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48|回复: 3

关于孵化的有关话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 16: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孵化问题分析

前言

孵化率问题,通常可归类成孵化厅问题、种蛋管理问题或种鸡群问题。如果一个种鸡群已发生这种问题,那么它很可能至少四周前就已发生--假如孵化三周、种蛋贮存一周。这种查明问题的延误,代价昂贵;而且如果问题是短期的,那么就不可能查出问题的真正原因。有必要通过孵化一周时的照蛋和连续的毛蛋监测,尽早查明问题、采取纠正措施。尽管孵化废弃物的分析得不出最终诊断,但是它是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的有效工具。

最重要的是:孵化厅人员、种蛋管理人员和种鸡场人员工作在一起,成为一个团队,生产高质量的雏鸡,当发生问题时能查明问题。在提供有关孵化率问题的线索时,非常准确和完整的种鸡群记录(包括产蛋率、死亡率、淘汰率、蛋重、蛋库质量、孵化率、采食量和抗体滴度)和从产蛋箱到孵化厅的种蛋历史是必要的。应培训人员认识问题、查明原因和贯彻适当的纠正措施。

下列概要的目的是,针对发生孵化率低下问题时观察的症状,提出可能的原因和纠正措施。

总论

偏离建议孵化条件(温度、湿度、翻蛋频率、通风和蛋的大头朝向)的影响程度是由这种偏离的严重性、时间长短和偏离时的胚龄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异常现象和营养缺乏引起的胚胎死亡高峰的胚龄,取决于营养缺乏的严重程度、时间长短和营养缺乏后营养平衡日粮的饲喂时间。因此,养分的耗尽速度、养分的补偿速度、养分的蛋内澄积效率、抑制因子的干扰和蛋黄的形成时间是决定胚胎异常和死亡率的因素。

解决问题

一、照蛋透亮(白蛋),打蛋呈现白色点状胚盘,无血液,无精蛋。
1.        未性成熟的公鸡。公鸡可能需要比母鸡早两周光刺激。
2.        产异常精子的公鸡。
3.        公鸡数量太少,造成低频率交配;公鸡数量太多,造成争斗或相互干扰。轻型种鸡公母比率1:12--1:15,重型种鸡公母比率1:10--1:12。
4.        异常天气条件。
5.        老龄种鸡。如果此问题与公鸡有关,替换年轻公鸡可能有帮助。
6.        种鸡群疾病。皱壳、畸形或薄壳蛋常常表明鸡群疾病。
7.        超重,尤其在肉用种公鸡。
8.        营养缺乏或过剩,严格限饲。
9.        腿脚问题,尤其在重型公鸡。
10.        某种药物,杀虫剂,化学物,毒素和霉菌毒素。
11.        寄生虫,如螨。
12.        地面空间不够。
13.        在上述许多情形中,常常看到交配频率较少,或不交配,它们常是无精蛋的直接原因。
14.        光照不够(强度和长度)。
15.        不恰当的人工授精程序(如果采用人工授精)。

二、照蛋透亮(白蛋),打蛋呈现变大的胚盘,无血液,受精蛋,被叫做“无胚胎的囊胚”。
1.        储蛋时间长。储蛋时间不能超过七天。
2.        储蛋条件差,温度太高或太低。温度波动。温度应在15.6--18.3C范围内。
3.        熏蒸不恰当--太剧烈,或在孵化12--96小时内实施。用消毒剂实施不正确的喷雾或泡沫消毒。
4.        在种蛋管理和运输过程中,由于震动、温度突变(温度上升或下降太快),种蛋受损。
5.        蛋壳封闭--抑制呼吸。
6.        孵化前期温度高。
7.        种鸡周龄太小或太大。
8.        遗传异常或疾病。
9.        种鸡群疾病。
10.        基础器官系统不能正常发育。
11.        洗蛋温度太高。
12.        蛋传感染(如沙门氏菌)。
13.        药物、毒素、杀虫剂等。
14.        捡蛋不完全或次数少。

