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17|回复: 0

[饲料] 访上海金肽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江海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3 10: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 子  1972年,瑞典斯田哥尔摩大学教授——生物学家汉斯·博曼注意到:许多生活在细菌繁杂环境中的昆虫,却“百病不染,百毒不侵”。
  1980年,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汉斯·博曼几经周折,努力钻研,终于从昆虫的体液中成功提取出特殊物质,并命名为“抗菌肽”。因此,他成为世界上发现抗菌肽的第一人。
  1982年,日本东京大学名取俊二教授在对昆虫抗菌肽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昆虫抗菌肽具有强大的杀菌、抗菌和抗癌作用,这一发现使全世界感到兴奋和震惊,同时也使从来就不讨人喜欢的昆虫受到了人类的刮目相看。
  2009年,几个欧美留学科研归国人员联手投资1000万元,联合国内外抗菌肽领域高科技人才,在上海国际化高新产业园——张江高科技园,搭建了强大的抗菌肽应用研究开发平台,上海金肽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诞生。短短1年,他们凭借独有的研发优势,联合国内外优秀技术力量,应用世界先进的基因工程技术与领先的抗菌肽研发成果,成功开发了“基因工程抗菌肽”项目,成为酵母工程菌抗菌肽工业转化在中国的创始人之一,也成为最早将世界最先进的抗菌肽人医病毒肿瘤治疗技术应用到畜禽养殖领域的开创者之一。
  2010年,怀着对抗菌肽技术的好奇与美好期待,借VIV契机,我走向上海金肽源,在VIV金芝源精美的展位前,与上海金肽源营销总监江海源有了初步的接触和交流。这位很懂技术的营销高管待人和善,说话字正腔圆,没有大多数管理者的通病——高高在上、趾高气昂,这也许与他的职业生涯和与生俱来的特质密不可分!与他交流,你可以感受到纯粹的平等与受尊重,更能拓宽知识面。
  之后的日子,我又与江总有过多次关于抗菌肽更深入的探讨、交流、学习,听他耐心地与我分享有关抗菌肽的一切,从他的眼神与言谈中,可以领略到他对抗菌肽未来市场的强大信心,记者根据与江总的交流整理出下文。
  抗菌肽,金芝源
  ——访上海金肽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江海源
  记者 包桂花
  抗菌肽,在中国
  正像金芝源营销总监江海源所说“最好的技术一般首先要用于人,而不是动物”,世界上很多医疗上的发明创造都可以证明这句话,抗菌肽亦如此。抗菌肽最早由外国人发现(“引子”中略有介绍),被发现之后在国外一直是作为解决人的健康问题的一项高端生物技术来开发的,由于应用人的技术和产品,需要非常谨慎的研究和严密的各种论证,而且技术的成熟度要达到相当程度和可靠度方可应用于人,因此,在国外,抗菌肽的技术和产品还处于临床试验和论证阶段。目前科学界还在将抗菌肽研发的目标对准艾滋病和癌症等人类疑难问题,一旦这些问题的研发取得进展和成果,其中有些是可以延伸应用领域和范围的。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抗菌肽类产品在畜禽领域的开发和应用做得并不多,或者说几乎还没有开始。所以说,从科研现状来看,谁先吃螃蟹,注定会遭遇一些高难度的挑战。
  很多中国人都对国人的创新能力嗤之以鼻,认为,中国人创新能力差,总是在模仿国外。江总不那么认为,他说:“中国的广大畜牧人对于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向来是比较聪明和灵活的”,这句话我很赞同。中国人其实很厉害,中国畜牧界更是有很多具有强大征服欲的企业家和科研人员,敢于做别人还没有做的事情。在抗菌肽领域就有那么一些人,从国外抗菌肽在人医上的研究与应用上得到启发,早早就开始思考着:抗菌肽既然暂时还不能在中国进行人的普遍应用,那么是否可以将国外这些初步研发成果拿到动物身上来应用呢?这使得抗菌肽畜禽产品的研究和应用能够首先出现在中国。
  抗菌肽类畜禽业应用产品在中国市场推广最早出现于2005年左右,到目前仅有5年多时间。5年来,进入抗菌肽领域的企业并不多,也许与这项技术还不够成熟、技术人才缺乏有关。江总介绍:“抗菌肽产品在畜禽领域的应用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保健性产品,另一种是治疗性产品。”细数一下,国内做抗菌肽保健性产品的企业也仅有上海金肽源、深圳瑞星百澳、深圳圣西马(前身是深圳汉特)等几家企业,而这几家企业又都颇有渊源。
  在抗菌肽研制开发的为数不多的企业中,金芝源虽然并不是最早注册成立的,但其创办人却是最早从国外引进抗菌肽技术的人员之一,并且是将抗菌肽应用到畜禽领域的想法与思路的发起人与提出者,也就是敢于吃螃蟹的那个人。在这位创办人的倡导和努力下,使金芝源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立志将抗菌肽真正开发出具有更大应用价值的伟大产品,并把抗菌肽作为一项事业进行深入推广。所以在技术研发上,金芝源给予了真正的重视和投入,并进行了更深一步的开发,金芝源绝不是只注重眼前利益的企业。
