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国家临时存储大豆竞价销售交易会12月3日如期举行,不过从拍卖结果看,国储的首次拍卖显然受到冷落。本次计划拍卖国家30万吨临储大豆全部流拍,黑龙江省储大豆也仅成交不足6万吨,市场存在较大观望情绪。但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国储后期拍卖很可能会逐渐改观。
本次国储大豆拍卖是在国家接连出台抑制物价水平上涨的政策背景下推出的,有分析人士表示,“国家显然是想通过增加大豆市场供给来稳定国内不断上涨的豆油价格,本次竞价交易可以看作国家近期稳定物价政策的一部分。”而对于本次拍卖,业内人士此前是抱有一定期待的,特别在大豆收购价格持续上涨,油厂生产成本提升的情况下,油脂企业有通过拍卖获得低价豆源的迫切需求。
然而从成交情况来看,本次拍卖的成交效果并不理想,可以说市场需求方总体来看并不买账。笔者认为,一方面当前国内调控的利空环境减弱了市场对豆类后市的涨价预期;另一方面,国内新豆已大量上市,且公开竞价方式不同以往对油脂企业提供价差补贴更能得到实惠,这也降低了采购方的购买热情,催生观望情绪。
不过,笔者看来,国家进行国储大豆拍卖对缓解当前国内部分油脂企业原料供应短缺仍有一定效果。并且目前国家稳定物价的意图坚决,拍卖不仅体现市场意义,同时也是对价格上涨形成高压态势,起到稳定物价的作用。加上拍卖也有为新豆收储腾出库存的考虑,国储大豆的定期投放必然还会继续进行。
而在目前国际豆类价格持续高企,进口大豆价格已高于国产大豆的情况下,处于相对较低价位的国储大豆对部分油脂企业,依然存在一定吸引力,如果近期国内外豆类价格继续保持上涨势头,那么预计国储的后续拍卖情况可能将会有所改观。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