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911|回复: 17

樊福好博士谈继承免疫学与现代猪病的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6 09: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按:这是樊福好博士发表于《养殖宝典》上的一篇文章,文中针对目前养猪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新概念、新看法。当然,文中的观点目前国内养猪大部分无法做到,因为这篇文章对现在规模化养猪的种种操作,几乎从头至尾全部质疑了一遍。不过,把文章发在这里,其文内的种种观点供大家思考、探讨或者争辩。
  继承免疫学与现代猪病的发展
  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 樊福好
  预备知识: 为了进一步理解现代养猪业与现代猪病的演进关系,首先阐述两个重要的概念:继承免疫和免疫容量。
  亲代通过内、外环境将其免疫能力(immunility)传递给子代的现象,称为继承免疫(inheritic immunity);研究亲代通过内外环境将其免疫能力(immunility)传递给子代机理的科学,称为继承免疫学(inheritic immunology)。
  免疫系统是机体对抗内、外界感染的重要构造,免疫系统的免疫功能的形成压力主要来自于微生物世界,这种免疫功能形成机理主要包括:
  内环境:亲代携带抗体等免疫因子的直接作用,由其构成母源免疫力,并传递给子代(机理一);抗抗体的作用——机体对某一抗原(Ag) 可以产生特异性抗体(Ab1) , Ab1 上的独特型又可导致抗独特型抗体,针对外来抗原的抗体分子(Ab1)可变区上Id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Id抗体(Ab2)。Ab2具有与外来抗原相似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或空间构型,它能够在体内模拟始动抗原的作用(机理二);
  外环境:亲代携带抗原对子代的直接刺激作用(机理三);亲代所携带低剂量抗原的持续刺激所导致的免疫耐受(机理四)。其中耐受方面的形成方式主要包括:克隆去除(clone deletion): 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克隆去除;克隆无能(clone anergy) :T细胞处于无反应状态;主动抑制:指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的活化被其他潜在的抑制性淋巴细胞抑制的过程;旁路抑制(bystander suppression):调节性T淋巴细胞迁移到全身淋巴器官,直接抑制效应细胞的产生或通过释放非特异性细胞因子抑制特定器官的TH1细胞活化,阻止病理免疫反应的产生和发展。
  免疫容量(Immune Capacity):机体免疫功能的衡量指标,是一个重要的功能性概念,由抗体、补体、淋巴因子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等共同构成,但这些构成成分并不直接和机体的免疫容量正相关。
  概述
  现代化养猪业历经数十年风风雨雨地发展,各种现代化养猪的新概念和新技术层出不穷。但是,对于这些概念和技术,至今人们仍然褒贬不一,关于这些概念的争论也有愈演愈烈之势。
  简单回忆和整理现代养猪业的P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上市商品猪数量),不难看出,PSY出现逐渐衰减的趋势,这种趋势不得不引起人们深刻反思。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改变思维方式已经成为养猪业中的当务之急。
  本文将根据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生产单位的相关研究资料按照遗传育种、营养、健康管理和生产管理的顺序对这些概念进行剖析,希冀提醒人们重新思考这些概念。
  ——之杂交
  现代养猪业中广泛使用杂交技术,尤其是远缘杂交,充分利用了杂交优势,对提高猪群的日增重和饲料报酬以及改善其它的生产性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代化的养猪企业中也形成了众多的杂交配套系,杂交配套系的使用已经成了养猪业中的重要内容。
