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公元前1世纪就有因食用霉变的谷物引起某些疾病,导致孕妇流产、畸形的记载。霉变的饲料可使家畜的生长减缓,出现畸胎或死亡。霉菌毒素(Mycotoxins)是霉菌(Fungi)所产生的代谢物质,它能导致人体、动物、植物或微生物引起自然性的、有毒害性的、生物学上的改变。该毒素可存在于霉菌的孢子或叶状体内,也可以被分泌到霉菌所赖于生长的基质中。如果这些基质是农作物、饲料、种子、谷粒或食物,那么动物食用这些基质后,将会有临床症状或潜伏性的非临床状况发生。而且由于霉菌毒素的中毒会导致动物对传染病病原的易感性增加,甚至一些对健康动物不具有感染力的病原也会因霉菌毒素中毒而发病。 据王若军对中国饲料及饲料原料受霉菌毒素的调查可知,饲料霉菌毒素污染最严重的是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简称F-2毒素、呕吐霉素(Vomitoxin)和烟曲霉毒素(Aspergillux toxin)。 由于种猪对玉米赤霉烯酮特别敏感,这已成为现在猪场种猪繁殖障碍的隐形杀手。本文就玉米赤霉烯酮的特性及其对种猪的影响加以说明与讨论。 1、危害 玉米赤霉烯酮是由禾谷镰孢霉菌(Fusarium graminearum)产生,它是一种生长在玉米、高梁和小麦上的具有雌激素作用的霉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取代的2、4-二羟基苯甲酸内酯,其结构与牛用合成代谢剂玉米赤霉醇相似。 临床症状随接触剂量和猪年龄不同而异。据试验,6周龄的小母猪每天喂给5mg的F-2毒素,第5天和第7天便可见阴户、乳房和乳头肿大,阴道脱出,子宫明显胀大及卵巢显著萎缩和外八字腿。 而后备母猪对F-2毒素最为敏感。在(0.5~1.0)×10-6低含量下即可造成假发情和阴道脱垂或脱肛(Blaney 和Williams,1991)[1]。卵巢发生机能性障碍,主要表现为卵巢发育不良及卵巢内分泌紊乱而导致配种年龄时不发情、发情不明显、屡配不上和和流产。含1~5×10-6的玉米赤霉烯酮的日粮可引起初情期前的后备母猪外阴道炎,其特征是外阴和阴道肿胀和水肿,乳房早熟性发育。常发生里急后重,偶尔导致直肠脱垂(Carson,1986)[1]。 玉米赤霉烯酮对性成熟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与其对初情期前后备母猪的影响完全不同。与其他雌激素一样,玉米赤霉烯酮对猪具有促黄体作用,如果给处于发情中期的母猪饲喂含(3~10)×10-6玉米赤霉烯酮的日粮,则可引发休情期。在发情第6~10天或第11~15天,饲喂20×10-6,其配种间隔延长。但只要F-2毒素从饲料中除去,通常这些母猪在30天之内会恢复发情、再配种以及生产正常的仔猪。 饲喂高浓度玉米赤霉烯酮日粮的母猪,其每胎产仔量较少。于交配后7~10天,给怀孕母猪饲喂1×10-6玉米赤霉烯酮的饲料导致11天时囊胚轻度退化,13天时囊胚进一步退化,个别胚胎存活时间明显不超过21天。饲喂含22.1×10-6玉米赤霉烯酮日粮,引起种母猪黄体减少,卵巢重量减轻,存活胚胎减少,分娩死仔数和流产次数上升(Kordic等,1992)[1],且饲料毒素引起的流产具有蓄积性(胎次越高,危害性越大),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F-2毒素对胚胎发育的危害期是在配种后的7~10天,当早期怀孕母猪摄食F-2毒素饲粮后,由于胚胎的损失,不但繁殖效率会降低,而且这些母猪需要数月后才能再发情而再配种。 据姚礼辉实验,某猪场于2000年4 用20日至5月10日先后出现11头怀孕母猪在配种后18~30天流产,母猪在流产前食欲正常,体温也正常;同时在选留的后备母猪阴户流出灰白色脓样物(俗称阴道炎),且从2000年3月份开始,部分后备母猪屡配不孕。对出现阴道炎的小母猪2头,屡配不孕的后备母猪2头进行屠宰,主要检查生殖泌尿系统。发现如下的病理变化:①、泌尿系统出现异常,膀胱底黏膜积聚一层黄色有粗糙涩感的分泌物;同时阴道穹部位也有粗糙涩感的分泌物。②、生殖系统发育不良,卵巢过小(只有3克,正常的为5-9克)或者出现卵巢囊肿。