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11|回复: 3

【 济心斋 】心斋的由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9 15: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穆然 于 2010-11-9 16:36 编辑

    从仪式上来说,要沐浴、斋戒、正襟危坐、焚香敬神等;从本质上来说,其实是借助这些繁琐冗长的仪式,诱导求卦者排除私心杂念、爱憎利欲等不良情绪,进入一种虚静自然的状态。

这种状态在《系辞》中叫“洗心”,在《庄子》中叫“心斋”,意思都一样。比如,《庄子·人间世》讲了这么个故事:


颜回要到卫国去做官,临行前向老师辞行、请教。孔子就说:“你先斋戒清心,然后我再告诉你。你心气这么足,那容易听进去我的话?即使能听进我的话,不斋戒清心,上天也不会答应的。”


颜回说:“我家境贫穷,已经好几个月不饮酒、不吃荤了,这样可以说是斋戒了吧?”孔子说:“这是祭祀前的斋戒,并不是‘心斋’。”颜回就问说:“那什么是‘心斋’呀?”


孔子说:“你必须拼除杂念,心里专一,不用耳朵去听,而用心去领悟;不用心去领悟,而用凝寂虚无的意境去感应!耳朵的功用仅只在于聆听,心的功用只在于与外界事物交合,而凝寂虚无的心境才能应待宇宙万物,大道才能汇集于凝寂虚无的心境。虚无空明的心境就叫做‘心斋’。”


颜回说:“我没有领教‘心斋’以前,是一个真实的颜回;领教了‘心斋’以后,好像颜回我这个人不存在了。这可以叫做虚无空明的境界吗?”孔子说:“可以了。如果排除外界的干扰,使耳目感官专注于内心,那么鬼神都会来依附你那空明的心宅,何况是人呢!”


这个故事当然是虚构的,但却揭示出《易经》为什么能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的原因。


首先,进入这种心理状态时,会唤醒我们的潜意识。而这种潜意识,是与整个宇宙生命的潜意识相通,有一种使我们回到生命本初的感觉,因而有可能使我们看到问题的深层。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尔·G·琼曾深有体会地说,他潜心研究《易经》许多年,经常在一棵古树下一坐几小时,先提出问题,再从《易经》中寻找答案。《易经》从来没有使他失望,得出的答案总是令人感到惊奇。



再就是,进入这种心理状态的人,是很容易接受暗示的。从施受的角度上来说,暗示分自我暗示、他人对暗示;从效果上来说,又分恶性暗示、良性暗示。暗示的力量有多大呢?


赵本山、范伟、高秀敏合作表演过一个小品——《卖拐》,家喻户晓。本来什么病也没有的“范厨师”,在“大忽悠”的一再忽悠、暗示下,最后居然成了瘸子。这是一个恶性暗示的典型例子,我们再看一个良性暗示的例子。


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有一篇名作,叫《最后一片叶子》,小说中描写,一位女青年出外谋生,饱经磨难,饥寒交迫,贫病交加,病倒在一家旅店中。


由于感到前途涉茫,加上冬天来临,女青年的心情格外抑郁、颓废,如同窗外对面墙壁上一株老朽的常青藤:枯叶一片片地坠落。随着藤叶的不断飘落,这位姑娘莫名其妙地相信:当藤上最后一片叶子坠落时,她的生命也就结束了。


同住这个旅店的,有一位贫穷而善良的老画家,为了挽救这位姑娘的生命,经过几个长夜的努力,在常青藤边上画了量片绿叶,不像长在藤上的叶子一模一样。而老画家的举动,那位姑娘并不知情。


当她每天早上探视对面墙上的常青藤时,看见那些“绿叶”始终顽强地生存着,任凭风吹雨打总不飘落。这给了她极大的暗示。她的心情因此大为乐观,身体居然奇迹般地一天天好起来,最终一跃而起,充满信心地去开拓新的人生天地。


中医就经常运用这种暗示方法,通过作用于人的心理、精神,由心理、精神进而影响到生理,来达到“移精变气”的治病目的。比如《江西通志》中有这样一个医案:


明代有一贵人患眼疾,性情又非常暴躁,希望眼疾能够迅速痊愈,但是久治不愈,更加上火,于是频繁地更换医生,后来又请当时的名医杨贲亨诊治。


杨贲亨说:“你的眼疾可以痊愈,只是服用药物过多,药物的毒性已经进入左腿,不久毒性一定发作,我很是为你担心呀!”说了这番话以后,杨贲亨就走了。


听了杨贲亨的话,这位贵人很是担忧,将心思转移到他的左腿上,经常抚摩,唯恐毒性发作。但过了几天后,并没有出现左腿药毒发作之事,眼疾却逐渐痊愈了。


这位贵人因此责备杨贲亨的话不灵验,这时杨贲亨才给他解释说:“你的性情急躁,盼望疾病速愈,经常持镜自照,心思全在眼睛上,这样反而引火上炎,眼疾怎能痊愈呢?因此我故意使你将注意力转移到腿部,引火下降,这样眼疾自然痊愈了。”


