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65|回复: 4

河豚的室内越冬技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30 17: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河豚室内越冬是利用沿海育苗场冬季闲置设施进行越冬的一种方法。此法越冬成本较高,操作管理比较复杂,但安全可靠。
  1991 年冬至1992 年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莱州湾利用闲置的对虾育苗室,进行假睛东方鲀地下深井海水自然越冬试验,放入规格为50 . 2 克的河豚鱼种2 600 尾,越冬期间水温为12 ℃~16 ℃ 。越冬成活率为91 . 6 % ,日增重为0 . 3~0 . 4 克。1993 年冬至1994 年春,山东省海洋研究所在乳山市水产养殖公司利用6 个50 立方米的室内水泥池进行假睛东方鲀越冬试验。放入规格为93 克的河豚鱼种5 200 尾,越冬期水温保持12 ℃~13 ℃ ,越冬成活率91 . 1 % ,日增重为2 . 6 %。1997 年冬至1998 年春,河北省水产研究所在秦皇岛市昌黎县新开口利用3 座对虾育苗室和深井淡水,进行红鳍东方纯生产性越冬试验,放入平均规格131 克的河豚鱼种9 万尾,越冬期水温为8 ℃~10 ℃ ,越冬成活率95 %以上,出池每尾净增重54 克,节约开支19 万元,平均每尾鱼降低成本2 . 2 元。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利用试验场的设备在19 %~1998 年间进行暗纹东方鲀室内越冬试验。19 %年,50 克左右河豚越冬成活率85 %左右;1997年,300 克左右河豚越冬成活率90 %~95 %。但存在越冬时间长、占用设备多、消耗多、费用高等间题,为生产带来一定困难。但由于越冬的成功和技术的进步,河豚的低成本越冬和养殖推广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另外,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利用电厂冷却水、工厂余热、山洞、隧道等进行河豚越冬。尤其是电厂冷却水、工厂余热等用于河豚越冬,可降低越冬成本,并可达到规模化生产越冬的程度。
  一、设施的检修和消毒
  多数育苗室在春、夏季育苗工作结束后就闲置,因此,在河豚越冬前应首先检查设施状况,如水泵阀门及进排水系统是否畅通完好,池子是否能用,门、窗及屋顶能否封严。越冬前后应对整个进水系统的池子、管道进行消毒,用浓度为30 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经过整个进水管道系统后用水桶均匀泼洒育苗池的池壁、池底及走道等处。然后关闭管道阀门及越冬室,两天后将漂白粉溶液放掉,经冲洗后加水,准备河豚越冬时使用。
  二、越冬鱼准备
  越冬河豚主要是室外池塘或网箱养殖的大规格河豚鱼种或未达到商品规格的成鱼。河豚入池不应过早,也不宜过晚,过早入池,会加大管理费用;入池过晚,鱼易形成冻伤,且拉网操作及运输都不方便,受伤后恢复也较慢。据近年的经验,一般水温降至12 ℃ ~15℃ 时便可拉网,起捕入池越冬。因为河豚有自相残食的习性,所以入池时应进行规格分选。让各越冬池的河豚规格尽量整齐。河豚室内越冬密度因越冬条件、鱼体大小等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别,换水条件较好,有充足设备的池子,每立方米水体越冬密度为5~7 千克。
  三、日常管理
  (一)饵料投喂河豚入池后水温在12 ℃~15 ℃ 时仍具有一定的摄食能力,仍应定时投喂。进池初期应诱食,使河豚形成在一定地点范围内摄食的习惯。饵料种类在不同养殖单位差异较大,有的单位仍以冰冻鲜杂鱼为主,投喂前先将杂鱼冲洗干净,切成合适的碎块后再投喂。也有的养殖单位投喂湿颗粒饵料,湿颗粒饵料应现做现喂,日投喂量为体重的0 . 5 %~3% ,掌握多食多投、少食少投、不食不投的原则,每天视食量决定投喂次数1~2 次。一般水温10 ℃ 时河豚食量明显下降,8 ℃ 时基本不再摄食,这时便可停止投饵。投饵时应细心,尽量让鱼吃尽,在投饵结束后应及时捞出残饵,以防水质恶化。在饵料中应加入少量维生素E 、维生素C ,防止营养性疾病的发生。
  (二)水质管理  越冬用水最好使用沙滤水或消毒处理水。在高密度越冬情况下,必须保持良好的水质。而水质的好坏除了水源的水质状况外,主要是由换(流)水量和充气量决定的。换(流)水量的大小又与水温及鱼的摄食状况有关。当水温较高,河豚尚能摄食需要投饵时,日换水量一般应达50 %左右,且连续充气;而当水温较低,河豚已停止摄食不需要投饵时,日换水量可减少到10 %~30 % ,间断性充气,每小时充气30 分钟,停气30 分钟。每天下班前应加强检查,防止停气缺氧死鱼。应及时清除越冬池中的粪便、残饵及水表被膜,食台附近应在投饵后1 小时吸污一遍,将污物排到池外,以保持良好水质。近年新建的工厂化养鱼池,在进、排水时便能将污物自动排到池外,一般不需吸污,但大块残饵和水表被膜需捞到池外,防止污物污染水质。