引起此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母猪饲入被F-2毒素污染的饲料,经抽样检测,怀孕母猪料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含量为50×10-9。 摄入被玉米赤霉烯酮污染饲料的母猪所产仔猪的外生殖器和子宫肥大。曾接触毒素的母猪奶中含有玉米赤霉烯酮,它们会对仔猪产生雌激素作用(Palyusik 等1980,Dacasto等,1995)[1]而且仔猪吸吮这些乳汁会导致生长缓慢,甚至于拒食而死。未死而残存者,大约要到10~14天日龄才恢复正常。猪哺乳初期雌激素分泌过多综合症包括受孕率降低,屡配不孕母猪增加,一窝仔数减少,死胎数增加。在离乳前两周和离乳后63天母猪饲喂 (50~100)×10-9的F-2毒素饲粮,母猪会呈现持续性发情。哺乳期最后14天母猪饲喂10×10-6的F-2毒素饲粮,从离乳至再发情的配种间隔则呈现延后的现象。 表1. 母猪配种后3~34天饲喂污染F-2毒素对黄体及胎儿的影响[3] 公猪食入含玉米赤霉烯酮的饲料后包皮增大、水肿,青年公猪性欲降低,睾丸生精细胞上皮细胞的变性,最后形成精子发育不良和不孕,生精细管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等。而未成熟小公猪会造成体重下降。 2
中国饲料受F-2毒素污染的情况 饲料由于含有不同谷物及丰富的营养素,因此较易受霉菌污染及传播。玉米赤霉烯酮的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其相对湿度为80~90%。而且一般谷物极易在生产过程中,收成、加工、运输、储藏等条件下污染霉菌。 表2.
饲料和饲料原料被F-2毒素污染的情况[4] 注:①根据中国国家有关规定,玉米赤霉烯酮最高限量为100×10-9。② 欧洲规定玉米赤霉烯酮的标准是500 ×10-9,实际生产中的含量是50×10-9(因霉菌毒素之间会产生相乘作用)。 四、玉米赤霉烯酮的检验和吸附 有许多方法可分析饲料中的不同毒素。但是这些方法不但昂贵而且费时,最普遍应用的检验方法是HPLC(高效液相层析法)和ELISA(酶联免疫法)。HPLC被认为是最精确的方法,但其设备相当昂贵(约美金40 000元)且需有经验者操作。ELISA之检测较便宜、快速、容易,但准确度较差。 许多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找出将已受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及原料解毒的方法,以确保安全饲料的继续供给。目前,主要是采用生物处理和吸附法。有些物质具有毒素结合力,其中最被广泛使用的是粘土矿物质(水合钠钙铝硅酸盐或HSCAS)。Philips等(1987)[5]报道了水合铝硅酸类物质的体内和体外实验中所表现的吸附性能。他认为水合铝硅酸类物质是动物胃肠道的一种螯合剂,通过形成螯合物而吸附毒素。但是一般水合钠钙铝硅酸盐对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效果极差,只有专业性的种用吸附剂,如MYCO-AZ(霉可脱-AZ) 的吸附效果理想(见表3)。 本实验结果表明,F-2毒素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存在着影响,而添加霉可脱-AZ之后能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表3. 添加专业种用型吸附剂(霉可脱-AZ)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2] | | | | | | | | | 霉可脱-AZ型可使经产母猪断奶后7天内的发情比率提高20% | | | | | | 霉可脱-AZ型可使初产母猪断奶后7天内的发情比率提高21.1% | | |
注:①饲料中霉菌毒素F-2的水平是100×10-9。
②霉可脱的添加剂量是0.5kg/T。
③S1表首个泌乳期后的初产母猪2000头。
④S2表2个以上(包括2个)泌乳期后的初产母猪2000头.
⑤此为美国动物特殊营养品公司提供的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