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02|回复: 1

[饲料] 国内玉米价格可供下跌空间十分有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1 10: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月上中旬以来,国内北方主产区玉米已基本完成收获,但农户惜售心理十分强烈,以致市场收购价格普遍出现上涨,部分地区涨幅明显。但与价格上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用粮主体玉米收购量的不断下滑,而贸易商每日外运的数量却远远高出收购量。预计后期国内玉米价格可供下跌空间将十分有限,具体分析如下:
  一、北方产区玉米收购价格普遍走坚
  随着目前北方新季玉米收获的陆续完成,多数用粮主体已经开始展开对新粮的收购,尤其在东北地区用粮企业抢粮的现象更加凸出,饲料厂、深加工企业和各级贸易主体在当地玉米收购市场上各显“神通”。截至目前,东北一些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已经全面展开对新玉米的收购活动,开秤价格基本在1750元/吨上下,较去年同期普遍大涨约300元/吨,但收购依然不易。而在关内产区,贸易商和加工企业为增加玉米收购量,也普遍对价格进行上调。其中,山东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价的涨幅多在10-20元/吨。
  二、新粮上市量同比大幅减少
  按惯例,目前正是新粮上市量放大之时,但今年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情况,即:随着产区玉米收割临近尾声,各收购主体开始陆续进入市场,虽然新粮开秤价较去年同期大幅高开,但日收购量却较去年同期明显萎缩。究其原因:一是今年北方玉米播种普遍推迟,以致新粮收割上市时间相应延后;二是新粮收获上市期间,部分地区天气不佳,不利于玉米的降水脱粒;三是由于农民售粮习惯改变,加上经济条件改善,多数农户对新玉米的期望值高,尤其是去年新粮上市后玉米价格一路上扬,使其惜售心理十分强烈。正是由于这几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才导致今年新玉米上市量大幅减少。
  三、产区农民持粮惜售心态与日俱增
  虽然近期北方产区玉米收购价格普遍有所上涨,但价格的上调并未引起农民的重视,反而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了持粮观望,究其原因:第一,生产成本提高,尤其是人工费用的明显增加导致了农民对玉米价格预期的抬升;第二,今年国家对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都进行了上调,作为三大粮食品种之一的玉米,多数农民对其后市的价格仍存有期望;第三,农民吸取了近几年的玉米销售经验,认为早卖不如晚卖,越到后期玉米价格越高;第四,随着农民家庭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多数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不再单纯依赖于卖粮收入;第五,据悉,部分地区的有关部门也为农民自己保管玉米创造了有利条件,且鼓励农户销售干粮,这也导致当前市场潮粮上市量的明显减少。
  四、市场需求旺盛或推动玉米价格继续上涨,但企业收购形势依然令人担忧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目前北方产区当地饲料养殖和工业加工对玉米的需求十分旺盛,但由于农户惜售的影响,新玉米上市量十分有限,加上南方饲料企业和国有粮食企业的陆续入市,预计今年北方玉米收购将呈十分火爆的场面,多元化主体提价争粮的情况可能十分普遍。虽然多数市场主体预计新粮的收购价格将会在目前的基础上继续上涨,但在市场收购价格不断上涨的同时,后期企业的收购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一些价格相对偏低的企业甚至可能面临无法上量的窘境。
  综上所述,尽管我国玉米迎来了恢复性增产的一年,但是受四季度供应节奏偏慢以及市场需求旺盛的影响,国内玉米期、现货价格仍然将会保持高位或振荡上扬的态势,即使进行调整,可供下跌的空间也十分有限。虽然后期倘若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可能会给玉米市场带来一定的波动,但不会改变其中长期向好的大趋势。在价格逐步抬升的同时,各级用粮主体收购量的变化也值得关注。

(作者:未知 来源:中华粮网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1 11: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玉米降不下来,存玉米是饲料企业重中之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1 16:3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