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65|回复: 7

猪口蹄疫之亲身经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8 18: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猪口蹄疫之亲身经历:)3:
     众所周知口蹄疫是目前中国养猪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之一,一旦爆发对猪场造成的间接损失非常巨大。笔者将自己本场今年春季成功防治住口蹄疫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2010
3月份河南信阳某万头猪场发生口蹄疫,此场乃现代化三点式养殖模式。首先发病的是商品区。33商品技术员早晨巡圈发现第4栋大面积瘸腿,跛行,厌食,精神不振,立即量体温,全在415度左右。马上上报副厂长,十分钟后厂长和副厂长经现场诊断怀疑是口蹄疫。马上通知各技术员和后勤部,实施封场,红色警报当天就拉响了,并下达了防治措施,如下所示。
     第一,卖猪。商品区把能卖的猪数量马上上报场领导,与销售部联系,在今后三天里把可以卖的猪全卖了,卖猪时已发病猪那位饲养员不得参与。同时停止各车间之间的转群。全场进入一级紧急状态,各种考核暂时停止。
     第二,消毒。全场大消毒,发病圈所用的垫草全部焚烧无害化处理,用生石灰和火碱泡制的消毒药铺猪圈外的路。舍内每日用过氧乙酸消毒两次(因为口蹄疫病毒不耐酸)。舍外每天用火碱消毒两次。
     第三,隔离。没有紧急情况饲养员不得随意窜圈,厂里用两个送饭车送饭,一是发病区,二是健康区的。严格控制发病区人员的流动,隔离不能完全的控制住疾病流行,但可以延缓其传播速度。只要能挺到六月份,天气炎热,其病将不攻自破,所以这一战打的是时间战。副厂长亲自坐镇发病区监督,发病圈舍饲养员不得离开本圈半步,吃喝拉撒全在猪圈里,做到完全的真正隔离。
     第四,除了商品区的猪,全场进行猪群口蹄疫紧急免疫,打疫苗前后饲料里连加电解多维一个星期。
     第五,加强病猪护理。发病的猪随着时间的推移,诊状也越来越明显,比如鼻镜、蹄冠、蹄叉、蹄踵发红、形成水疱和溃烂。护理办法是拌湿拌料分别单独饲喂病情严重(不能正常站立和行走的猪,连排泄都在原地)的猪,并肌肉注射青链霉素防止继发感染。一天两清粪,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干燥。水泡处用碘甘油和甲紫轮流使用。猪群饮水加电解多维7天。
第六,加强员工防病思想意识。因为场里当地饲养员不少,必须控制他们的出入,不然封场将毫无意义。采取的办法是下达文件,饲养员不请假擅自离岗者直接开除,罚款三百;发病严重区负责人罚钱,不发病或发病轻微者立功奖励。
顿时间全场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所有人都绷着一根弦。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有人感叹“度日如年”。很不幸,四月中旬,种猪区爆发了,三天以掩耳不及惊雷之势把900多头母猪及产房仔猪全感染了。但结果是好的:母猪零死亡,仔猪死亡两窝。至于为何吧,各位网友可尽情发表高论---------
补充一下,此战保育大胜一头没得,种猪区损失甚微,猪场到五月上旬天气升温时解除了封锁。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12-8 20: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好,咱们经历的差不多 够真实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9 13: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做个紧急预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4 21:4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uo 于 2010-12-14 21:51 编辑

保育猪没发病,一是温度二是营养
场内外消毒隔离无效(因为母猪感染了,没死是因为4月温度上升,营养通风都可能保证)
5月中旬解除还是温度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4 21: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经历过的一个场,育肥发病,一头没死,其他区无一发病,2个月疫情解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4 21: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所了解的有个万头猪场发病,就是产房与保育没事,栋与栋之间相隔只有5-10米吧.我认为不是封锁的原因,一阵风,或者几只苍蝇就完全可以将病迅速传播开来,到底什么原因还有待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4 23:3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预防得很好 我在今年5月份也碰上了 太可怕 85%育肥都有了 但无一死亡 就是死了两头母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0 22: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号病防不胜防啊,有人说没发病是感染了,没发病.还是没感染,所以没发病
需要借助实验室,从临床上来讲不好区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15 23:4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