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各种豆粕现货市场在利空消息压力下,价格持续走低。国内大豆供应充足,自11月份以来进口大豆大量到港,且12月3日国家将抛售30万吨临时储备大豆,国内油厂开机率维持较高水平,豆粕供应十分充足。而国内终端需求低迷,加上国内政策调控压力下,近期市场利空消息压力仍然较大,市场缺乏利好消息提振,持续弱势调整行情。
1、供应打压:国内豆粕供应充足
由于前期油粕价格较高,油厂压榨利润处于较高水平,国内油厂开机率较高;且国内大豆供应充足,据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数据统计,2010年11月份预期到港量在520万吨以上,加上12月3日国家将抛售30万吨;国内供应十分充足。
2、需求打压:库存消耗缓慢
而终端市场需求持续清淡,油厂和经销商库存消化速度相对缓慢,再加上受到市场“买涨不买跌”心态的影响,饲料企业和养殖户整体备货节奏继续放缓,这也是导致沿海油厂豆粕库存压力的持续增大的直接原因。目前,华东、华南地区大型饲企的豆粕库存基本都在20-25天以上,北方企业则维持在10-15天左右,大部分中小饲料企业则是随买随用。另一方面经销商当前手中库存不少,且部分手中仍有一部分前期的高价合同等待消耗,因而预计其库存消化周期将会进一步相应延长。
3、政策打压:中国紧缩货币政策及抛储政策打压
为了抑制高涨的物价,中国政府近期密集出台相关对抗通胀的措施,如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6项措施稳定物价总水平,向市场抛储粮油的政策,以及对游资的控制等等,均对国内外农产品期货市场形成了较大的利空压力。中国计划于本周拍卖30万吨储备大豆,表示若中国标售自己的储备大豆,这意味着近期不需要进口太多的美豆,短期对美盘豆价的上涨造成压力。这也造成外盘豆价出现反弹的情况下,各地工厂调价节奏较为谨慎的原因所在。
沿海油厂压榨利润进入亏损区间 油厂计划停机减压
近期国内油粕价格双双跟盘下跌,截至11月26日国内四级豆油价格区间9100元/吨-9300元/吨,较11月初高点跌幅达到700元/吨-900元/吨,而沿海豆粕的成交价格已集中达到3270元/吨-3350元/吨(东北偏低已经触及3150元/吨附近),而沿海工厂现阶段所到港的进口大豆完税成本已经高达4000元/吨-4200元/吨,如果按照上述大豆和油粕价格来计算,油厂大豆压榨已经接近或进入亏损区间,部分工厂不堪重负,纷纷计划12月初停机检修,以缓解日益放大的库存压力。
长期国内需求仍然强劲 南美产区干旱支撑市场
从长期来看,中国仍将是外盘的强劲买家,为满足不断增长的肉类消费需求,今年中国对进口大豆的采购量再创新纪录。中国庞大的压榨市场需求仍需要大量的进口大豆。而拉尼娜现象可能导致今年12月到明年2月阿根廷夏季期间天气干旱。据阿根廷罗萨里奥交易所11月25日公布的报告显示,该国大豆产量预计可达4950万吨,低于政府最新预测的5200万吨;为外盘豆类市场形成支撑。全面了解和掌握豆粕期货现货市场信息及行情,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豆粕套餐11月超值升级,立即拨打010-62810272/62829359-828咨询。
因此总体来看,在国家稳定物价政策以及国内供应充足,但终端消费低迷的情况下,国内豆粕现货市场短期内利空因素影响仍待消化,不排除有进一步下跌的可能。但中国潜在需求仍然强劲,以及南美产区天气情况,欧洲主权债务问题,以及韩朝冲突等对美元及其他商品走势的影响,仍需继续关注。建议短期维持弱势震荡调整思路。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