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87|回复: 0

母猪胀气的预防与治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4 13: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该病可发生于哺乳、怀孕甚至配种不久的母猪,天气阴冷潮湿的冬春季易发生。该病呈散发性,年发病死亡率为2%~3%,甚至更高,发病较急,胀气后如果不及时处理,母猪死亡迅速。发病季节以每年的11月到次年2月份为主,其他月份发病相对较少。  

  发病猪往往无先期临床症状,体温一般不升高,一般在采食后1小时-2小时内突然出现不安,有腹痛表现,腹围迅速膨大,呼吸急促,继而卧地不起,致死率100%,从出现症状到死亡仅2小时左右。  

  剖检时可见胃肠道充气,胃扭转或扩张,胃粘膜呈较严重的出血性炎症,部分病例可见胃溃疡;肠系膜充血,小肠见有轻重不一的卡他性炎症;心、肝、肺、肾及淋巴结等脏器基本正常;脾移位、肿大几倍。胃扭转是该病的一个特征性病变。  

  临床诊断引起母猪胀气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胃肠问题(如胃溃疡、胃肠蠕动迟缓等),另一个是梭菌。  

  秋末到春初,或者高温酷暑的夏季,冰凉的饮水对胃肠道造成不良的刺激,再加上母猪采食霉变饲料等其他应激,易造成消化紊乱等胃肠问题。  

  母猪食入饲料过多,滞留在胃肠内,由于消化道蠕动力不足,引起魏氏梭菌繁殖,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不能及时从肛门排出,使胃肠胀气,压迫心脏和肺部,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加速病猪窒息死亡。  

防控措施  

  要注意饲料颗粒保持适当的粒度(筛片大于3.5),防止猪吃得过饱,引起消化不良,适当提高冬季猪舍的温度,尽量避免冰凉饮水、霉变饲料对母猪胃肠道的刺激,避免胃肠发生胀气。  

  冬春季节或者气温频繁变化时,在猪的饲料中每吨添加甲硝唑200克,连喂7天;另外水溶性阿莫西林饮水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连续饮用1周)。  

  加强运动,喂些粗纤维例如蔬菜、番薯藤等促进胃肠蠕动,减少厌氧菌的生长。  

  对发病母猪灌服甲硝唑,连服4瓶~5瓶。  




文章摘自:中国畜牧街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16 10:1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