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03|回复: 0

[水产] 湖北潜江:废弃龙虾壳中淘金百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5 09: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11158319810.jpg

2010111583114397.jpg

  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化后的产物,是自然界唯一带阳离子的天然活性多糖。

  被当作废弃物扔掉的小龙虾虾头和虾壳,含有和蛋白质、维生素同等重要的“人体第六生命要素”——甲壳素。有“中国小龙虾之乡”美誉的湖北潜江,独辟蹊径,首创“校政企”三方合作模式,打造“世界甲壳素之都”。

  从“小龙虾之乡”到“甲壳素之都”

  小龙虾身体的70%是虾头和虾壳,这些不能被直接吃掉的部位,蕴藏着更为广阔的市场。

  潜江小龙虾养殖面积达18万亩,产量3.8万吨,占湖北小龙虾出口的65%以上。中国化学会甲壳素专业委员会主任、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杜予民介绍,虾壳中可提取甲壳素,甲壳素在医药保健、生物环保、食品饲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

  这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在6日召开的第二届国际和海峡两岸甲壳素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国甲壳素科学技术会议上,没人能说清楚,甲壳素产业在全球有多大的市场。

  不过,湖北省的目标是:到2012年,潜江甲壳素产业经济总量达20亿元,初步建成国内甲壳素创新产品制造中心、商业中心和研发中心;2020年,潜江甲壳素产值有望突破220亿元。

  “校政企”模式让同行眼红

  “湖北省对甲壳素产业的支持,让我们眼红啊。”江浙澳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詹金明说,自己的公司有十余项专利,每年营业额一两个亿,但政府支持不够,很难做大做强。

  湖北举全省之力打造甲壳素产业,让江浙地区的企业家羡慕不已。

  去年以来,省委书记罗清泉3次对潜江甲壳素深加工项目做重要批示,要求“把甲壳素这一新兴产业迅速做大做强。”

  今年2月,武汉大学到潜江调研,提出开展“校政企”三方合作,以潜江市为中心,建一个甲壳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一个甲壳素联合实验室。初步确定由杜予民牵头,潜江市小龙虾加工企业、甲壳素生产企业、产品应用企业共同参与,建立甲壳素产业技术联盟,制订了技术路线图和发展规划。

  目前,全国最大的甲壳素深加工项目在潜江市华山水产公司建成投产,创造了废弃虾壳回收利用的农业循环发展模式。该公司有望明年在中小板上市,其IPO募资投向,主要是11个甲壳素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潜江市将用5至8年的时间,建设220亿元产值的甲壳素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实现小龙虾产业由传统农产品加工向生物高新科技产业转型。

  三大困局待破解

  不过,在杜予民等业内人士看来,甲壳素产业要青云直上,必须破解三大困局。“首先是技术瓶颈。”杜予民教授坦言,甲壳素侧重于基础研究,是“技术发明”专利而非“新型实用”专利,所以完成工艺化和工程化需要一个过程。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授马腾表达相同的看法,从实验室到产业之间,需要跨越巨大的死亡之谷。

  其次,甲壳素提取所需原料是一个不小的困扰。目前全国年产甲壳素2.6万—3万吨,只有10%来自小龙虾壳,其余都来自海产品。这些壳原料大量依靠从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进口。

  杜予民说,华山水产有意在武汉设立3个回收站,收集各个餐饮点的虾壳。不过,武汉餐饮店多而分散,储存和运输都大大增加了成本。眼下,杜予民正在做生物培养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的研究。

  第三个困局是生产效率,即从原料中提取虾壳素及其衍生品的效率还有待提高,至少还有10%的提升空间。

  文章来源:楚天都市报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8 06:5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