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34|回复: 1

[饲料] 李万龙:从“打鱼郎”到“渔老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9 10: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述人:李万龙,1979年生,淮南毛集实验区椒水天歌渔业公司总经理。

  “十一五”期间,我的创业之路可谓事事顺当、年年发展,这完全得益于“三好”——好政策,好环境,好机遇。

  我原是淮南市毛集焦岗湖渔民一大队的渔民,祖上几代都以打鱼为生。焦岗湖地处淮河泄洪区,从前是“十年九涝”,打鱼的时日非常艰难。我家几个壮劳力忙乎一年,收入也不过万把块钱。从小不愿被命运束缚的我,很早就有闯出一片新天地的想法。

  早期创业,我走过不少曲折路,有时是“屡战屡败”。 2002年春天,我决定利用焦岗湖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搞野禽养殖。我求亲告友凑了两万块钱,还跑到江西买回一批野禽雏苗。由于当时家住船上没有养殖场所,再加上缺乏技术,雏苗很快就死光了。第二年我上岸租借场地、借钱继续干,谁料被一场大水冲个精光。随后两年的禽流感,让我的野禽养殖几乎陷入了绝境。

  2006年,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听区领导说,省“十一五”规划把焦岗湖治理列入了“861行动计划”,而合(肥)淮(南)阜(阳)高速也将穿境而过……很快,国家投巨资修好了防洪设施,焦岗湖不再年年洪水泛滥了;2007年,高速公路终于通到家门口。素有“华东白洋淀”之称的焦岗湖,一下引来大量游人,我家的养殖业也实现了质的飞跃。

  从此,我的父母在湖上养鱼养蟹,我在岸边建起野禽养殖基地。 2008年夏天,我和父母利用自家渔船,在湖上开起了“渔家乐餐厅”。我的家庭收入年年翻番,去年已达到30多万元。有钱了,我就在县城买了一套商品房,我和妻子孩子“洗脚上岸”搬了进去,彻底告别了几代人居住在水面上的渔家生活。

  现在我承包的水产养殖水面已有1000多亩,野禽养殖场内存栏野鸭1000余只、鸿雁近400只,外加一个渔家乐餐厅,生意的规模越来越大。今年5月份,我正式注册成立了渔业公司,准备把自己的生意做出毛集、做出淮南、做出安徽!

  文章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11-19 10: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3:!3: 坚持到底 就是胜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9 08:0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