔生产水平,实现养殖户增产增收发挥积极作用。
    三是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标准化建设示范。通过示范基地标准化建设示范、试验与推广,什邡生猪生产水平在地震后一年里呈现明显提高:外二杂母猪数较地震前增加了1200头,纯外种母猪数目增加了近一倍,人工授精面增加了4个百分点,全市良种覆盖率达85%,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殖场从地震前132个增加到2009年的149个,年出栏500-2999头的猪场由8个增加到31个,增加近4倍,从而为地震灾区猪养殖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四是猪场的疫病免疫程序及疫苗的评价集成与研究。通过在灾区规模化猪场进行应用和示范,使得猪瘟、口蹄疫免疫覆盖率分别达到94.2%和90.5%,比地震前分别提高了22.3%和18.6%,免疫成本降低了10%;使奶牛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了8.7%和5.3%,猪养殖过程中全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7%和8%,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
来源:中国畜牧街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12-16 10: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3::)3::)3: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22 03:2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