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33|回复: 1

控政策持续升温 玉米延续“退烧”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7 11: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及中国通胀预期不断升温的大背景下,资金借美国减产、中国农民惜售等题材,炒作玉米价格,美玉米一度被推涨至600美分关口,连玉米亦屡创新高。价格高企使得国内外玉米供需情况出现微妙变化,具体表现为:美国出口销售明显放缓,各机构纷纷上调美玉米2011年玉米播种面积预估,表明美玉米价格已经涨至足以推动播种面积并抑制需求的水平。国内方面,价格的持续上涨使得部分前期惜售的农民开始售粮,后期市场的供应或陆续增加。宏观面上,以爱尔兰为代表的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再度露头,美元反弹令商品价格承压;中国 10月CPI同比上涨达4.4%,创两年多来高点,国家为抑制通胀,一方面通过加息以及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来收紧流动性,一方面不断出台政策来加强物价调控力度,玉米更是被点名批评,连玉米价格随即承压回落。在调控政策持续升温以及市场供应陆续增加的压力下,连玉米后市有望延续“退烧”之路。
  一、政策组合拳调控力度升温,对于玉米价格压制显著
  宏观方面,为了抑制市场流动性泛滥,特别是美国二次定量宽松政策出台后,中国面临的大批国际热钱涌入的风险,央行陆续出台一系列紧缩政策。上月 19日,在时隔34个月后,央行意外宣布加息。随后,在10月经济数据公布前,央行年内第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但其后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10月CPI同比上升4.4%,远高于市场预期,为两年以来最大涨幅,市场对于后市管理层再度采取措施收紧流动性的担忧不断升温,资金开始出逃,商品市场跌停连连。19 日晚间,政策兑现,央行十天内二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从收缩流动性的角度看,央行的货币政策已经开始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从调控工具的选择来看,央行没有使用加息这一价格型工具,而选用数量化工具上调存款准备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于收紧流动性来讲,上调准备金率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而加息效果的显现会有一定的滞后性,同时也为12月初,11月份的通胀和外汇储备等敏感的宏观数据出台时的货币政策留出一定回旋的空间。目前专家普遍预计11月CPI涨幅将达到年内最高点,通胀压力继续增大,年内再度加息的可能依旧存在。
  在实施收紧银根政策的同时,国务院先部署“四措施”再出台“十六条”来稳定价格、抑制通胀。国四条一经发布,商品价格即应声回落,连玉米当日一度触及跌停。而在国十六条“规范农产品经营和深加工秩序”一项中,特别提到对玉米深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清理,关停违规建设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尽管该项规定对于大公司影响相对有限,但作为被点名批评的品种,对于市场以及炒作资金心理的压力不言而喻。
  微观层面,10月中旬,有关《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秋粮收购和当前粮食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便下发到各相关企事业部门。11月4日,国家粮食局发布《关于开展2010年秋粮收购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了“对中储粮直属企业违反国务院有关要求,从事与储备吞吐轮换直接相关业务以外的其他商业经营活动,要加以制止,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并及时报告国家有关部门。”同时,中字头的几家大型国企以及部分南方饲料生产加工企业在东北采购玉米补贴减半。11日,国家粮食局再发文表示,计划引进中粮集团、华粮集团、中国中纺集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等企业进入中央储备粮代储领域,分权中储粮使得收储出现多元化竞争。收购主体的增加虽然存在推高粮价的可能,但竞争使得农民拥有更多选择机会,同时监管大棒挥向中储粮,进一步证明了政府调控的决心。
