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97|回复: 2

[奇闻佚事] 濒临绝迹的独特民俗——南粤高州舞春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30 14: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年的农历春节后至春耕前,在广东高州的马贵、石板、荷花等地农村,偶尔观赏到中国独一无二的戏曲剧种“舞春牛”。扮演“春牛”的村民,以原始、粗犷的腾上、腾下、滚地、犁田等动作,祈盼一年五谷丰登,诸事顺境。
  高州“舞春牛”,当地又称“闹春牛”、“唱春牛”、“牛娘剧”,起源于明朝末期,至今已流传了三百多年。“舞春牛”最早最原始演出是二人一台戏,由一个放牛仔和一个扮演“牛”的人贯穿全剧,其中扮“牛”的头上戴一个用竹编的“水牛”形状头具。在锣鼓钗、木鱼、弦乐、唢呐等乐器的伴奏下,演员边做平时干农活的动作,边用“牛娘调”唱出一年的愿望和祈福。
  为了让“舞春牛”形象更生动,上世纪四十年代后,高州民间艺人大胆创新,改用由二人扮演一头“水牛”,有牛头牛身牛尾巴。在“水牛”道具的制作上,从头到尾都是竹条和纸精扎而成,还涂上颜色光彩夺目。剧中的角色装扮,大多参照民间的年画“春牛图”演化而来,全剧大约十至二十分钟结束。
  “做戏是人,睇戏是人,打响锣鼓人睇人。”“舞春年”这种不需要舞台、布景、戏幕,与观众面对面背靠背,通俗易懂、老少咸宜的演出,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上世纪五十年代,高州“舞春牛”进入发展的全盛时期,近二十个戏班活跃于城乡的每个角落,盛况空前。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农村文化生活的多元化,上世纪六十年代后,高州“舞春牛”已风光不再,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已几乎销声匿迹,濒临于失传的地步。
  高州文化部门清醒意识到,高州“舞春牛”退隐“江湖”,是当地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重大损失。为此,借广东创建文化大省的东风,加大对高州“舞春牛”抢救扶持力度,让这一独有的传统戏曲剧种重见天日,得以传承。
  本文来源:广东新闻网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12-19 18: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好好学习学习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5 10: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见过:l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9-21 06:14,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