  但是,盲目的杂交,尤其是远缘杂交,对保持动物的遗传稳定性却起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作用,特别是对动物的免疫系统的稳定性破坏更大,大大降低了猪机体的免疫容量。
  所以,在进行杂交生产,提高生产性能的同时,也要适当考虑种群的稳定性遗传,尤其在选育种工作中,保持种群的单一稳定性也是重要的工作内容。
  ——之人工授精
  人工授精技术在现代畜牧业中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对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率的提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该技术在现代养猪生产中的普及和发展迅速,从而使得自然交配几乎到了销声匿迹的地步。
  采用人工授精,确实节省了一大批公猪,降低了生产成本。
  但研究发现,广泛采用人工授精,无论是公猪,还是母猪,其免疫容量均大大下降,母猪对后代的继承免疫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因此,现在在进行育种工作时,必须适当采用自然交配。在养猪生产过程中,可采用人工授精与自然交配相结合,不但促进母猪母性的产生和公猪的交配能力,而且还是一个不错的符合自然属性的选择。长期的跟踪研究发现,完全采用自然交配,PSY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并没有降低生产效率;而长期采用人工授精的农场,PSY逐年下降,反而总的生产效率被大大降低了。
  ——之背膘厚度选育
  在现代种猪选育过程中,由于背膘厚度是猪的瘦肉率的重要相关指标,所以人们不断追求猪的高瘦肉率,从而导致育种学家也不断选育背膘厚度逐渐降低的种猪。
  但研究发现,脂肪含量的降低恰恰与猪免疫力下降直接相关。所以,瘦肉率的提高与免疫力的下降息息相关。瘦肉率的增加,却导致种猪繁殖性能下降、体质变弱,从而也增加了发病率和死亡率。
  ——之配合饲料
  现代养猪生产中的另一个重要现象是全面使用配合饲料,尤其是采用颗粒料和粉状饲料,这类饲料的使用对提高饲料利用率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研究设计的不严谨性和研究方向的功利性的影响,现代饲料中确实添加了许多不该添加的物质。因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所以过多添加的物质在实践中起的效果并不如实验室取得的效果明显。反而由于累积性的结果,众多的物质损伤了猪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了猪群的免疫容量,甚至造成蓄积中毒现象的出现。我们可以戏谑地得出结论:现代养猪业中所使用的饲料存在有一定的“毒性”。
  所以重新审视现代饲料配方,适当考虑从猪的生理出发,研制既适合猪生长,又适合猪生理发育的新现代饲料是广大营养工作者的新任务。
  ——之颗粒饲料和粉状饲料
  为了生产管理的方便,现代养猪生产中广泛使用的颗粒饲料和粉状饲料也存在着潜在的危害。研究发现,使用这样的饲料,猪的消化吸收能力虽然能在短期内得到提高,但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胃肠功能反而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尤其是其大大影响亲代免疫功能对子代的传递过程。现代猪场中出现的较多的猪胃溃疡和消化不良的症状,均与猪的消化功能受到干扰有一定的关系,同时粉状饲料的使用也和呼吸道病高发有潜在的关联。现代研究发现,颗粒料和粉状料中往往带有较多的微生物污染。
  所以,必须重视液体饲料在促进猪的生长发育和防止呼吸道病中的优势地位,并且液体饲料也是仔猪、亚健康猪和病猪的首选饲喂方式。
  ——之高铜
  使用高铜饲料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饲料利用率,防止仔猪腹泻,促进猪只的短暂快速生长。但使用高铜饲料,却破坏了肠道内的菌群平衡,导致维生素缺乏症的出现。大量铜的使用不但污染了环境,也损伤了猪胃肠粘膜,尤其是大量胃溃疡的出现是现代养猪业中必须给予足够重视的问题。
  ——之高锌
  高锌饲料使用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猪腹泻的产生。与高铜使用的缺点如出一辙,菌群失调症及其后遗症成了高锌饲料使用的副产物。
  ——之抗菌促生长剂
