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85|回复: 1

影响猪瘟免疫效果因素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7 10: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湖南九鼎 于 2010-11-27 10:20 编辑

湖南九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李宇琴0730-8719310
邮编:414000
    在中国,有猪场的地方就有猪瘟,虽然在目前高密度免疫下并不是常发病,但种猪带毒成为猪场的主要传染源,母猪繁殖障碍、死胎增多,后备母猪隐性感染或带毒问题越来越严重。实践证明,猪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猪场发生蓝耳病或圆环病的死亡率会低很多。本文就影响猪瘟免疫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影响因素:
1、免疫程序:
    目前我国大多数养猪场一般采用种猪集中统一免疫、断奶时母猪与其仔猪同时免疫和超前免疫三种免疫程序。由于不做免疫检测,很难考虑到自己猪场的实际情况。比如有的猪场母猪免疫很好,仔猪母源抗体能持续到30日龄甚至40日龄,而我们按常规20日龄免疫仔猪。这样母源抗体对仔猪的疫苗免疫产生干扰作用,达不到应有的免疫效果也造成浪费。
2、疫苗问题:
    猪瘟疫苗本身质量存在抗原含量低、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此外,疫苗在运输、保管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稀释液中含有影响疫苗的活性物质;稀释后的疫苗未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或置于高温环境下,这些都会降低疫苗的效价,而影响免疫的效果。
3、猪瘟持续感染:
    持续性感染病猪接种猪瘟疫苗,疫苗毒和病猪体内抗体中和,使原来处于相持状态的动态平衡被打破,使带病毒且免疫的猪只潜在病毒得到扩大增殖的机会。
4、免疫抑制疾病:
    动物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时对其它病原的易感性增强,对疫苗的免疫应答降低,有的病毒直接侵袭猪的淋巴器官和免疫细胞,从而影响免疫效果。比如圆环病毒病,蓝耳病等。蓝耳病毒在猪肺泡巨噬细胞内繁殖影响巨噬细胞的免疫能力。
5、饲养管理和饲料质量:
    集约化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猪群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猪体免疫力下降。饲料变质发霉,比如黄曲霉、褐曲霉等产生毒素抑制免疫应答。饲料中营养物质缺乏,影响免疫抗体生成速度和数量。
6、药物使用:
    通常使用弱毒疫苗前后一段时间,不得使用抗菌药物。研究证明: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或对动物体内抗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对T、B淋巴细胞的转化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免疫效果。同样也不能使用抗病毒药物。
二、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抗病能力:
    采取尽可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坚持自繁自养。防止病原传入,对生产区要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和防检疫措施,在饲养密度、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质量等方面采取措施,为猪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提高猪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2、确保免疫操作到位:
    选择正规厂家疫苗,严格按说明书操作,禁止用消毒液消毒针头,不用大号针头和打飞针,保证正确注射部位、足够注射量。
3、加强抗体监控:
    猪瘟免疫监测的重点应放在母源抗体水平、免疫应答效果、亚临床感染和疫苗效价的监测上,我们实验室可以针对性提出抗体检测方案,科学合理地制定免疫程序。
4、控制免疫抑制性疾病:
    近年来,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呈上升趋势。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圆环病毒感染、喘气病等都能破坏免疫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导致猪瘟的免疫失败。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应按照免疫程序加强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我们实验室可以提供相应疾病的抗体检测及相应的处理对策。
5、严禁使用霉变饲料:
    霉变饲料含有各种霉菌毒素,可引起肝细胞的变性坏死,淋巴结出血、水肿,严重破坏肌体的免疫器官,造成肌体的免疫抑制。因此,要严格控制饲料和各种原料的质量。
6、注意药物使用:
注射疫苗前后一段时间暂时严禁使用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11-27 11: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這篇文章太棒了
大力推荐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28 05:4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