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57|回复: 3

口蹄疫的预防和控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1 18: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口蹄疫的预防和控制   


口蹄疫是口蹄疫病毒感染偶蹄动物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口腔粘膜、蹄部、乳房、皮肤出现水疱为特征,传播速度极快。目前在世界分布很广,除大洋洲、北美洲消灭本病后再未发生外,亚洲、非洲、南美洲和欧洲都有发生或流行。预防和扑灭口蹄疫的难度很大,已成为世界性问题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早已把该病列为A类法定传染病中的第一个传染病,是国际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出口贸易最重要的检疫对象。

   【病原】
    口蹄疫病毒属微RNA病毒科,口蹄病病毒属,形态呈球形,20面体立体对称,病毒粒子直径20~25纳米,无囊膜,单股RNA,有O型、A型、C型、Asia-l型(亚洲1型)、SAT1(南非1型)、SAT2(南非2型)、SAT3(南非3型)等7个血清主型,65个以上的亚型。不同血清型的病毒感染动物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基本一致,但无交互免疫性。本病的病毒在水疱皮和水疱液的含量最高。口蹄疫病毒在畜舍干燥垃圾内存活时间为14天;在潮湿垃圾内为8天;在30厘米厚的厩肥内至少6天;在土壤表面,秋季为28天,夏季为3天;在干草中为140天;在畜舍污水中为21天;在未发酵的粪尿中为39天;在阴暗低温(-30℃)环境中,存活期长达12年之久。口蹄疫病毒对酸很敏感,在pH6.0时,每分钟损失90%;pH5.0每分钟又损失90%;

   【流行病学】
    本病易感动物是偶蹄兽,其中黄牛最易感,水牛、猪、绵羊、山羊、骆驼次之。新生仔猪发病率100%,死亡率达80%以上。本病的传染性极强,常呈大流行性,传播方式有蔓延式和跳跃式两种,还有呈2~5年一次的周期性流行。病畜、带毒家畜是最主要的直接传染源,尤以发病初期,通过水疱液、排泄物、呼出的气体等途径向外排出病毒,污染饲料、水、空气、用具和环境。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破损的皮肤、粘膜、眼结膜、人工输精等直接或间接性的途径传播。另外,鸟类、鼠类、昆虫等野生动物也能机械性地传播本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秋季气候比较寒冷时多发,而炎热的天气少发。

   【临床症状】
    口蹄疫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24~96小时,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18~72小时。猪口蹄疫主要症状表现在蹄冠、蹄踵、蹄叉、副蹄和吻突皮肤、口腔腭部、颊部以及舌面粘膜等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和溃疡,水疱也会出现于母猪的乳头、乳房等部位。病猪表现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厌食,在出现水疱前可见蹄冠部出现一明显的白圈,蹄温增高,之后蹄壳变形或脱落,跛行明显,病猪卧地不能站立。水疱充满清朗或微浊的浆液性液体,水疱很快破溃,露出边缘整齐的暗红色糜烂面,如无细菌继发感染,经l~2周病损部位结痂愈合。若蹄部严重病损则需3周以上才能痊愈。口蹄疫对成年猪的致死率一般不超过3%。仔猪受感染时,水疱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胃肠炎和心肌炎,致死率高达80%以上。妊娠母猪感染可发生流产。

   【病理变化】
    病死畜尸体消瘦,除鼻镜、唇内粘膜、齿龈、舌面上发生大小不一的圆形水疱疹和糜烂病灶外,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胃粘膜也有烂斑或溃疡,小肠、大肠粘膜可见出血性炎症。仔猪心包膜有弥散性出血点,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称虎斑心,心肌松软似煮熟状。

   【诊断】
    根据本病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并结合流行病学,一般不难做出初步诊断,但要与水疱病、水疱疹、水疱性口炎区别,则必须结合实验手段进行确诊。 1.病毒分离 病料最好采集水疱液和水疱皮,制成悬液。接种3~4日龄乳鼠,接种后15小时出现症状,表现后腿运动障碍,皮肤发绀,呼吸困难,最后因心脏麻痹死亡。剖解时见心肌和后腿肌有白斑病变。或接种敏感细胞,可出现细胞病变。应用口蹄疫特异性血清进行中和试验进行鉴定。 2.血清学检查 血清学检查方法有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技术等。阻断夹心ELISA已用于进出口动物血清的检测。