  研究人员认为,使用抗菌物质将猪肠道内的细菌消除,就是消除了肠道消耗营养的微生物,从而使得猪可以获得更为充分的营养,生长速度更快。
  但消灭了肠道内的细菌,也同时破坏了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尤其是破坏了猪肠道内产生维生素的微生物。当猪肠道内的微生物区系被破坏以后,则影响了猪的生长发育。抗生素使用后的慢性肠炎和菌群失调症也成了威胁养猪业的一个大问题。
  现代养猪生产中一个“怪现象”就是:一方面将肠道内的细菌用大量抗生素抑制,一方面又使用微生态制剂试图将菌群恢复。
  ——之酸化剂
  酸性物质的使用是近年来养猪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环状病毒感染猪促进了酸化剂的广泛使用,为了保证猪胃肠对日粮的充分消化,人们在饲料中多添加酸性物。
  据说在仔猪饲料中添加柠檬酸、富马酸、乳酸以及复合酸化剂能减少仔猪对断奶、转群和炎热天气的应激反应,酸性物质的使用是近年来养猪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环状病毒感染的出促成了酸化剂的广泛使用。
  酸化剂虽然促进了动物的消化,但由于负反馈的作用,长期添加这些物质,往往破坏了胃的自我产酸能力,同时降低了机体的碱储,导致猪的肾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笔者曾经推荐使用柠檬酸类物质来治疗环状病毒感染的案例,现在看来确实成了我的憾事。
  在现代养猪生产中,适当推荐添加碱性(不是化学上的碱,是指含有较多钙、钠、钾、铁、镁等的物质)物质,增强胃的自我产酸能力,增加碱储,提高机体的酸碱缓冲能力,促进肾脏的排泄功能,从而进一步通过内分泌的调节改善肺脏的呼吸功能,对减少呼吸道病的产生“有百利而无一害”。
  碳酸氢钠具有调节血液和肌肉酸碱平衡,并有抗应激作用,高温天气使血液中某些离子浓度发生变化,补充电解质可以抵御热应激。添加碳酸氢钠可以提高血液的缓冲能力,添加量为0.5%。
  谨记:生命属于弱碱性。
  ——之抗应激药物
  抗应激药物,其实不外乎是一些多种维生素和电解质的添加物。这类物质的添加对于减少现代养猪生产中维生素的缺乏症有一定的作用,但过量的添加往往会影响动物的食欲,造成了生产成本的增加,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
  若添加了酸性的电解质则危害更大。
  抗应激药物的使用也要适可而止,不能盲目滥用。
  ——之激素
  使用激素的目的是为了生产的统一步调。如催产素、发情调节剂。
  但激素的使用扰乱了机体的内分泌规律,打破了机体的内分泌平衡。
  ——之血浆蛋白
  美国一家公司早年倡导了早期断奶技术,回首往事,确实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反思,该公司最初提出早期断奶技术的原意却是为了促成在饲料中广泛使用血浆蛋白粉。
  血浆蛋白的使用提高了营养,但也造成了许多新的疾病的出现。尤其是猪源血浆蛋白的使用,扰乱甚至是破坏了猪机体的免疫功能,自体免疫病和免疫紊乱的出现就不足为怪了。
  疯牛病已经给我们造成了惨痛的教训,我们不能再在这样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之“自家苗”
  中国大陆的“自家苗”,其实是偷换了概念,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家苗,充其量只是一些病损组织加上防腐剂所制造出的匀浆物,并没有经过实验室的纯培养过程,其在生产上的实际作用至今无法考证,只是人们侥幸心理的一个产物。
  但由于这种物质所造成的猪群免疫紊乱的现象给人了确切的证据,因此人们不得不怀疑2006年发生的猪群“高热”与此有联系。或者说,使用这种所谓的“自家苗”也与猪群近年来PSY下降有一定的关系。
  ——之药物保健
  为什么要实行加药断奶技术?推测该技术可以让仔猪在接触环境时,迅即将进入仔猪体内的环境中病原杀死,防止病原体侵入仔猪体内。
  这个假设通过实验室验证后,是很成功的。但经过十几代猪的生产验证,却发现仔猪的饲养难度在逐渐加大,猪的免疫容量在逐渐下降,其对疫苗的反应敏感度大不如从前。因此目前看来,加药断奶和加药保健对养猪业的威胁有许多相同之处。
  ——之加药断奶
  为什么要实行加药断奶?推测该技术可以让仔猪接触环境时,将环境中即将进入仔猪体内的病原杀死,防止病原体进入仔猪体内。
  在实验室中,这样的假设经过验证,是很成功的。但经过十几代猪的生产验证,却发现仔猪的饲养难度在逐渐加大,猪的免疫容量在逐渐下降,其对疫苗的反应敏感度大不如从前。加药断奶与加药保健对养猪业的危害有异曲同工之效。
