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湖南九鼎 于 2010-11-18 16:02 编辑
湖南九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陈建华0730-8719310邮编:414000 当前猪场所发疾病复杂,多呈混合感染、并发感染、或是继发感染状况,这给临床的疾病准确判断带来很大的困难,很多情况下必须要借助实验室工作。所以说实验室检测是猪场疫病防控中的重要一环。
第一部分、疾病的诊断方式
一、临诊综合诊断
1、流行病学诊断
2、临诊诊断
3、病理解剖学诊断
二、实验室诊断
1、病理组织学诊断
2、微生物学诊断
①病料的采集
②病料涂片、镜检
③分离培养和镜检
④动物接种试验
3、免疫学诊断
①血清学试验
②变态反应
4、分子生物学诊断(基因诊断)
PCR技术、核酸探针、DNA芯片
科学的策略是:定期的抗体监测,才是猪病检测的重点。只有种猪群的稳定才是整个猪场稳定的前提!种猪群疾病的控制是整个猪场疾病控制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部分、需要重点监控的三种主要传染病
目前九鼎实验室能检测的三大重点病毒性疾病:
1、猪瘟(SF、HC)
2、伪狂犬(PR)
3、蓝耳病(PRRS)
同时还应重点关注与蓝耳病密切相关联的两个病毒:
1、圆环病毒(PCV2)
2、细小病毒(PPV)
一、猪瘟
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的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全身泛发性小点出血,脾梗死。
1、HCV病毒特性
(1)黄病毒科
瘟病毒属
单股RNA
(2)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之间的基因组序列有高度同源性,抗原关系密切,既有血清学交叉反应,又有交叉保护作用。
(3)目前仍认为猪瘟病毒为单一血清型。
(4)HCV毒力只有强弱之分。
(5)病毒复制的主要部位是扁桃体。
2、胎盘传播
(1)猪瘟病毒能通过母猪胎盘屏障而感染胎儿,胚胎期感染病毒后出生的仔猪表面健康,但对猪瘟疫苗发生免疫耐受,免疫后不能产生猪瘟病毒抗体,并持续数月排出大量的猪瘟病毒。
(2)猪瘟免疫失败时有发生,是由于亚临床感染猪瘟病毒的怀孕母猪,病毒经胎盘感染胎儿所致,早期感染多发生流产,中期感染则产弱仔,出生后出血先天性震颤,这些猪可终身带毒,形成持续感染,具有免疫耐性,抗体水平低,用这样的猪留种增加猪瘟的不稳定性。
(3)妊娠10天内受到猪瘟弱毒感染时可造成胚胎吸收。
(4)妊娠15~25天之间,发生畸形。
(5)60天后感染则产出最多的木乃伊胎。
(6)90天感染时死胎发生最多。
(7)产前一星期感染不影响胎儿成活,但新生仔猪体内可分离到病毒,诱导免疫耐受。
3、特征性的病变
(1)以多发性出血为特征的败血症变化。
(2)淋巴结水肿、出血,呈大理石样或红黑色外观。
(3)急性:脾脏表面及边缘出血性梗死。
(4)慢性:回盲瓣口、盲肠、结肠常有特征性的坏死和溃疡变化,呈纽扣状。(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
猪瘟血清学检测的目的:
1、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确定合适的首免日龄。
2、评估疫苗免疫效果。
3、定期检测,监控猪群抵抗力。
4、种猪群的猪瘟净化。
4、猪瘟的根除净化
定期以荧光抗体试验等方法逐头检查种猪,及时发现带毒猪并立即淘汰,建立新的无带毒健康种猪群,培育健康后代,经过多次反复检测淘汰,猪瘟就可以得到净化。
二、伪狂犬
属于急性传染病;新生仔猪表现神经症状,还可侵害消化系统;成年猪常为隐性感染;妊娠母猪可引起流产、死胎及呼吸道症状,无奇痒;流产多发生于妊娠中期,感染病毒后短期内即流产;怀孕后期感染引起死胎、木乃伊、弱仔。
1、临诊特点
(1)新生仔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精神不振,全身发抖,运动不协调,呈转圈运动或划水样,同时有呕吐,腹泻。