三、照蛋透亮(白蛋),打蛋呈现血环或孵化前三天死亡的小胚胎,看不到黑眼睛。
1.        储蛋时间太长,或温度不恰当。
2.        熏蒸不恰当--太剧烈,或在孵化24-96小时内实施。
3.        孵化早期温度高。
4.        孵化早期湿度低。
5.        在运输途中由于震动种蛋受损。
6.        种鸡群疾病。
7.        老龄种鸡。
8.        胚胎发育事故。
9.        遗传异常。
10.        严重的营养缺乏,如生物素,维生素A,铜,维生素E,硼,或泛酸。
11.        经常与低受精率有关。
12.        药物、毒素或杀虫剂。
13.        污染。
14.        产出时胚胎欠发育。内胚层前期或早期内胚层的形成应在产出时完成。

四、孵化3-6天的死胚,可见卵黄囊循环系统,胚胎位于左侧,无蛋齿。
1.        见三1-14。
2.        通风不足,蛋壳封闭,或二氧化碳>1%。
3.        翻蛋不恰当---<1次/小时,或6次/小时;翻蛋角度不恰当。
4.        维生素缺乏---维生素E,核黄素(B2),生物素,泛酸,或亚油酸。

五、孵化7-17天的死胚,每个胚胎拥有蛋齿、脚趾、羽毛囊(8天),羽毛(17天)。
1.        孵化温度、湿度、翻蛋、通风不恰当。低湿度增加主动脉弓的异常(13天)。
2.        污染。
3.        营养缺乏---核黄素(B2)、维生素B12、生物素、烟碱、吡哆醇(B6)、泛酸、磷、硼、亚油酸。
4.        致死基因。

六、孵化18天后的死胚。
1.        孵化温度、湿度、翻蛋和通风不恰当。
2.        出雏温度、湿度和通风不恰当。
3.        污染,尤其是霉菌(黄曲霉菌等)。
4.        熏蒸太剧烈或时间过长。
5.        落盘时蛋受凉,或落盘太晚。
6.        蛋壳破损---入孵前、孵化过程中、或落盘时。
7.        营养缺乏---维生素D、维生素A、叶酸、泛酸、核黄素(B2)、维生素E、硒、维生素K、生物素、硫胺素(B1)、维生素B12、钙、磷、锰、亚油酸。
8.        胚胎异位,胚胎未移至恰当的出雏胎势。(见二十一)
9.        胚胎发育事故。未能实现肺呼吸、胚胎内部循环、肠道和卵黄囊的吸入。此时这些和其它一些变化非常重要。
10.        遗传---致死基因、遗传异常。
11.        双胞胎。
12.        在啄壳和出雏过程中,出雏器开门太多。
13.        蛋壳质量差。
14.        种鸡疾病。


七、未啄壳,发育完好的胚胎,卵黄囊大;卵黄囊可能未完全包入腹腔壁,可能有残余蛋白。
1.        翻蛋不足,影响胚膜发育和营养吸收。
2.        孵化期间或落盘后,湿度太高。
3.        孵化温度太低。
4.        出雏器温度太高。
5.        鸡蛋受凉(如落盘时)。
6.        营养缺乏。
7.        遗传。
8.        胚胎发育事故。
9.        种鸡疾病。
10.        通风不足。
11.        种蛋贮存时间长。

八、已啄壳,发育完好的胚胎死在壳中。
1.        长期低湿或低温。
2.        出雏期间低湿。
3.        出雏期间高温。
4.        营养缺乏。
5.        种鸡疾病。
6.        通风不良。
7.        前12天翻蛋不足。
8.        落盘过程中的损伤。
9.        种蛋贮存时间长。