  ——之零时免疫
  零时免疫,也称为超前免疫或乳前免疫,该做法的出发点就是为了避免所谓母源抗体对疫苗的影响。在仔猪未吮乳之前免疫,理论上看,好像避免了母源抗体对疫苗的干扰作用。但实际上,疫苗进入机体后,要经过机体很长时间的处理过程,疫苗中的抗原才能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学的反应。生物学反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跟物理化学反应那样简单。
  现在的人们往往根据疫苗接种后抗体的升降来评价疫苗的效果,其实这是非常片面的标准。在某些病原体的作用下,往往是抗体滴度越高,机体受到的损伤越严重。
  零时免疫的采用,造成了机体产生对猪瘟疫苗毒和猪瘟病毒的免疫麻痹现象,此时,猪瘟疫苗毒和猪机体和平共处,即使感染猪瘟病毒,猪也不再出现临床上可见的猪瘟症状,但这些猪只却成了长期的带毒者。这些带毒的猪对整个生产体系来说,可以说是后患无穷。
  因此,零时免疫的采用是造成中国猪病日益复杂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之随胎免疫
  随胎次免疫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给仔猪提供足够高的母源抗体。但这些母源抗体对仔猪所提供的主动免疫能力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况且随胎次免疫的疫苗也只是很少的几种,大部分环境中的病原体对猪只的危害被我们大大地忽略了。
  若是在怀孕期间给猪进行疫苗接种,则大大损伤胎盘内的胎儿的免疫系统,特别是佐剂更损伤了胎儿免疫系统的功能,出生以后的免疫功能变得更差。
  若是在夏季进行随胎免疫,则免疫效果十分不理想。春秋两季对种猪进行免疫的传统做法值得推荐。另外,对于猪瘟疫苗而言,若是在怀孕期间给母猪接种,则猪瘟疫苗毒会导致仔猪小脑发育不全而引起先天性震颤(Congenital Tremor)。
  ——之消毒
  因为免疫系统形成的压力主要来至微生物世界,所以在现代养猪生产中使用了极其大量的消毒药,虽然这些消毒药确实能消灭大量微生物,但也削弱了机体的免疫系统的免疫能力。
  当猪群发病时,进行紧急消毒是非常必要的。可是,一旦平时过度使用消毒液,不但不是锦上添花,反而是画蛇添足,有时候甚至是帮倒忙。
  ——之全进全出
  为什么要实行全进全出(或全出全进)?据推测是,此方案可以净化病原,保持环境洁净无菌抑或少菌状态。实行“全进全出“虽然短期内可以大幅度提高养猪生产的效能,但长期跟踪发现,整个猪群的免疫能力会迅速下降,一旦到了免疫临界值,则逐渐会出现生产上的发育问题和健康问题。
  尤其是在现代养猪生产中,绝对不能采用“全进全出”这样的策略去培育后备猪,因为这种做法损伤了猪的继承免疫力,使猪的免疫容量逐年降低。
  ——之断尾
  最初对新出生的仔猪剪掉尾巴,是为了防止“咬尾症”的发生。还有一种让人啼笑皆非的理由是,猪摇动尾巴消耗了大量能量,影响了猪的生长,所以剪掉猪的尾巴就更加名正言顺了。 剪掉尾巴,避免了咬尾的发生,但却造成了猪的长期的慢性疼痛,这是一种典型的削足适履的做法。实施断尾的猪,其生活力大大下降,免疫容量也被大大削弱。
  经过长期验证,在现代养猪生产中,实施断尾操作完全是多余的,甚至是错误的。当猪群真正发生咬尾的时候,应该深刻反思饲料配方和环境的影响。尤其是要充分考虑在饲料中增添盐份和碱性物质。
  ——之剪牙
  在现代养猪生产中,另外一种“削足适履”的做法是剪掉仔猪的牙齿,理由是不剪掉牙齿的仔猪在打架和吮乳时都会造成损伤。美国普渡大学的试验证明,剪掉牙齿以后,母猪和仔猪的外伤虽然减少了,但抵抗力和吮乳能力却被大大削弱了。该大学的试验还证明,如果仔猪不剪掉牙齿,母猪和仔猪确实出现了外伤,但均是一些比较浅表的外伤,伤口也会很快出现愈合。
  我们的试验还证明,只要调整饲料配方,完全可以避免过多的争斗出现,避免吮乳对母猪乳头造成的损伤。
  ——之去势
  为了保证猪群中不留作种用的公猪的快速生长,猪场对小公猪施行了阉割手术,但是,阉割可造成猪机体免疫力的下降;在实践中,人们还发现,发生猪副嗜血杆菌的仔猪以去势小公猪居多,这种现象给出的提示是,外伤性操作(去势、剪牙、断尾等)是造成猪副嗜血杆菌、链球菌和猪鼻支原体感染的重要原因。
  目前留给我们的选择只有两条:要么像欧洲国家那样取消去势操作,要么在实施外伤性操作时,进行抗生素的预防治疗和消毒。但前提是,不滥用抗生素,否则抗生素也将变得无效。
  ——之多点饲养
  为了防止不同猪群(仔猪、保育猪、育成猪和种猪)之间病原谱差异性产生,在现代养猪生产中采用了多点饲养,形成了独立的猪群、独立的病原谱,各猪群采用各自独立的饲养管理模式。