  此外,由于国内产区新玉米采购困难且价格涨势不止,关内用粮企业一度将目光再转移回拍卖市场,9日当周跨省移库玉米拍卖成交结果大幅回升。但 16日当周国家有关部门突然对跨省移库玉米交易细则进行了修改,限制了参与竞买的企业资格和采购数量等方面,跨省移库玉米成交率暴跌,调控成效显现。
  
  二、获利了结导致基金净多占比明显下滑,资金离场现象较为明显,玉米价格承压
  由于临近年底,缺乏新的支撑性消息以及系统性风险释放引发市场获利了结。从CFTC基金持仓来看,截止11月16日当周,投机基金已连续两周削减所持有的多头仓位,基金净多持仓呈减少态势,基金净多占总持仓比例出现明显下滑,并预计将进一步削减。目前获利了结已经成功将价格从本月初触及的27个月高位上下拉了近15%。
  三、基本面对于玉米价格支撑有限
  1、美国减产导致的供应偏紧已被市场消化,目前市场焦点转向需求
  1.1 美国玉米库存消费比滑至低点这一事实已在前期价格暴涨中消化
  11月USDA供需报告对美国2010/11年度玉米单产、产量以及结转库存等数据进行下调,且降幅超出市场预期。美国玉米单产下调1.5蒲式耳至154.3蒲式耳,导致产量下调1.24亿蒲式耳至125.4亿蒲式耳。而需求量持稳,2010/11年度美国玉米结转库存下调至8.27亿蒲式耳,库存消费比滑落至15年来的最低水平。但由于市场已提前消化减产,故11月报告对美玉米影响轻微利多。
  1.2 价格高涨抑制出口需求,美国乙醇政策面临到期风险也使得需求存在不确定性
  由于前期美国玉米价格持续上涨以及主要进口国中部分国家目前正面临玉米收割,玉米供应比较充足,故进口热情削弱,导致美国玉米出口需求持续低迷。近两周因玉米价格高位回落,出口略有回升。但截至目前,2010/11年度美国玉米出口累计仍明显落后于去年同期以及5年均值。具体数据方面,截止 11月18日当周,美国玉米净销售量自前一周上升54%,至82.3万吨;较过去4周均值高55%。其中韩国为主要买家。截止11月18日当周,美国玉米出口量较前一周上升1%,至78.3万吨;高出前4周均值5%。目前美国2010/11年度玉米出口累计值为969.45万吨,低于去年同期的 977.91万吨以及5年均值1160.56万吨。
  此外,美国乙醇正面临《混合燃料税减免措施》将于12月31日到期的风险。该生物燃料政策的初衷是向在汽油中掺入乙醇的企业提供税收抵免,以降低对进口化石燃料的依赖。但美国出口企业享受的这一抵免优惠,已遭到欧洲的反对,因为目前美国乙醇出口量正达到创纪录水平。而美国乙醇的原料90%来自玉米,据美国农业部预测,今年的玉米收成中,将有近四成用于乙醇生产,如果此项税收减免措施不能延期,乙醇出口的减少将直接影响对于玉米的需求。
  
  2、南美干燥天气短期为市场提供炒作题材
  上周干燥的南美天气点燃了市场对于作物产量的担忧。阿根廷农业部周五称,产区土壤干旱造成玉米播种延迟。上年度阿根廷玉米产量为创纪录的 2270万吨,农业部预测今年产量为2600万吨。目前玉米播种完成预测面积400万公顷的78%,但由于天气不利及土壤干旱造成播种停顿,过去一周播种没有进展,错过11月份所种的玉米通常低产因为其受光时间减少。由于阿根廷是全球第二大玉米出口国,市场普遍认为该国产量必须坚挺以弥补今年令人失望的美国玉米产量,干燥天气短期为市场提供炒作题材。但天气预报称,阿根廷科尔多瓦省、圣德菲省、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等中北部作物区周二至周四晴间小雨,阵雨天气有利于已播种玉米生长。
  3、中国:基本面对于价格支撑犹在,但随着新粮上市量增加,供应紧张局面将有所缓解
  从供应角度来看,09年我国玉米产量在1.55 亿吨左右,机构预期今年的玉米产量在1.58-1.68 亿吨之间,较去年增产2%-8%之间。11月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上调中国玉米产量200万吨至1.68亿吨,处于历史高位。大商所10月组织的东北收获期玉米考察,农民以及用粮单位均反映今年玉米产量、质量好于去年,增产已成定局。
