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40|回复: 2

美洲鲥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网箱养殖技术介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30 15: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洲鲥,学名(Alosa sapidissima ), 英文名(American

  Shad)。属鲱形目,鲱科,鲥亚科,西鲱属。分布在北美洲大西洋西岸,从加拿大魁北克省(Quebec)到美国的佛罗里达州(Florida)河流和海洋中均有发现,是北美洲大西洋海岸具有重要生态地位和经济意义的洄游性鱼类。

  美洲鲥不仅形态上与中国鲥极为相似,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在口感、味道上完全可与中国鲥鱼相媲美,因而,在目前中国鲥濒临灭绝的情况下,美洲鲥的养殖前景非常值得期待。我国2003

  年开始引进美洲鲥受精卵并进行孵化、驯养。在美洲鲥的驯养过程中,国内学者对其生物学特征、苗种培育、养殖、幼鱼营养需求及运输中应激反应等方面做了初步的研究,但尚无对美洲鲥养殖较为全面的报道等。本文对美洲鲥的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网箱养殖三种养殖模式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

  一、工厂化养殖

  1、养殖池条件

  养殖池可为混凝土、砖混和玻璃钢结构,形状按水流转动流畅、排污清洁彻底和地面利用率高的原则设计,以圆形和方形去角为宜。养殖池面积350m2~400m2,深度120~150cm,养鱼池池底呈圆锥状,坡度3%~10%,池中央设置排水口,排水管出口处设溢水口控制水位。养殖池进水管沿池壁切向进水,在水车式增氧机的带动下可将池底残饵、粪便冲起,及时排污。

  每个养殖池配1.1kW 的水车式增氧机1

  台,增氧机排水方向和进水方向一致。鱼池冬季用双层塑料膜覆盖,起到保温的作用;春夏季节加盖双层黑色遮阳网,降低大棚内温度。全年保持养殖水温在18~28℃之间。

  2、苗种投放

  当美洲鲥苗种全长3~4cm 时,可放养到养殖池中,放养密度为6~8 尾/m2。苗种放养前用3%~5%生理盐水浸泡5~10

  分钟进行消毒处理。

  3、饲料投喂

  投喂的饲料为人工配合膨化饲料,蛋白质含量范围在42%~45%。投饲分上、下午2

  次进行,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3%;阴雨天气或气压低时可酌情减少投料量。定期测定鱼的体长、体重,并适时根据鱼体重及生长情况调整饲料粒径及投饵量。

  4、日常管理

  美洲鲥适宜的生长水温为18~28℃。水温低于8℃或高于35℃可导致美洲鲥出现死亡。因此,在养殖过程中主要注意避免温度的过度变化。条件许可情况下,养殖期间可不停加注新鲜养殖用水,保证养殖水体的水质;也可定期添加微生物制剂进行水质调控处理。养殖期间水温保持在20~28℃之间。增氧机不间断作业,可在投喂饲料的时间段停开。冬天如果气温聚变温度下降太多,则注入锅炉热水,保证养殖水温不低于18℃。

  二、池塘养殖

  1、池塘条件

  养殖场应选择环境安静、水资源充足、周围无污染源、交通供电便利的地点。全年水温要求不低于8℃或高于35℃。池塘面积以2~3

  亩,水深1.5m 左右为宜,底质以沙壤土为好,每口池塘配置1.5kW 增氧机1 台。

  2、苗种投放

  每亩投放3~5cm 的苗种1000 尾。同时,每亩可搭配罗非鱼种苗50

  尾。鱼种放养前用3%~5%生理盐水浸泡5~10分钟进行消毒。

  3、饲料投喂

  饲料为人工配合膨化饲料,蛋白质含量范围42%~45%。投饲分上、下午2

  次进行,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3%;阴雨天气或气压低时可酌情减少投料量。同时根据鱼体的个体大小调整饲料的粒径及生长情况调整投饵量。