  采用多点饲养,短期内保证了猪群的健康,但各猪群之间的隔离却削弱了猪群对环境微生物的适应能力,影响了免疫系统(尤其是影响了保育猪免疫系统)的充分发育,从而影响了继承免疫的充分产生。
  ——之分胎次饲养
  由于人们在现代养猪生产中发现,初产母猪的后代往往非常难以饲养。所以养猪生产者便采用将初产母猪所产的仔猪隔离在一个非常干净的场地单独管理。在猪场采用分胎次饲养的前几年时间内,猪场的生产成绩是可以得到大大的提高。
  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往往是火上浇油,进一步损伤了继承免疫的发生。久而久之,整个行业内的猪群免疫功能逐渐下降。
  ——之分性别饲养
  有资料显示,与阉公猪相比,小母猪生长较慢,采食量较小,增重与饲料的转化率较好,而且同样体重时胴体瘦肉率较高。小母猪在消耗较少饲料的同时,其赖氨酸需要量与同样体重的阉公猪相同。采用分性别饲养可根据公母猪需要量之间的差别分别制定配方。分性别饲养不仅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而且还可以提高上市猪的均匀度,同时还可以推迟母猪上市时间。
  分性别饲养完全是从经济效益考虑无可厚非,但也有资料显示,分性别饲养并不能提高生产效率。
  ——之早期断奶
  为什么要实行早期断奶?推测是可以防止母猪将病原传递给仔猪,同时可以缩短母猪的非生产天数,让母猪的年产胎数增加,多产仔。
  但统计研究发现,早于20日龄断奶,保育仔猪的日增重急剧降低。原因:1、断奶后生长受阻的程度大;2、由于断奶后微生物区系改变,仔猪疾病发生率增加;3、接种疫苗暂时出现生长受阻。
  另外,研究还发现,过早断奶的仔猪,其生活能力和免疫能力被严重削弱,免疫容量较低。早期断奶造成断奶后仔猪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增重缓慢、腹泻等表现的早期断奶综合征。 如果母猪产后过早断奶,过早发情配种,不但其子宫不能得到充分恢复,母猪的使用年限也会随之降低。
  实施早期断奶的猪场如果出现较多的断奶后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非常棘手,难以解决,则可以考虑延后断奶日龄来尝试解决问题。
  ——之隔离断奶
  隔离断奶是早期断奶的另外一种说法。因为人们一向认为母猪是仔猪发生疾病的根源。所以纷纷采用早期断奶,隔离断奶,高床饲养,加药断奶,培育高清洁度母猪……
  但在养猪生产中,培育耐受母猪,培育高度适应环境的母猪更为重要。
  ——之限位栏
  由于长期的不正确选育,外来种猪的母性被降低,在其活动过程中很容易压死仔猪。为了降低了母猪压死仔猪的可能性,现在绝大多数猪场采用限位栏限制了母猪的运动。
  采用限位栏,不但母猪发生褥疮和肩部溃疡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同时,也降低了仔猪对母猪的继承免疫。
  ——之封闭饲养
  为了防止所谓外界病原对猪场内猪群的感染,很多猪场采用全封闭饲养,封闭程度令人惊讶。这些猪群既得不到良好的空气,也得不到充足的阳光。封闭饲养是完全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
  研究发现,只要有充足的阳光,母猪不会患子宫内膜炎和乳房炎。
  在建设新猪场的时候,建议必须考虑种猪群的运动场的建设,而且室外运动场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室内运动场。
  ——之水帘降温
  水帘降温,又称湿帘降温。采用水帘降温,可以在一定程度内降低猪舍内的温度,使人体和猪体产生短暂的凉意。水帘降温虽然降低了温度,但却增加了湿度。湿度的增加也成了猪发生多重细菌感染的另外重要诱因。
  虽然猪的汗腺不发达,但良好的通风仍然是解决夏季猪舍高温的最佳手段。保持猪舍内的通风和干燥是建设猪舍中必须优先考虑的重要环节。
  ——之空气过滤
  采用空气过滤是较新的养猪新技术,刚刚在美国兴起。但采用空气过滤将被证明是威胁继承免疫力的罪魁祸首,对养猪业的危害将在若干年后出现,而且很可能出现更大的灭顶之灾。
  ——之限制饲喂
  限饲的目的是为了限制能量摄入,保持母猪的体型,防止过肥,防止分娩障碍的发生。其实,母猪分娩障碍并不全是由母猪的不合理体型造成,而是由于运动不足造成。过度的限饲反而导致分娩障碍的产生,在现代母猪场中增加母猪的活动空间可以减少分娩障碍的产生。当然,不能提供良好运动的猪场,只能采用限制饲喂这种不得已的办法来控制母猪体型。 另外,如果母猪在妊娠期间的饲喂量不足,则可以观察到仔猪初生重减轻、母猪泌乳量下降、仔猪成活率降低以及以后母猪的繁殖性能下降。过度的限饲导致母猪产后分解自身组织也会增加母猪患溃疡和便秘的机会。