(2)3~4周龄:发热,精神萎顿,发抖,运动不协调,痉挛,呕吐,腹泻,极少康复,耐过猪常有后遗症。
(3)成年猪:多数呈隐性感染,仅表现发热,精神差,呕吐腹泻,若怀孕母猪可发生流产。
2、病毒特性
(1)疱疹病毒、线状双股DNA。
(2)只有一个血清型,但不同的分离株毒力有一定差距。
(3)病毒最初定位于扁桃体。在感染的最初24小时内可从头部神经节、脊髓及脑桥中分离到病毒。
(4)病毒会发生基因重组现象。
3、伪狂犬疫苗
(1)与病毒毒力有关的基因(如胸苷激酶TK、核苷酸还原酶RR、蛋白激酶PK等)基因缺失不影响病毒的复制。
(2)世界上第一个获准使用的基因缺失苗就是伪狂犬病病毒的TK基因缺失苗,在此基础上缺失不影响免疫原性的某个糖蛋白基因(如gE),可进一步减低病毒毒力,但不影响病毒的复制。
(3)利用gE基因缺失的疫苗免疫动物,检测gE抗体就可区分野毒感染与疫苗接种动物。
(4)目前,TK-/gE-双基因缺失的疫苗是国际通用的较理想的疫苗。
(5)猪场要做伪狂犬病的净化必须要用带有gE基因缺失的疫苗。
(6)由于基因缺失疫苗免疫动物后不产生针对缺失蛋白的抗体,而自然感染动物则具有该抗体,因此在临诊上可以区分缺失疫苗免疫的动物与野毒感染的动物。
注意:一般无本病猪场禁用疫苗;研究证明,当猪同时接种两种不同的基因缺失疫苗后,病毒会发生基因重组现象,这应引起注意;因此在同一个动物体中只准使用一种基因缺失苗,以避免疫苗毒株间的重组。 狂犬疫苗滴鼻
滴鼻免疫有独特的优势:
(1)、滴鼻与不受母源抗体干扰。滴鼻免疫走的是粘膜免疫的路子,母源抗体游离于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中,粘膜表面不存在抗体,这抗体就中和不掉滴进去的病毒,不会影响疫苗发挥作用。
(2)、滴鼻可以封锁猪猪感染通路。伪狂犬病毒遵守“病毒占位规则”,即先到病毒入侵的细胞,其他病毒“无权入侵”,出生当天滴鼻,基因缺失苗中的病毒,抢占了仔猪的呼吸道上皮细胞,隔绝了日后的野毒感染。
(3)、在母源抗体存在的情况下,再实施滴鼻免疫,不仅是预防仔猪典型伪狂犬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净化伪狂犬的问题,减少伪狂犬野毒所引起的各种损失。 (4)、滴鼻免疫,指的是用伪狂犬gE基因缺失苗滴鼻免疫。 (5)、出生当天滴,不要非等到第3天 。 PRV血清学检测的目的: (1)、检测野毒感染,用于疾病净化。 (2)、评估免疫接种。 (3)、目前净化技术最为成熟的黄金组合( PRV-gB和PRV-gI抗体检测)。
4、伪狂犬净化与根除计划
利用基因缺失苗进行免疫,采取配套的鉴别诊断方法,对猪群进行野毒感染的抗体检测和监测,再根据野毒感染阳性率高低,分别制定全群(或部分)淘汰、再引种、高强度免疫、免疫与淘汰净化方案,培养和建立后备种猪群,在种猪群中逐步净化伪狂犬,为商品猪场提供健康的种猪。
三、蓝耳病 *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
单链、不分节段的正链RNA *
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
寒冷季节多发 *
往往继发细菌性感染如猪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等 1、蓝耳病毒特性 *
同一基因型的PRRSV毒株之间存在着较广泛的变异,有基因突变、缺失和插入现象。 *
不同基因型的病毒有重组现象。 *
PRRSV毒株之间差异很大,只有很少的交叉反应性。 *
早期针对PRRSV的抗体,特别是亚中和水平的PRRSV特异性抗体对病毒的复制具有增强效应,这种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是PRRSV的一个重要生物学特性。 *
感染猪在若干星期内抗体存在的同时出现病毒血症。 *
高致病性毒株感染可造成不同阶段猪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 2、PRRS--猪群分类--感染模式/病毒循环
为什么要进行PRRS抗体的检测?