  4、日常管理

  养殖期间保持水体溶氧含量在5mg/L以上,同时保证养殖水体的水质,池水水色以黄绿色为宜,透明度20~25cm,并适时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体。按需要适时开动增氧机,投喂饲料时间段停开。在冬季,可搭建保温棚安全过冬。盛夏时节,可搭建遮阳大棚,降低养殖水体温度。

  三、网箱养殖

  1、水域选择

  网箱养殖美洲鲥的水域,可以是水库,也可以是较为开阔的江河,甚至是较大面积的池塘。要求养殖环境安静,风浪小,水质清新、无污染;全年水温范围要求在10~32℃之间。

  2、网箱条件

  网箱面积以25~50m2,深度3m

  为宜。养殖过程中按鱼体的规格设置养殖网箱的网目大小。网箱框架可采用角铁、水泥钢筋固定,框架上铺设杉木板以便行走,以浮筒或泡沫作为浮子,铁锚固定。网箱以品字型排列设置,以保证水流畅通,水体溶氧充足。

  3、苗种投放

  苗种放养密度为10~12 尾/m2。苗种下箱前用3%~5%生理盐水浸泡5~10 分钟进行消毒处理。

  4、饲料投喂

  饲料为人工配合膨化饲料,蛋白质含量范围42%~45%。投饲分上、下午2

  次进行,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3%;阴雨天气或气压低时可酌情减少投料量。定期测定鱼的体长、体重,根据鱼体生长的情况及时调整投饵量。

  5、日常管理

  严格执行早、中、晚巡箱制度,细心观察鱼的摄食及活动情况,及时捞除残饵。做好养殖日记,每天记录好气温、水温、投饲量和发病情况或死亡数量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定期检查网箱破损状况,发现破损及时修补。网箱上口,可安装黑色的遮光尼龙布或防鸟网。定期清洗网箱或更换网箱,以保证水流畅通。

  四、疾病防治

  按照“以防为主”的原则,当发现有病的鱼应及时隔离,防止传染。美洲鲥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有:

  1、车轮虫病

  该病病原体为车轮虫或小车轮虫,感染后鱼出现离群独游、游动缓慢、体色加深、鱼体消瘦等症状。少量寄生时,美洲鲥鱼摄食及活动正常,大量寄生时易导致鳃和皮肤粘液增多、鳃丝充血、食欲下降。该病流行高峰为春夏季及秋季。池小、水浅、水质不良、饵料不足、放养过密、连续阴雨天气等情况下均易暴发车轮虫病。当发现美洲鲥鱼出现上述症状时,刮取病鱼体表、鳍或取鳃丝制作切片,镜检可发现大量车轮虫。治疗方法为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0.7mg/L

  进行全池泼洒。每日一次,连续2~3

  次。美洲鲥成鱼对硫酸铜较为敏感,撒药后应注意观察情况,如有异常,加大换水量。网箱养殖情况下可在网箱四角进行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挂袋进行预防、治疗。

  2、小瓜虫病

  又名白点病。该病病原为多子小瓜虫。感染该病的美洲鲥,首先表现出突发性不摄食、离群独游、身体颜色变黑,游动速度减缓。病鱼背部可见形成许多小白点,体表有大量粘液分泌。镜检可发现鳃丝充血,粘液增多,幼虫寄生于鳃丝时形成包膜,成虫可见明显的马蹄形大核。大量虫体于鳃部寄生时,鳃表面粘液大量增生、脱落,容易受细菌感染而并发烂鳃病。该病流行水温一般为25℃以下,鱼苗、鱼种均可发生,夏末到冬初为流行高峰。治疗方法为用20~30g/m3福尔马林溶液全池遍撒,2~3h后换水1/3,隔天再用药1

  次,剂量同前。

  3、烂身尧烂鳃病等

  在美洲鲥的养殖过程中,常会出现美洲鲥受伤烂身,烂鳃等症状,当发现时,可用聚维酮碘或是含氯制剂进行消毒处理。

  文章来源:海洋与农业网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12-19 18:5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好好学习学习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9 21: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好消息,鲥鱼的价值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15 18:3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