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23|回复: 1

如何防治猪咬尾咬耳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4 23: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几年来在规模猪场中,猪互相咬尾咬耳的现象逐渐增加,特别在早期断奶的猪群发生的比较早,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该现象在育肥猪群很少见。根据资料报导,发生这种恶癖症的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下降26.4%。

综合其发生原因及如何防治提出以下看法:

  一、猪群咬尾咬耳的危害:猪互相撕咬有时被称为“反不适综合症”,因为任何不适的环境因素均可引起猪群的咬尾咬耳现象,轻者把尾巴咬剩半截,重者可全部咬掉,有些猪还会咬耳朵。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采食时,被咬伤的猪常常躲在角落里,如不及时治疗处理可引起伤口感染,这种感染可引发局部炎症和组织坏死,降低胴体质量。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以防止。

  二、猪群咬尾、咬耳发生的原因:原因很多,往往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1、营养因素:在舍饲条件下,猪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全部依靠饲料的供应,当饲料营养不平衡时,猪群出现应激反应而咬尾咬耳。如饲料营养水平低于饲养标准;饲料配合不科学;育肥前期饲料中蛋白质质量不佳;维生素、铁、铜、钙、镁和食盐的缺乏以及纤维素的不足即可导致咬尾咬耳症的发生。2、环境因素:猪舍内环境卫生条件差,有害气体如氧、二氧化碳、硫化氢的浓度高,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速度降低使猪群产生不适或休息不好均能导致猪群发生啃咬。在恶劣的环境中,光线过强也是一种应激,促使猪群发生恶癖症。3、管理因素:(1)饲养密度过大,猪只之间相互接触发生冲突,为争夺采食和饮水的位置互相咬斗。(2)一栏猪体重大小悬殊太大,体重小、体弱的猪常常是被咬的对象,一旦被咬伤,就会引起所有猪都去咬。(3)饲槽不够或饮水量不足,往往会引起咬尾的暴发。4、疾病因素:(1)外寄生虫可成为附加应激而起作用。外寄生虫对皮肤刺激引起猪只烦躁不安,在舍内墙壁和栏杆上磨擦,出现外伤,引起其他猪只啃咬。(2)体内寄生虫:如蛔虫在体内作用,也可出现咬尾现象,要及驱虫。(3)猪贫血、尾尖坏死也可诱发猪只咬尾咬耳的恶癖,除此之外还可见咬肋及其他部位,如咬蹄、腿、颈和跗关节。

  三、防治:1、满足猪的营养需要,饲喂全价饲料。当发现有咬尾时,可在饲料中适当增加复方维生素及矿物质,喂料要定时定量,严禁饲喂霉败饲料。2、合理组群,要将品种、体重、体质和采食量等相近似的猪放在同圈饲养。3、饲养密度要适当,要保证每头猪有足够的占地面积,如3-4个月的猪,占栏面积应为0.5-0.6平方米。4、环境要求要有良好的通风、保温、防潮、及适当的光照设施,以保证舍内卫生干燥、通风。5、仔猪断尾:可在出生后1-2天对仔猪进行断尾。据资料报导,断尾后发生咬尾的仅占0.25%,而未断尾的发生率为6.86%,相差27倍。方法:用钢丝钳子在尾下三分之一处连续钳两钳,距离为0.厘米左右,将尾骨和尾肌钳断,将血管和神经压扁,皮肤压成沟,钳后约10天,尾下三分之一即可脱掉。此法不出血不发炎,效果确实。6、被咬的猪只要及时处理:用0.1%高锰酸钾冲洗消毒,并涂上碘酒或氯亚铁,防止化脓。对咬伤严重的可用抗生素进行治疗。7、可在饲料中增加0.1%食盐,或加少量镇静剂。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12-14 23: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16 09:5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