*
要想控制PRRS,首先要了解畜群的稳定状态和病毒循环规律,才能在必要时加以干预。 *
猪场可以通过蓝耳病发生的临床表现以及抗体水平的检测来判断猪场的状况,采取相适应的措施。 *
策略性的免疫:最好在病毒感染前4周进行。 3、疫苗 *
灭活疫苗:安全性高,但免疫效果差,需要多次免疫,适用于母猪和种公猪配种前和每年的常规免疫。 *
活疫苗:免疫效果好,可适用于仔猪和保育猪免疫接种,但存在散毒和毒力返强的危险。 4、蓝耳与圆环 *
猪圆环病毒2型已成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共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 *
由于蓝耳病毒与圆环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相关联性,所以在商品猪蓝耳病活跃的情况下,要想达到控制蓝耳,除了适时做好蓝耳病疫苗外,还必须严格控制圆环病毒病,也就是一定要做好圆环病毒疫苗。 *
美国大多数养猪场只做圆环病毒2型疫苗,少数猪场做蓝耳病疫苗,美国净化了猪瘟和伪狂犬后,采用只免疫圆环病毒的方法也能很好地控制蓝耳病毒和圆环病毒导致的疫病。 *
蓝耳病疫苗根据各猪场需要谨慎接种,同时把重点放在防控圆环病毒上。与其把防控重点放在难度大变异快的蓝耳病上,不如先控制圆环病毒。 *
当前行业已经摸索出各种控制圆环病毒病的方法,其中接种圆环病毒疫苗和使用中草药做预防保健是实用有效方法。 *
猪克环(梅里亚)灭活苗
25头份/瓶、1725元/瓶、69元/头 *
清瘟败毒散、扶正解毒散、合生素101等
第三部分、相关联的二个病毒
一、圆环病毒 *
主要特征为体质下降、消瘦、贫血、黄疸、生长发育不良、腹泻、呼吸困难、母猪繁殖障碍;肾、脾脏及全身淋巴结的高度肿大、出血和坏死。 *
本病还可导致猪群产生严重的免疫抑制,从而容易导致继发或并发其他传染病。 *
区分圆环病毒与圆环病毒病 1、致病特性 *
PCV2感染可引起猪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PMWS)、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母猪繁殖障碍等,此外,还可能与增生性肠炎、坏死性间质性肺炎(PNP)、猪呼吸道综合征(PRDC)、仔猪先天性震颤、增生性坏死性肠炎等有关。 *
一些病原体如猪细小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猪肺炎支原体、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等与PCV2有协同致病作用。 *
免疫刺激、环境因素、不同阶段的猪混养以及其他应激因素也是发病诱因。 2、诊断 *
病毒分离与鉴定 *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
免疫组化技术 *
PCR技术 *
ELISA方法主要用于血清中的PCV2抗体,其结果只能作参考,因猪健康带毒比例较高。 3、防控 *
1、加强饲养管理 *
2、免疫预防
有用于商品猪的疫苗—杆状病毒表达PCV2的衣壳蛋白、表达PCV2衣壳蛋白的PCV1嵌合病毒
有用于母猪免疫的疫苗—灭活的PCV2等为免疫原
*
3、控制继发感染
PCV2经常与猪蓝耳、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和肺炎支原体等病原混合感染,加重疾病严重程度。因此,要重视这些疾病的免疫预防或药物预防。
二、细小病毒 *
PPV所致的繁殖障碍是世界养猪业面临的问题,一旦病毒侵入易感猪群,发病率非常高。 *
只发现一个血清型。单分子线状单股DNA *
猪细小病毒易引致慢性排毒的持续性感染。 *
检测血清抗体诊断价值不大。 *
在流行的高热病中的检出率比较高。 1、致病特性 *
主要特征:初产母猪发生流产、死产,胚胎死亡、胎儿木乃伊化和病毒血症,而母猪本身并不表现临床症状,其他猪感染后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2、主要症状特点 *
30天内胎儿感染病毒后死亡并被吸收。 *
30~50天之间感染时主要出现木乃伊胎。 *
50~60天感染时多产死胎。 *
60~70天感染时出现流产。 *
70天后感染的多能正常产仔,但仔猪带毒。患病较轻,并产生免疫应答。 *
近年来发现,猪细小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后,可促进圆环病毒症状的出现。 3、免疫 *
初胎母猪配种前2个月免疫一次(必要时可在一个月后加强免疫)可获得坚强的保护。 *
灭活苗,弱毒苗 *
初胎母猪产后10~14天补免一次。(配种前半个月左右) *
现在有些场每年免疫一次。(空怀期) *
注意:怀孕阶段最好不用弱毒苗 为什么抗体监控也可以检测感染? *
对未免疫的疾病进行抗体测定可了解疾病的感染率 *
有些基因缺失疫苗免疫后可以直接区分感染和免疫抗体 *
有些感染抗体往往具备水平更高、抗稀释能力强 *
感染可以造成抗体水平不正常---偏离正常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