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ongjs2101 于 2010-11-13 18:08 编辑
我这里有测氟含量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其实测磷酸氢钙氟含量有多种方法,这是其中之一。
磷酸氢钙中氟含量的测定 (1)试剂与溶液
盐酸(GB 622—65):分析纯,0.1N;
氢氧化钠(GB 629—65):分析纯,0.1N;
高氯酸(GB 623—65):分析纯或硫酸(GB 625—65):分析纯;
硝酸钍(HGB 3277—60):分析纯;
氟化钠(HGB 3163—60):分析纯;
茜素红(HGB 3381—60):0.1%水溶液指示剂;
硝酸钍溶液0.1%:称取1g硝酸钍Th(NO3)4·4H2O溶于适量水,稀释至1000mL。
氟化钠标准溶液(每毫升含氟0.1mg):称取在150℃干燥至恒重的氟化钠2.2105g(称准至0.0002g),溶于水中,准确稀释至1000mL,存于聚乙烯瓶中备用(此溶液每毫升含氟1.00mg) 用时将此溶液稀释10倍,使成每毫升含氟0.10mg的标准溶液。
(2)蒸馏装置:如图1
a.电炉
b.蒸气发生器:2000mL平底烧瓶,出气口用一橡皮管和克氏分馏烧瓶的两孔塞与玻璃管相接。
c.安全管:内径4mm、长1000mm的玻璃管。
d.放气管:带有玻璃活塞。
e.螺旋夹子。
f.橡皮管。
g.两孔橡皮塞:一孔插入一支200℃温度计,一孔插入一内径为4mm
的玻璃管,两者均需浸入溶液中。玻璃管的另一端伸出橡皮塞30mm,温度计的125 ℃以上的刻度需在橡皮塞面以上(如图1角上放大的图样)。
h.250mL的克氏分馏烧瓶,支管和冷凝管相连。
i.直形冷凝管:管长400mm,下端接一羊角管。
j.250mL容量瓶。
k.电炉:为便于控制蒸馏液温度,可附接一调压变压器,使电炉保持一定温度。
(蒸馏装置图详见文末附图之“图1 蒸馏装置”,因论坛不能直接上传图片,只好截图上传)
图 1 a、k—电炉;b—蒸气发生器;c—安全管;d—放气管;e—螺旋夹子;f—橡皮管; g—两孔橡皮塞;h—克氏分馏烧瓶;i—直形冷凝管;j—容量瓶 (3)测定手续
称取1g试样(称准至0.0002g)置于克氏分馏烧瓶中,放入碎玻璃十余片,塞上两孔塞,按图1将克氏分馏烧瓶和冷凝管相接(此时和蒸气发生器不用连接)。在蒸气发生器中加水1000mL,塞好瓶塞,加热至将近发生蒸气时从两孔塞的玻璃管中用移液管或滴管向克氏分馏烧瓶中加入40%高氯酸15mL(或加水及硫酸各20mL及少许硫酸银),接上通蒸气的橡皮管(此时螺旋夹尚未打开),摇动克氏分馏烧瓶并加热之,待瓶内液体温度达135~140℃( 用硫酸时温度为140~150℃),打开螺旋夹,调节蒸气的通量,使瓶内液体保持一定体积,蒸馏馏出液用250mL容量瓶承接。整个蒸馏过程中都要严格控制上述蒸馏温度。至馏出液约为200mL时停止蒸馏,拨除通蒸气的橡皮管,用水冲洗冷凝管,并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取100mL比色管两支,甲管加入50mL蒸馏水,乙管用移液管吸入50mL馏出液(含氟量在0.7mg以下),各加0.1%茜素红3滴,用0.1N氢氧化钠滴加至溶液刚变红,加0.1N盐酸1mL。用0.1%硝酸钍溶液滴定乙管中之溶液至显微红色,用水稀释至100mL(滴定时用玻璃搅匀管中之溶液),记录所耗硝酸钍之体积。在甲管中加入与乙管所耗相同体积的硝酸钍溶液,用水稀释至近90mL,而后用标准氟化钠溶液滴定至红色逐渐消退至和乙管相同之色泽(自上向下目测,管底衬有白纸),此时两管液面高度需相等,记录所耗氟化钠溶液之体积。
氟含量(%)按下式计算:
(公式详见文末附图之“氟含量(%)换算公式”,因直接上传公式会导致格式散乱不便观看,只好截图上传)
式中:V─ | 氟化钠溶液的用量,mL | G─ | 称取试样的重量,g | (4)本方法平行测定的允许差数在0.01%以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