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98|回复: 1

[反刍] 乳企海外并购首战告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2 15:3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历了半年之久,光明乳业完成了海外的收官之战。近日,光明乳业发布公告称,该公司认购新西兰SynlaitMilk公司新增股份项目经国家发改委和上海市商委批准,已全额支付认购款,光明乳业全资子公司持有SynlaitMilk公司2602万股新增股份,占其新增股份后总股本的51%。
  业内专家指出,与两年前相比,中国现有奶源结构虽有了一些改善,但企业自建规模奶牛场比例依然较低,到国外去收购优质奶源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光明乳业完成这笔收购,花费了8200万新西兰元(约3.82亿元人民币),并购款项主要来自于光明乳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增资5290万美元,增资后,光明投资的注册资本和投资总额均由960万美元增加至6250万美元。
  根据资料显示,此次收购的SynlaitMilk公司曾是新西兰乳品巨头恒天然的牛奶供应商和股东,2008年,SynlaitMilk公司自建工厂正式投产,主要产品为大包装优质奶粉,是新西兰五家独立牛奶加工商之一,目前已成长为有全球知名度的高附加值奶粉供应商之一。
  光明乳业方面表示,通过此次收购,将在海外建立供应稳定、质量优良的原料供应基地和生产平台,并为进入高端婴儿奶粉市场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切入点和生产基地。
  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曾公开表态,乳企的快速发展一定要和奶源发展同步,奶源建设一定要配套先行。
  据了解,除了借助新西兰控股公司Synlait控制的海外奶源之外,当前光明国内奶源结构主要由规模牧场、承包租赁的养殖小区组成,管控奶牛多达31.5万多头,其中自建规模牧场26家、控股或合作规模牧场520家,其余是租赁养殖小区和自建奶站集中挤奶。
  从整个乳业来看,目前国内的乳企自建规模奶牛场比例依然比较低。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表示,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规定,将争取用3年的时间,使企业原料乳中的自有奶源(自办牧场、控股牧场、合作牧场)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
  但根据中投顾问最新发布的一份中国乳制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与两年前相比,中国现有奶源结构虽有了一些改善,但企业自建规模奶牛场比例仍仅为10%—15%,奶牛养殖小区和奶站约为25%,而散户养殖仍然高达60%以上。
  另一方面,整个奶牛市场的存栏数绝对值也相对较低。中投顾问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06年开始,全国奶牛存栏数同比增长3%左右,低于正常自然增长率8%。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指出,奶牛存栏数的恢复周期起码要三年,而“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不少奶农宰杀奶牛、倒奶现象严重。迄今为止,因“三聚氰胺事件”带来的奶牛养殖量下降的现象并未改观。
  “乳制品已从营养品转为大众消费品,但就其发展而言,仍然存在奶源短缺、质量安全及营销环节的恶性竞争等问题。”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表示,奶源短缺问题是制约乳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这也是国内乳企纷纷到国外寻找优质奶源的原因,其中,新西兰绝大多数地区气候温和,75%的国土面积为牧场,奶牛业是新西兰最重要的产业。其中,奶产品是新西兰第一大出口产品,95%的奶产品出口到国外。因此,新西兰是国内乳企关注的重点区域。
  记者了解到,不只是光明乳业在积极开拓海外的奶源基地,其他乳企也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雅士利、娃哈哈等乳企高管近期都曾表示在海外洽谈并购。
  国内乳业资深人士分析,中国乳业去海外并购优质奶源可行性较大,国家应该鼓励中国乳企走出去,到有奶源资源优势的地区进行并购,借用海外的资源优势来发展中国乳业。
  本文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11-22 23: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期三大巨头除了伊利之外,动作挺多,伊利落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9 02:1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