当今社会,各种暗示越来越多,让人们常常被纷纷扰扰的东西迷糊了自己的心志,不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慢慢认为大多数人都做就是对的,失去了自己心中的一杠秤。物质越来越丰富,精神越来越贫乏,物质已渐渐失去了为精神服务的作用,我们都沦为了奴隶。


庄子详细观察人的情绪变化,列出了十二种:喜、怒、哀、乐、虑(忧虑)、叹(叹息)、变(反复)、恐(恐惧)、 姚(轻俘)、佚(放纵)、启(张狂)、态(作态)。

  
    人心排斥卑下而争求上进,在上进卑下之间憔悴不堪;.....躁进时热如焦火,退却时冷若寒冰。变化速度之快,顷刻间可以往来四海之外。没事时,安静如深渊;一发动,远扬于高天。激荡骄纵而难以约束,就是人心。


    庄子说到“形如槁木,心如死灰”一语,就是要我们排除身体的欲望与心智的执着。术语叫做“心斋”。人的心可以处于四种状态:一是经验的主体,随着感觉与人互动,完全身不由已;二是计较的主体,总是与人比来比去,生出贪念与执着;三是反思的主体,可以收敛反省,凌空观照自已的处境;四是超越的主体,显示空灵自在的智慧。


所谓心斋,就是排除前两种状态,入第三种状态,再向往第四种境界。关键是一个“虚”字,让心如死灰,有如守斋之后的一片澄明,因为只有在“虚”之中,道才会展现出来,无得无失、无往无来、无利无害。庄子说:“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房间空虚,自然明亮,吉祥也将止于其中。

人的生命结构可以分成三层:一是有形可见的身体;二是可以思考及算计的心智;三是由心斋而展现的精神。


关于处世的方法,庄子强调“外化而内不化”,一方面随着外物而变化,另一方面内心持守不变。内心与道契合,圆满无缺,自然不必变化;外表与外在言行就要配合世俗,“顺人而不失已”,“安在而处顺,哀乐不能入”。最使人神往的一句话是:“泛若不系之舟,虚而敖游者也” 。

庄子语录


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夫若是者,以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夫不可损益。

(衣襟小不能怀揣大的东西,绳子短不能汲取深的井水。大凡这样的事情,是出自命运的安排和事物的尺度,不能随意改变的。)


凡外重者内拙。

(大凡看重外在的人内在往往很拙劣)

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

(明白到不可避免的、无法改变的遭际而安然不动心,只有具有很高道德修养的人才能做到。)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臬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

(世人终生奔波于名利而不见有所作用,疲惫不堪而不知自已的归宿,多么悲哀!)
                  

       “心斋”、“坐忘”与“禅”

  当人把一切都当作身外之物,从各种欲望,是非,得失,焦虑,挣扎中解脱出来,抛弃了所有无谓的东西,心灵朴素,淡然。

  当人处于物我两忘的虚静状态,离形去知,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状态。

  当人把外缘都摒弃,不受其影响,把神收回来,使精神返现自身。

  那么,他就得到了大智慧,诠释出生命的真实和完美。

        (一)关于“心斋”

  《庄子 人间世》云:“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庄子要求我们使心灵虚而待物,这个“虚”不是说让你像白痴一样,内心空空,而是说要抛弃各种无谓的杂念,使自己的心像吃斋一样清淡。从虚到静,从静到明。

  那么,怎样才能从虚到静再到明呢?傅佩荣先生认为,我们的心如果充满各种欲望的话,它就是乱糟糟的,把所有的欲望都排除掉之后,它自然就虚了,虚了之后它自己就静下了,静下来有什么好处呢?水如果静下来,就可以当镜子用,照出一个人长什么样子。我们的心也是一样,从虚到静再到明,心若澄明的话,宇宙万物皆在我心中,我一看就看到真相。

  由此可见,“心斋”这个层次,让我们的心由虚到静到明,明白实质,得到智慧。


  在这个嘈杂而混乱的时代,利益、金钱、权利、前途等等都充斥着人们的思想和灵魂,我们奔波,我们追逐,我们争斗,直至筋疲力尽而死,世代如此。在这个短暂而漫长的过程中,无限的烦恼和焦虑长满在我们生命旅途上,嚣张而无所不在地生长着,蔓延的藤条在疯长,缠绕着我们的心,开出惊艳而诡异的黑色小花,生命结束的那一刻,映衬在一张张沧桑而苦累的脸上,一朵两朵三朵,很多朵。


  我不知道这样的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最多只达到一种效果:自我折磨,甚至害人害己。然而,很多人却乐此不疲,在自我残杀的怪圈中,歇斯底里地争取所有属于、或者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最终的结局仍是:孤独而来,孤独而去。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无谓的喧哗,像场闹剧,荒唐而可笑,悲哀而毫无意义。


  生活被搅得一团糟,每个人都没得到想要得到的,每个人都是失败者。现代人的无奈与困惑中,回荡着古代悲剧的旋律。

  莎士比亚在《麦克白》中如此绝望地写到:“人生,就像个白痴所讲的故事,充满和喧哗与骚动,却无丝毫意义。”