  (三)鱼病防治  河豚室内越冬容易发生疾病,导致成活率下降,因而越冬期间的鱼病防治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在鱼种入池时应进行1 次药浴,清除体表寄生虫,防止受伤个体感染细菌或水霉菌。在越冬期间,一般每10~15天使用抗菌素类药物进行1~3 次体表消毒,亦可每隔15~20 天连续投喂抗菌素药饵5 天。对已患病的鱼最好及时捞出,进行隔离治疗,以防止鱼病蔓延。越冬期间应经常观察鱼的活动状况、体色变化、鳍是否完好、体表鳃部是否有寄生虫等,争取早发现鱼病并及时治疗。
  (四)水温控制  在河豚越冬过程中,应经常监测水温的变化,注意天气预报,在寒潮来临前应做好充分准备,保证升温设备能按时运转。当室内水温低于10 ℃ 时,应采取升温措施,提高水温至12 ℃ 左右,并控制水温波动在1 ℃~2 ℃ 范围内。
  (五)及时倒池换水,保证越冬鱼生存环境的优化和稳定换水可以降低水中氨态氮和硝态氮等代谢废物,降低水中病菌数量,使水环境得到改善。倒池可以周期性地对鱼池进行彻底消毒、清理,杀灭池中的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虫,降低鱼发病的可能性。通过倒池、换水,可使水池中理化因子得到改善,使鱼体质保持较佳状态,提高越冬成活率。倒池最好隔池进行,以降低劳动强度,减少鱼体损伤。
  四、降低越冬成本的措施
  降低越冬成本主要从降低能源消耗、减少鱼体死亡、提高成活率诸方面考虑,具体为降低热能、电能用量,降低淡、海水用量,提高越冬鱼的成活率等。
  (一)降低热能消耗量  可利用工厂余热、电厂冷却水、地热水等热资源,减少养殖单位的热能投入。加强保温措施,减少越冬池的热能散失,控制越冬水温在12 ℃ 左右。这样可减少热能消耗,提高成活率。
  (二)降低电能使用量  由于水池中溶氧可达6 毫克/升,但河豚在溶氧3 毫克/升时仍正常摄食和游动,无缺氧征兆。因而,可以通过监控测定溶解氧,调整充气和停气的时间比例,节约电能的使用。红鳍东方鲀在室内越冬时,可以采取充氧1 小时、停气3 小时的间断充气方法,使鱼种既安全越冬又节省充气用电量的3 /4。另外,减少倒池次数和换水量,也可减少用电量。
  (三)降低用水量  一般1 个月倒池1 次。倒池时最好邻池相倒,可利用原池上层1/3~1/2的水,虹吸到消毒好的池子,即可开始倒池,然后调整盐度和水温,达到倒池清污换水又不影响鱼正常摄食的目的。一般每天吸污1~2 次,将粪便、残饵等污染水体的物质吸到池外,减少水体污染,同时每周换水(补水)1 次,换水量为1 / 5~1 / 4 ,这样可以延长换水周期,节省电源和用水量。
  (四)降低海水和盐卤用量  由于河豚适盐范围广,红鳍东方鲀为5‰~35‰,暗纹东方鲀为O‰~20‰,在鱼种适应越冬环境后,可结合换水,每次降低盐度5‰左右,使之过渡到8‰左右(红鳍东方鲀),这样就可以降低海水和盐卤用量。同时,倒池换水周期的延长,次数的减少,也可达到降低海水和盐卤用量的目的。
  (五)减少发病死亡,提高成活率  越冬期内每月应进行一次药物的预防处理,防止疾病发生,发现病鱼则及时捞出隔离治疗。在温度、盐度、密度、水质、溶氧等方面,营造一个比较适宜河豚越冬的环境,减少发病死亡,让河豚健康正常越冬。降低成本的关键是保证成活率,应在保证越冬成功的前提下进行。
  室内越冬便于条件控制,可不受地域、冬季气候条件约束,因而是南北方皆宜的越冬方法。但是由于越冬成本高,制约了它在养殖上的推广,只能在条件具备的地方使用。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12-1 15: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自己有养河豚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 15: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海豚没见过    了解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 22: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 23: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国家的政策放开!!发展会很快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8 02:54,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