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65|回复: 1

[家禽] 广西“鸡蛋工程”、“免费午餐工程”提高贫困县农村学生营养纪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2 10: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免费营养餐情暖壮乡娃

——广西提高贫困县农村学生营养纪实


  ■通讯员 周仕敏 本报记者 宋潇潇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吃了鸡蛋,考试不得零蛋”、“每天一个蛋,进步不会慢”,如今,这样的顺口溜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已是家喻户晓。当地陇穷小学学生韦光明的家长兰艳梅说:“我们长期在外打工,无法确保孩子的营养,即使在家,也没办法保证每天给他吃一个鸡蛋。政府给孩子免费提供鸡蛋,让我们放心了。”

  为改善贫困地区青少年营养状况,近年来,广西百色市田东县针对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推广“鸡蛋工程”,柳州市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免费午餐工程”,这些措施有效改善了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

  “一个鸡蛋”改善学生营养

  早在2008年年底,田东县政府就开始酝酿如何为农村学校做点实事,最后落在了孩子的营养问题上。让孩子每天喝杯牛奶或豆浆?但牛奶和豆浆的保质期难以确定,当地又无法天天检验,万一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好心可能就做成坏事了。田东县政府考虑到鸡蛋方便保存,营养也丰富,决定每天让学生免费吃一个鸡蛋。

  从2009年3月起,田东县全面实施“鸡蛋工程”,确保每个寄宿学生每天都能吃到一个鸡蛋。

  为确保品质,田东县政府统一购买鸡蛋。学生除了星期一午餐时吃鸡蛋外,其他4天都是早餐时吃鸡蛋。

  作登中心小学的后勤人员每天将鸡蛋分放到10多个改装的食用油壶里。壶上面标有编号,每个学生宿舍的室长负责拿回宿舍分发给室友。“同学们都知道这是政府给我们买的鸡蛋,鸡蛋有营养,吃了以后身体更健康,学习就更有劲了。”作登小学三年级学生黄文婷说。

  “农村孩子体质较弱,身体偏瘦,营养不良是常有的,但自从学生每天吃到一个鸡蛋后,孩子们最明显的变化是脸色变好了,上课精力也更加集中了。”陇穷小学教师赵克说。

  质量和公平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关键词。从让孩子“有学上”到“上好学”,教育正发生着革命性变化。

  据介绍,“鸡蛋工程”每年补助200天,共补助84万多个鸡蛋。2010年“鸡蛋工程”的范围已扩大到田东县乡镇中心小学,共有74所学校的7095名学生受益,县财政支付鸡蛋的费用达64万元。

  免费午餐惠及10万学子

  人们常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柳州的农村学生却吃到了营养丰富的免费午餐。

  过去,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乡岑旁村有个传统:每天临近中午,岑旁侗寨的学生家长要轮流挑10多个饭篓,翻山越岭给在乡中学读书的几十名孩子送午饭,风雨无阻,一送就是23年。这个传统在2008年9月柳州市实施“免费午餐工程”后终于停止了。“如今有了免费午餐,我们可以放下送饭的担子安心搞生产了。”全村人高兴不已。

  柳州市“免费午餐工程”得到了自治区领导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融水苗族同胞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山歌唱道:

  免费午餐暖人心,免费午餐惠农民;中午从不吃冷饭,热饭热菜放心吃。上学不用包午饭,不用停工送饭行;党的政策这样好,娃崽读书更应勤……

  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融安是自治区级贫困县。由于长期就酸菜下饭,甚至生水泡饭,山区学生普遍营养不良,个子矮小,许多孩子的午餐问题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这一情况引起了柳州市委、市政府关注,经过反复研究,柳州在2008年将“免费午餐工程”纳入市10大民生工程。

  当年,三江、融水、融安3个县县城所在地以外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属于农业户口的学生,都享受到了免费午餐。免费午餐的标准为每个学生每餐2元,每学年享受免费午餐的天数按学生实际在校天数计算。

  3个县实行免费午餐的学校和教学点共753个。对于50人以上的学校和教学点,各县安排专项经费,通过改建、新建或扩建食堂实行集中开饭,为学生提供免费午餐;对于50人以下的学校和教学点,采取两种方式供应午餐:学校购买面包、牛奶等成品发给学生当午餐,或者将午餐费用发给老师,让学生到老师家里就餐。

  至2010年春季学期,柳州市进一步将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纳入免费午餐实施范围,“免费午餐工程”全面覆盖柳州市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户口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受益学生达10.3万人。

  为保证“免费午餐工程”落到实处,柳州市及3县成立了由教育、财政、民政、卫生等部门组成的免费午餐管理办公室,加强免费午餐资金的监控和管理。柳州市要求这些学校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积极改善食堂条件,实现卫生达标,加强对食品采购、保管、制作、供给等各个环节的监控,保证午餐质量,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学校也尽量根据食谱制作免费午餐,保证学生餐餐有肉菜,荤素合理搭配。

  “免费午餐工程”实施两年来,每天涉及10万名学生就餐、20万元资金管理,柳州市各部门通过细致的工作把这项民心工程做到了实处,为贫困山区孩子“吃饱饭、上好学”提供保障,解决了他们的上学之忧,巩固了“两基”成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

  融水苗族自治县四荣乡四合小学自2008年开始实施“免费午餐工程”以来,坚持搞好食堂安全卫生工作。“学生患肠道炎、胃病的少了,特别是以前学生常患的败血症也基本上消除了。由于体质强健了,学生成绩也提高很快,2009年20名学生参加‘小升初’考试,有7人考上县民族中学。”四合小学校长罗燕花说。

  最高兴的还是学生。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上富小学四年级学生梁柳媚家离学校有近80分钟的路程,平时上学,她每天只吃早晚两餐饭。今年3月1日起,“免费午餐工程”实施范围扩大到柳城县古砦乡,她和班上其他20多个住得比较远的学生每天都能正常吃饭了。

  学生韦秋艳告诉记者:“我父母都外出务工,家里留下老奶奶和我,每天放学回家,我经常吃冷饭菜,以前我常生病,体质很差。这几个学期以来,我在学校吃免费午餐,饭菜可口,营养丰富,学习也有精神了。”红水乡芝东村民贾庆光说:“我女儿能在学校享受免费午餐,真得感谢党的好政策。她现在吃得好,也长高了许多。”

  柳州市教育局局长撒忠民认为,实行“免费午餐工程”后,直接减轻了贫困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对“控辍保学”起到了积极作用。以2008年秋季学期为例,实施“免费午餐工程”仅1个月,柳北3个县共有学生692人返校,其中三江县365人、融安县18人、融水县309人。2009年秋季学期至今,3个县学生的返校率较以往均有较大提升,许多随父母进城务工而到外地就读的学生也返回原籍就读,“两基”成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提高。

  广西教育厅厅长高枫说,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的要求。“鸡蛋工程”和“免费午餐工程”,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让广大贫困地区学生和家长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它为万千贫困家庭孩子解决了缺乏营养之忧,让他们安心学习,也使农村教育得到了发展。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12-10 06: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其它的地方如果学习一下更好.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1 19:54,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