  而目前供应紧张的局面主要源于前期农民惜售,使得市场上可流动粮源较为有限。由于去年玉米价格上涨以及种植成本增加,农民普遍对于今年玉米价格存在较高的预期,而今年玉米质量较好,水分低、容重高,更加重农户高价售粮的心理,惜售心理较为严重,除部分贷款种植及极度贫困农户外,多数不急于售粮。但随着价格的不断攀高,农民售粮的积极性料将逐渐增加,而新粮上市量的增加对于玉米价格的压制也将逐渐显现。
现货方面, 受期货价格大幅回落及国家调控力度有望继续加强影响,现货商观望心理有所加重,但由于东北产地天气情况不佳,玉米收购价格仍呈现稳中走强态势,北方港口玉米价格整体维持相对坚挺格局。而南方港口受拍卖及到货影响,价格略有走弱。近期山东大部分地区天气情况良好,企业收购量明显增加,当地用粮企业为控制成本玉米收购价格普遍下跌,且采购部近期仍有继续下调的计划。
  需求方面,双节过后,整个养殖市场呈现出“节前跌节后小涨”的走势,同时猪粮比也打破了12周维持在6.3:1左右的格局。猪粮比曾一度上升至 7.12的年内最高点。但由于前期涨幅较大,国家平抑物价措施的出台对于猪价亦形成打压,猪粮比自高位出现回落,截至26日当周,猪粮比均值为6.99,较此前一周下跌0.13。与此同时,生猪养殖利润亦出现小幅下滑,短期预计饲料需求较难对玉米价格产生大的拉动。
  四、周边市场对于玉米难有提振
  由于玉米与大豆种植地带接近,因此二者之前长期存在种植面积之争。美豆/美玉米合理比价区间在2.2-2.8之间,均值为2.5左右。前期由于玉米涨幅过大,大豆玉米比价逐渐缩小,一度达到2.0的低位,种植面积之争一触即发。本月中旬,Informa Economics公司就将2011年美国玉米种植面积由9040万英亩上调至9310万英亩。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10年播种面积为8820万英亩,预期种植面积的增加随即令玉米价格承压。目前比价已回升至2.3左右,处于合理区间之内,但仍处于均值以下,因此对于玉米价格难有提振。
  
  美元与原油价格走势对于玉米影响也较为明显。CBOT玉米以美元计价,美元走强不利于美国玉米的出口,因此通常美元与美玉米价格呈现负相关关系。近期中国调控政策、爱尔兰债务危机以及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令市场中的避险情绪急速上升,目前美元已经在80点现企稳态势,美元的上涨对于商品价格的压制将较为明显。而由于美玉米工业需求占比较重,这也决定了其与原油价格的紧密联系。通常情况下,当原油价格在80美元/桶以上时,生物能源的价值空间就会得到提升,生产乙醇的动力存在。目前原油价格处于85美元上方,近期欧洲取暖油需求预期增强以及纽约港汽油供应暂时出现紧张是国际油价走高的主要原因。但在美元走强以及全球原油浮动储量持续上升的情况下,原油稳定在85美元以上难度较大,因此对于玉米的提振有限,加之美国《混合燃料税减免措施》即将到期,届时将进一步削弱工业用玉米的需求。
  五、后市展望
  目前美元已经在80点现企稳态势,爱尔兰债务危机、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令市场中的避险情绪急速上升,同时中国11月CPI涨幅或将再创新高,中国政府实施紧缩政策的压力仍然巨大,央行出台一系列政策表明了政府调控通胀的决心,中国或进入加息周期,系统性风险将严重拖累商品市场,宏观面仍旧利空。
  CBOT方面,价格高企抑制出口销售,而美国乙醇政策的不确定性亦笼罩市场,需求的疲软无疑将会对价格形成打压,美国农业部11月利多的报告也已经被市场消化,CBOT玉米期货市场缺乏新的支撑性消息,短期将延续弱势震荡。国内方面,价格高涨已使得部分农民开始销售手中的玉米,新玉米上市将会缓解当前供应偏紧的局面。在新粮上市量增加以及调控政策加强的双重打压下,短期连玉米价格料将继续承压回落。
(信息来源: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饲料周报》2010年第48周)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12-9 00: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2400的玉米确实高了点。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10-26 10:4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