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问题的根源
2010年07月28日 来源:母猪生殖保健手册 作者:刘自逵
1 后备母猪的正常培育问题
1.1母猪第一次发情就配种是可行的,那种要等到第二次发情才配种的概念已经过时。
由于普遍认为头胎母猪的产仔数比较低,所以大部分规模猪场后备母猪的配种是选择在第二次或第三次发情时配种,但是实践表明:早成熟的小母猪最具有繁殖力。Schukken等指出:第一次配种的日龄越拖后其预期繁殖寿命也越短。后备母猪要等到第二次发情才配种的概念已过时(2006,纽西兰养猪科学会议)。对处于23周龄、26周龄和29周龄的后备母猪接受公猪刺激后,第一次和第二次排卵和着床胚胎数相差不大,其实母猪的排卵数达到13~14个就不会对窝产仔数产生限制性影响,并且母猪的排卵数与母猪的日龄和发情次数关系不大。
Daza等证实,每头母猪一生的总生产活仔猪数或断奶仔猪数在初次分娩时随日龄的增长而直线下降,初次分娩时最年轻的青年母猪可获得最高期望值,早繁殖的青年母猪其断奶仔猪总数比迟繁殖青年母猪的更多,每头繁殖母猪还能节省精料(即使同样胎数时淘汰);如果初配母猪第一个发情期不配种受孕而延缓1~2个性周期再配种受孕的话,就会使动物年生产力受到严重损失;母猪首交分娩年龄增大其淘汰时的平均胎次数也会提早。
所以,母猪第一次发情就配种是可行的。后备母猪初配年龄影响母猪后继繁殖效能;早配种的母猪后继繁殖效能高于晚配种的母猪。
1.2 头胎母猪体重和终生繁殖效能的关系
头胎母猪体重较小,第一个情期不配种受孕,再次迅速发情需求更大的体重支撑,对其终生繁殖效能有影响。
William & Mullan研究了头胎母猪断奶体重和发情间隔之间的关系,提出头胎母猪断奶重在150kg以上时能缩短断奶到配种的间隔时间。头胎母猪“再次迅速发情”需要体重支撑,在断奶时体重相对较小的母猪有可能在断奶后15天内才能发情。青年母猪因绝对体重较小、加之哺乳期大量的体蛋白和体脂肪损耗,可能对其产生的损害也较大。
后备母猪初情期的控制和提高头胎母猪的体重是影响母猪终生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我们以此来更新后备母猪的管理和营养策略。
1.3 营养因素可能影响后备母猪的繁殖性能
要想提高后备母猪的繁殖效能和一生的繁殖效能,我们需要调整饲养管理和营养方案:补充微生态营养调整好消化道的机能状态、保证旺盛的食欲和良好的消化吸收利用率,补充免疫营养提高母猪健康状况,保肝护肾调理好脏腑机能,补充生殖营养调整好生殖器官的机能状态、保持旺盛的生殖机能,是相当重要的。
通过调整饲养管理和营养方案:保证后备母猪较早进入初情期,保证初情期体重达标则第1胎产仔数就不会减少,母猪较早配种受孕则一生繁殖效能较高,哺乳期尽量减少体蛋白和体脂肪的损失母猪则能“迅速再次发情”,能保持高产能在6胎以上。
表1 首次配种体重与P2背膘厚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初配体重/kg
| 初配P2背膘厚/mm
| 母猪产仔数
| 第1胎
| 1-5胎
| 117
126
136
146
157
166
| 14.6
15.8
17.7
20.0
22.4
25.3
| 7.1
9.8
10.3
10.5
10.5
9.9
| 51.0
57.3
56.9
58.8
51.7
51.3
|
提高猪场经济效益新的关注点——后备母猪。营养因素可以影响母猪发情,营养因素可以影响母猪的繁殖行为。后备母猪需要专门的后备母猪料来加强免疫营养和生殖营养指标,如果用中大猪料饲养后备母猪,由于中大猪料的高能低磷、抗菌药物含量高等的饲料配备,有可能造成后备母猪缺磷而导致母猪发情延迟、配种困难和后肢瘫痪;也不能使用浓缩料来饲喂后备母猪,因为浓缩料中可能存在棉粕等杂粕,其中棉酚是一种避孕药,可以造成子宫和卵巢的损害。要关注饲料的霉变问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