九、部分啄壳,胚胎仍活着或死亡。
1.        见八1-9。
2.        出雏期间熏蒸过量。
3.        入孵时种蛋倒置。

十、雏鸡出壳早,有瘦弱和喧闹的现象。
1.        小蛋。
2.        品种间的差异。
3.        孵化器温度太高。
4.        孵化器湿度太低。

十一、雏鸡出壳晚。
1.        大蛋。
2.        老龄种蛋。
3.        贮存时间长的种蛋(多贮存一天,孵化时间增加40分钟,孵化率下降0.5%--1.2%)。
4.        孵化器温度太低。
5.        弱胚。
6.        近交。
7.        孵化器湿度太高。

十二、出雏慢、不集中。
1.        贮存时间长和短的种蛋入孵在同一机器内(当所有种蛋同时入孵,每多贮存一天孵化率损失1.2%;当贮存时间长的种蛋先入孵,使其孵化时间长一些,每多贮存一天孵化率损失0.5%)。
2.        年轻和老龄种鸡的种蛋入孵在同一孵化器内。
3.        大蛋和小蛋入孵在同一孵化器内。
4.        种蛋管理不恰当。
5.        孵化器和出雏器内有高温和低温点。
6.        孵化器和出雏器的温度太高或太低。
7.        室内通风系统不合适。高正压或低负压。这种压力改变孵化器或出雏器的通风。

十三、盘间出雏情况和雏鸡质量不一致。
1.        大蛋和小蛋入孵在同一孵化器内。
2.        年轻和老龄种鸡的种蛋入孵在同一孵化器内。
3.        不同品系或品种的种蛋入孵在同一孵化器内。
4.        一些种蛋贮存时间过长。
5.        孵化器或出雏器中通风不均匀。
6.        在一个或多个种鸡群有疾病或其它应激。
7.        种鸡群间的种蛋贮存程序不一样。

十四、胶粘鸡,雏鸡身上粘有蛋白。
1.        低孵化温度。
2.        高孵化湿度。
3.        不恰当的翻蛋。这导致胚膜生长和营养吸收的减弱。
4.        老龄种鸡的种蛋。
5.        特大的种蛋。

十五、雏鸡粘在蛋壳内,干燥。蛋壳碎片粘在绒毛上。
1.        在种蛋贮存、孵化和/或出雏期间,湿度太低。
2.        翻蛋不恰当。
3.        破损蛋或蛋壳质量差。

十六、早产,血脐。
1.        孵化器和或出雏器温度太高。

十七、小雏。
1.        小蛋。
2.        在贮存和或孵化期间湿度低。
3.        孵化温度高。
4.        高海拔。在高海拔(大于1500米)的孵化厅需要对低湿度、二氧化碳和氧气作调整。大气压力低于600mmHg(~1830米)使生长速度和代谢率下降,使蛋失水量增加。
5.        蛋壳薄、多孔。

十八、脐部未闭合;绒毛干燥、杂乱。
1.        孵化温度高,或温度波动大。
2.        出雏器内温度低。
3.        出雏器内湿度太高,或出雏结束后未降低湿度。
4.        种鸡营养不良。

十九、脐部未闭合、潮湿、有臭味;雏鸡软、大、无力和不精神。
1.        脐炎(脐部感染)。污染来自脏盘、不卫生的机器或孵化厅、脏蛋、蛋消毒或熏蒸不够。
2.        孵化温度低。
3.        孵化器或出雏器湿度高。
4.        通风不足。

二十、弱雏。
1.        出雏器温度高。
2.        出雏器通风不良。
3.        过量熏蒸。
4.        污染。

二十一、雏鸡胎势异常。孵化19天后的正常胎位是:胚胎长轴与蛋的长轴一致;头部位于蛋的大头;头向右,位于右翅下;喙指向气室;脚伸向头部。
1.        入孵时,蛋的小头向上,或蛋被水平放置。
2.        翻蛋不足或不恰当。
3.        孵化器温度高或低。
4.        高湿度。
5.        老龄种鸡。
6.        圆蛋或特大蛋。
7.        营养缺乏,尤其是维生素A和B12。
8.        种蛋管理或贮存不恰当。
9.        发育拖后。