  人,是聪明的。为什么不能放下执著,放下虚幻的物质,放下贪念,回归最本真的自我。傲然而淡定地挺立在天地之间,充当大自然最真实的一部分,该怎样就怎样,顺其自然地与万物一起生长,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对宇宙和人生进行零距离的思考。在这种纯粹的状态之中,你思考所得,正是最本质而深刻的真相,甚至是天机。

  在我看来,“心斋”是与大智慧相连的。

  有位师傅讲了一段有关“心斋”的故事。他说,他十几岁的时候出家,刚进佛门,他的师傅就不许他再接触尘世,只许专心研读佛法。很多年以后,师傅觉得时机到了,就让他下山去弘法,广泛地接触世事。这时,他才发现,即使自己与世隔绝很多年,但却对世间的事情看得相当明白,并且是一眼看破本质。

  其实,那段闭门念经的岁月,其实就是心斋的过程,也是实现大明的一个量的积累。

  六根清净了,阻碍修行的魔障就少了,那么与智慧彼岸的距离就小了。这是显然的。


      (二)关于“坐忘”

  《庄子 大宗师》云:“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谓坐忘。”,也就是说,我忘掉了自己的肢体,摒弃了自己的才智思辨,身心似乎都不再了,而与“大道”融为一体,是为“坐忘”。这是“心斋”之外的,又一个绝妙的心灵层次。

  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还虚,由虚到静,由静到明。连贯而顺畅的层次。

  当你忘记了自己,忘记了形体的存在,忘记了外在的一切事物,事实上就说明你的身心处于最和谐的状态。


  如果,你在闭目的时候能意识到自己手、脚的存在,就说明它们出了什么问题,比如手破皮了,脚很冷,或者不舒服。如果,你聚精会神地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却能感觉到心脏的存在,意味着它跳动的频率太快了。如果,你在凌晨的时候,还在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焦虑不安,说明你一定有心事。

  而当你不再意识到所有东西的时候,就是说你身心处于和谐状态,抛弃了一切干扰和心理负担,进入一种虚静的状态。在“道”中畅游,自由自在。回归到最本真的自我。

  就像灵魂弃肉体而去,在宇宙间飘荡,越飞越远,寻到最本真的东西。,达到主客体的高度统一,也就是天人合一之境。看到蝴蝶,也分不清蝴蝶是我,还是我是蝴蝶。


  记得有首很经典的诗,叫《生活》,整首诗的内容只有一个字:网。


  是的,生活就是一张巨大而无形的罗网,很难摆脱,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在其中。我们被生活所困,我们把彼此套住,不管如何挣扎也无济于事。怎样才能逃离这张恐怖而无所不在的网,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跳出生命,自行引退。

      (三)关于禅

  禅就是真实,就是自然而然,禅与大自然同在。生活中处处充满禅机,俯首即得。“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关键的是,你要有一颗沉着明净的心,和发现真相的慧眼。禅强调的是悟。

  万物皆有禅机,未悟之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悟道之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但是,很显然,前后的山水所包含的内容却是不同的。悟道之后的山水景物与我同在,和我一体,相入无碍,这种禅心是何等的自在与超然。


   禅,如同深山中的清泉,洗涤心灵的尘埃,又如天上的浮云,让你随之飘游于天地之间,任性逍遥。

  我们不难看出,事实上,禅与“坐忘”、“心斋”如出一辙,都强调内心的淡泊和自身的超然,最后都回归到生命的本真,并且都在大智慧之中演绎出生命的完美。


  同时,禅与中国古代理学的“格物致知”也是一致的。在我看来,禅也好,格物致知也罢,都是以“坐忘”与“心斋”为前提和基础的。只有内心朴素清净,忘掉外在的一切,进入超然的虚静之中,才会顿悟得出禅机,才会致知,才会得智慧。


  人们总是奔波于白天黑夜、战场和墓地。温饱之外,物欲横流。物质生活倒是在挣扎和忙碌中得到了满足,而内心却在夜深之时,唱着寂寞的挽歌,空虚无比,渐渐地,心灵枯萎了。或许各种欲望满足了,却往往封闭了本来的智慧,归于俗物。


  拖着尸体的是谁?


  人们习惯了行尸走肉的生活。像扯线木偶,被无形的欲望操纵着,不愿退场。不去思考,不去检讨。无法抛开外在的东西,只能纠结在无止境的挣扎之中。无法开悟。这是现代人的悲哀。

   (四)胡言乱语

  淡然之中,生命是永恒的,智慧是无边的,身心是超脱的,我们是幸福的。

  本真与智慧同在。

  退出生活的罗网,沉心思考。这是出路之所在。

  我们原本都是佛,却被各种杂念遮蔽了心智,渐渐归于平庸,甚至滋生出恶孽,离佛越来越远,陷入无边的苦海之中,亿万年也无法恢复成最初的样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刻,我只能这么说了。除此之外,我还能说些什么???!!!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11-9 16: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能做到清心寡欲太难了——难也要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16: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81031 的帖子

心静自然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1 22: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呵。。。。你的境界有提升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5-20 13:1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