   【防制】
    一、对于疫区中未感染口蹄疫的场进行严格的预防。
    1、从每年的11月份到来年的6月,进行严格的疫病封锁。生产人员在长达半年的时间内必须进行有效的封锁措施,以保证每个生产人员在休假之后,进入猪场时不带病毒。
    2、消毒必须是严格的。从场外的马路、猪场周围,到办公区的消毒;从生产区道路到生产车间带猪消毒,必须保证有效。凡是与猪最后有可能接触的人员物品等必须有三道消毒设施的消毒处理。环境消毒建议使用农福1:200, 带猪消毒建议使用杜邦卫可1:200, 消毒在防疫期内必须保证每周至少2次。
    3、猪群必须保证在有效的免疫期内。口蹄疫疫苗生产国家有规定的生产厂家,疫苗质量有保证。种猪每隔3个月免疫1次,每次肌注2毫升/头,或肌注高效疫苗l~1.5毫升/头。仔猪40~45日龄首免,常规苗肌注2毫升/头或高效苗1毫升/头。100~105日龄育成猪加强1次(二免),常规苗2毫升/头或高效苗l~1.5毫升/头。也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定免疫程序。
    4、口蹄疫传入的主要途径依然是接触传染,尤其是生产人员和猪群。出售种猪和肉猪的过程中,人员赶猪出场很有可能接触到外来车辆和人员,再不经意之间均可能传播病毒。因此杜绝种猪回流,人员与外来车辆人员接触非常重要。可以采取中间增加转运的过程来解决人员和外来车辆、人员的接触。走猪之后的周走道、走猪台必须经过消毒处理,使用农福1:200每周2次。
   
    二、口蹄疫感染场的口蹄疫控制。
    1、发现口蹄疫可疑疫情必须马上隔离。隔离,一定要快。隔离猪一旦确诊,必须马上处理。处理时要把与发病猪通圈的未发病猪一同处理掉。对发病猪首先要加强饲养和护理,并保持猪舍清洁、通风、干燥、暖和,多饮水,加强营养,不食者可进行人工喂饲。对水疱破溃之后的猪,要对破溃面用0.1%高锰酸钾、2%硼酸或2%的明矾水清洗干净,再涂布农福原液,促进破溃皮肤愈合。
    2、保证彻底清理病毒。对发病舍(圈)要进行及时的消毒,消毒浓度要超过一般消毒时的两倍。使用的药物必须有效。消毒药最好使用杜邦农福消毒药。带猪圈消毒每天要进行1次,以杜绝口蹄疫的再度发生。
    3、发病猪群与未发病猪群必须马上分为两个管理单元,进入疫期管理。两个不同管理单元消毒制度相同,但是不能有任何交叉。人员、工具、饲料运输必须严格分开。
    4、不要盲目进行紧急预防疫苗注射。必须对猪群的口蹄疫免疫期进行核实,如果免疫期在3个月有效期内,不要注射疫苗。对发病舍的猪也不要进行疫苗注射,原因是疫苗注射可能会降低猪的免疫抵抗力,反而造成感染者迅速发病。如果未发病猪群超过3个月的免疫保护期,可马上进行预防注射,但需和发病群严格区分操作人员。
    5、由于该病是病毒性疾病,目前没有特效药,建议饲料拌料遵循以下三个原则:提高免疫力,控制病毒增殖,防止细菌的继发感染。因此目前适合的用药方案为“诸哥星1000克 + 助乐毒清1500g + 派益2000g”,能有效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

上海九州互联公司  网址  efev.net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12-11 18: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要是有什么特效药治疗就好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2 22: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楼主,诸哥星1000克 + 助乐毒清1500g + 派益2000g这三种药到底是哪三种药(非商品名),在哪里可以买到?是哪个公司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7 09: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0 23:3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