二十二、畸形。
1.        种蛋贮存不恰当。
2.        种蛋的剧烈震动,或运输时种蛋倒置。
3.        遗传。
4.        营养缺乏,如生物素、核黄素、锌、或镁。
5.        翻蛋不足。
6.        种蛋的姿态不恰当。如种蛋小头向上。
7.        孵化温度高或低。
8.        种鸡疾病。
9.        通风不足,或蛋壳的通透性差。

二十三、曲趾,八字腿。
1.        孵化温度高或低。
2.        营养不足。
3.        光滑的出雏盘底。

二十四、绒毛短,无弹性。
1.        营养缺乏,尤其是核黄素。
2.        霉菌毒素和其它毒素,或抑制物质,造成营养缺乏。
3.        1-14天,孵化温度高。

二十五、眼睛闭锁,粘有绒毛。
1.        出雏器温度太高。
2.        出雏器湿度太低。
3.        绒毛收集器不足。
4.        出壳后,雏鸡在出雏器中的时间太长。
5.        出雏器中气流太快。

二十六、爆蛋。
1.        来自产蛋窝的脏蛋。脏的产蛋窝。
2.        地面蛋。
3.        消毒不恰当。
4.        来自种鸡舍、制冷机、运输等的灰尘。
5.        种蛋出汗。
6.        种蛋被溅到水;种蛋被浸在污染的溶液中。
7.        污染来自更早的爆蛋、裂纹蛋或破蛋。
8.        污染来自脏手或设备处理的种蛋。
9.        污染的孵化蛋盘、空气过滤器、供水系统(加湿)。

二十七、矮小胚胎:生长的雏鸡矮小。
1.        种蛋污染。
2.        孵化厅污染,尤其是在破壳期间。
3.        种鸡疾病。
4.        遗传。
5.        营养缺乏。
6.        胸腺异常。

二十八、交叉喙、扭曲喙。
1.        遗传。

二十九、无眼,其它眼部异常。
1.        1-6天,孵化温度高。
2.        1-6.3天。氧气浓度低。

三十、大脑外露。
1.        1-3天,孵化温度高。
2.        1-3天,氧气浓度低。

三十一、出壳的雏鸡或已啄壳但未破壳的雏鸡,跗关节红肿。
1.        在啄壳和破壳过程中,长时间推蛋壳。
2.        维生素缺乏。
3.        在年轻鸡群,蛋壳厚。
4.        孵化湿度高,或孵化温度低。

三十二、气室小,啄壳线较宽,壳膜未被完全切开,跗关节红肿,雏鸡水肿,未吸收蛋白,卵黄囊未完全吸入腹腔,蛋失重小于10%。
1.        孵化湿度高。
2.        在年轻鸡群,蛋壳太厚。
3.        孵化温度低。

三十三、短肢症(长骨短,鹦鹉喙,变形骨骼);营养软骨症(类似短肢症)。
1.        遗传,致死基因。
2.        营养缺乏(生物素、锰)。

三十四、短喙,无喙,脸部异常。
1.        1-5天,孵化温度太高。
2.        遗传,致死基因。
3.        发育事故。
4.        营养缺乏(尼克酸)。

三十五、内脏外露。
1.        孵化温度太高。
2.        遗传,致死基因。

三十六、出血。
1.        红皮肤--孵化器或出雏器温度太高。
2.        尿囊绒毛膜出血--落盘时鲁莽操作。
3.        营养缺乏(维生素K,或维生素E)。
4.        11-15天死亡的胚胎,小,呈深红色。--通常由霉菌或其它污染引起。

三十七、头部和颈后部肿涨(渗出性素质-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
1.        营养缺乏--维生素E,或硒。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1-1-1 09: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3 08: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正需要这样的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4 20:4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技术,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5-8 02:1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