  很多新产品问世,不管它有多么优秀,消费者都会有一个接受过程,从不知道到知道、从质疑到信任、从不用到使用……抗菌肽在中国市场的推广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提及营销之事,便触及到了江总的本职了,他语重心长地说:“目前抗菌肽产品在饲料里的应用空间很小,也没有在饲料业大面积推广,所以饲料界对抗菌肽知之甚少。在养殖企业,尤其是规模化的养猪场,比如浙江、广东、福建、广西等沿海地区的养猪业,对于抗菌肽了解得相对熟悉一些。现在的市场推广速度还不是很快,这与养殖者的观念有关,需要科研人员和企业花功夫”。
  我曾与一位养殖场人员交流,他恰巧刚刚与金肽源建立合作关系,他说:“我曾谨慎地对金芝源产品及品牌实力做过考察,最终认定了金芝源,从与金芝源人打交道和产品使用效果来看,虽然他们是抗菌肽的后起之秀,成立时间很短,但是产品做得最好,比较务实。”不论企业宣传得多么天花乱坠,都抵不上一句客户实实在在的认可,我相信,有客户的如此评价,足以说明,金芝源绝不会在抗菌肽领域昙花一现。有了金芝源的倾心努力,必将促进抗菌肽在中国的健康成长。
  提起金芝源与抗菌肽产品在中国的未来,江总的一翻言论,令人钦佩,他说:“一般而言,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都有一个摸索、适应、改进、成熟的过程,一旦形成了行业通行标准,也就意味着这项技术、这类产品进入成熟期了。抗菌肽的技术和产品,目前在我国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在做,准确地说,还是处于技术开发期。那么谁能开发得最好,谁的项目论证最早获得通过,谁就是标准的制定者,也就是将来会站在市场竞争的制高点的那个。我们金芝源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项目论证的前期准备工作,如进展顺利,或许金芝源就是中国抗菌肽类畜禽业应用产品的标准制定者。”
  金芝源,在路上
  为了对抗菌肽产品有更加深入的研究,金芝源在成都金牛高科技园区建设了设备完善的工业生产基地,并建造了一支强大的科研团队,研发团队成员来自美、英、日等国长期从事过病毒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兽医学、动物营养及基因工程生物发酵技术研究的专业人士。作为一个知识型、技术型、高素质的现代国际化优秀企业,金芝源以占比达20%以上的生物工程、动物科学等专业的博士、硕士组成核心技术及管理团队,本科、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专业化员工占70%以上。金芝源作为“基因工程抗菌肽”项目的商业转化运作平台,则倚靠强大的生物技术研发合作背景支持,致力于高端生物科技产品的市场开发应用。
  据了解,抗菌肽是生物体内存在的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小分子蛋白,氨基酸数目小于100,常带正电荷,并具广谱抗菌性的一类小肽,是生物体免疫防御系统产生的一类对抗外源性病原体致病作用的防御性多肽活性物质,是生物体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干扰素、补体等组成了宿主的免疫防御系统,这类生物活性小分子是非专一性的免疫应答产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却不破坏动物体内的正常细胞。抗菌肽抗菌时一般没有特殊受体,直接通过物理作用造成细胞膜的穿孔而达到广谱抗菌的效果,因而不会诱导抗药株的产生,它属于小分子多肽,在动物体内容易降解,并且无毒副作用及药物残留问题,因而是绿色环保型药物,是新一代抗感染生物制剂的理想候选者,但要将抗菌肽应用到临床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抗菌肽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的确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迷,江总说:“目前,抗菌肽科研上亟需解决的难题是基因工程技术。不同的技术成熟度,具有不同的应用方式和途径,目前应用于畜禽领域的抗菌肽产品,只是初级阶段的产物,将来还会有更加先进和高级别的产品问世”。说到这里,江总看我面带疑惑,便通俗地解释:“金芝源要解决的就是抗菌肽领域的2G和3G的关系。抗菌肽是抗菌的,但是现在表达的载体就是细菌(如酵母或者大肠杆菌),当抗菌肽表达数量和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它就会杀灭产生它的宿主,所以如何解决这种天生敌对关系,就是技术难题。”江总说:“这个难题未解决对于产品质量是没有影响的,因为产品质量是受工艺条件的稳定性决定的,只是说产品性能在不同级别的产品上有区别,这种区别就是通讯技术里的2G手机和3G手机的区别。也就是说,如果解决了这个难题,有可能这个产品就会达到一个最优化、完美的结果。”“随着技术的发展,解决这个难题后,一是可以获得纯品抗菌肽的成本就会很低;二是可以更好地发挥出抗菌肽本来优良的生物活性。”
  另外,江总介绍抗菌肽科研上的又一难题就是“抗菌肽的表达量(表达量就是单位酵母菌产生的基因工程抗菌肽的数量)”。他说,依照现有的技术和表达量,获得纯品抗菌肽,成本会非常高昂,是没有经济技术价值的。所以中国现在的抗菌肽产品,都是含有少量抗菌肽的发酵产物,只能作为保健型的动物饲料添加剂使用,而无法达到药用级别。
  可以预见,随着抗菌肽基因工程技术研究的深入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抗菌肽上的成熟应用,人们可以有的放矢地合成更多新的抗菌肽。
  说到这里,江总意味深长地表示:在目前抗菌肽这个非常好的技术与项目得不到更好的开发和发展的行业现状下,金芝源更加有义务发挥优势,立志将抗菌肽这么好的东西真正做好,益于行业和社会。如果你了解金芝源的技术后盾与硬件设施的投入,您就会明白,江总所言非虚。
  金芝源的技术开发目前采取的方式是合作,他们主要与四川大学进行技术合作。江总介绍:“这种合作,主要是金芝源提供技术来源,也就是整合国际技术资源,引进抗菌肽人药的研发初始技术,然后按照我们对畜禽行业的应用特点和要求,由四川大学等合作单位进行科研项目的实施,包括基因工程抗菌肽产品在畜禽领域的应用项目,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的项目专家认证。”江总认为:作为一个创业型的公司,要进行大规模长期的基础性研发,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合作的方式是一种最佳的开发途径。只有当企业有了长期积累,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和实力后,才能谈到研发的硬件投入和高端科研人才的引进。在一项科研成果还未达到科研顶峰,未实现普遍推行的时候,借势与合力,的确不失为一个好策略。
  江总说,抗菌肽的应用领域,目前主要是畜禽养殖行业,绝大部分是应用在养猪业。在规模化程度比较高、养殖理念比较领先的地区,推广起来接受度较好;而在养殖水平相对滞后,养殖理念比较传统的地方,接受程度比较低。由于保健性产品显效是需要过程的,而中国大部分人是要很快看到使用效果,再加上对健康养殖认识不足,缺乏适当的耐心,所以,抗菌肽产品营销的难点就是转变养殖者养殖观念。不过,金芝源已配备了既具深厚专业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畜禽养殖行业专业人员,从事市场推广与技术服务工作,为金芝源的客户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满足广大客户的价值需求,彻底实现共赢。金芝源还独创了“先天有机绿色循环”养殖保健模式,为中国畜禽养殖行业提出了创新先进理论,配合“金源肽”系列高端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抗菌肽”产品的应用,成为解决我国畜禽养殖行业疾病严重困扰问题、提高养殖水平、增加养殖效益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针对目前饲料配方师对抗菌肽产品所持有的怀疑和不认知现状,江总分析:“由于技术成熟度的问题,在普通的加工全价配合饲料里面添加,现在还难以做到,因为产品价格比较高,受饲料成本的制约,又难以转移(饲料价格是难以上涨的),所以只有在养殖单位直接应用,方能较好地体现产品价值。另一方面,对于新技术、新产品,考虑到风险控制问题,一般都有一个熟悉、了解和接受的过程,所以饲料配方师持观望和怀疑态度是很正常的现象。”
  江总认为:“抗菌肽是一个将来可能形成很大规模的产业,光靠一家企业是不行的。金芝源对于抗菌肽的开发是倾公司能有的全力来投入的。首先是项目建立实施与论证,其次是产品标准的建立与制定,而在产品生产工艺不断改进上的硬件投入则是持续的。”
  看样子,不仅中国畜禽领域的抗菌肽研究与应用需要很长的路要走,金芝源未来需要做出的努力同样不容小觑,金芝源,走抗菌肽这条路,注定面临很多高难度的挑战。
  江海源,在做事
  金芝源是一个很有发展后劲的创业型企业,“永远不停地创造与应用更科学的方法,让世界不断变得更加健康、自然、和谐”是金芝源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使命,金芝源的核心团队对此早已形成共识,并将这种理念融入到核心团队及每位员工的做事风格与行动力之上。“金源肽”系列产品和服务,自愿承担着改变中国养殖业的畜禽亚健康状态,协助畜禽养殖业摆脱疾病困扰与风险威胁,保障人类食品安全,实现绿色健康养殖的责任和义务。金芝源希望通过努力可以为提高中国养殖者的养殖水平和效益,促进行业发展,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江总说:“资源是人掌握的,事情是人做的。金芝源做的事情首先是选择了正确的发展方向,然后都是着手长远的。”“那么,江总,您在企业里主要做哪些工作?”我问。江总听闻此问,略显矜持,低调一笑,说:“事情是大家做的,我只是其中一员”。我知道,比起说自己,江总更愿意与我谈抗菌肽、谈金芝源。其实,作为公司高层领导,江总所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系列产品的策划、营销战略调整和行动力的监督与激励,“金源肽”系列产品,在短短一年之后便在中国市场小试牛刀,有所成就,其中少不了江总能力与智慧的贡献。
  我衷心祝愿金芝源在抗菌肽的研究与推广上,一帆风顺!(转载自《富英快讯》2010年第11期 作者:包桂花)
(作者:江海缘)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9 08:10,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