  ——之高床饲养
  采用高床饲养,目的是让仔猪远离环境,免除环境中微生物对仔猪的不断侵扰,促进猪的生长,但采用高床饲养,虽然保护了仔猪,却损害了保育猪的继承免疫力的发生。
  高床饲养是猪副嗜血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猪鼻支原体感染发生的间接原因。采用高床保育也是当前中大猪发生死亡的直接原因。
  ——之发酵床饲养
  发酵床饲养技术在全国的推广有如火如荼之势,这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现在让笔者给出评价还为时尚早,该技术对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减轻环境保护的压力和逐渐恢复猪群的免疫容量大有裨益。
  但依靠商家提供菌种,经常性补充或更换垫料,并不能降低多少生产成本。若能实现垫料中不需要补充菌种,仅仅依靠自然环境中的菌种产生发酵作用,而且实现垫料能够长久使用,则真真正正实现了自然养猪法(目前的发酵床养猪尚不能算作是真正的自然养猪法),这也为我国的养猪业找到了一种完全脱离美国和欧盟的饲养模式,不失为一件值得行业大为庆贺的喜事。
  ——之疫苗接种
  现代化养猪生产最大的特点就是按照日龄接种大量的疫苗,以此补充猪机体免疫的先天不足。大量的疫苗接种非但不能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反而导致免疫能力形成的紊乱。大量疫苗接种,猪的免疫系统不堪重负,最终疾病缠身。
  在现代疫苗接种过程中,也必须重视免疫佐剂的危害。灭活疫苗和部分弱毒疫苗的免疫接种已经造成了大量疫苗病的出现,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如口蹄疫疫苗、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猪瘟脾淋苗等。
  以猪瘟疫苗接种为例,可以完全肯定地说,中国一天不停止接种猪瘟疫苗,在中国消灭猪瘟就永远是一句空话。企业的利益远远低于行业的利益,我们不能为了几个生物制品厂的生存而损害了整个养猪业的利益。在中国经过这么多年的高密度猪瘟疫苗接种之后,停止接种的时机已经成熟。作为政府管理部门要从实际出发,从行业的整体利益出发,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停止猪瘟疫苗接种,在中国尽快消灭猪瘟,尽早加入世界无猪瘟国家的行列。
  日本和韩国当年控制口蹄疫的经验再次告诉我们,使用疫苗控制口蹄疫永远只是权宜之计,其效果之微应当引起各级畜牧管理部门的反思。
  ——之种猪与肉猪的饲养模式
  饲养肉猪是为了提供肉食品,饲养种猪是为了培育新的生物个体,是为了提供新的种猪。种猪与肉猪要采用截然不同的饲养管理方式(比如,饲养管理、健康管理、环境管理等方面。具体的饲养区别,笔者将另文探讨)。
  反思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所谓的现代养猪新技术和新手段,进行一次彻底的反思。所谓现代养猪技术的一些措施往往短时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长久下去,却遗患无穷。
  本文对这些新概念进行了评述,并无哗众取宠之嫌,也无全盘否定之意,唯愿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使我们未来的养猪业更上新的台阶。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2论坛币 +50 收起 理由
dwm8080 + 20
jieming + 3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11-6 11: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lxpx 于 2010-11-6 13:55 编辑

不知道按作者的意思,这猪应该怎么养?凡是做到平衡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6 11: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简直就是一篇唯物辩证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6 11:5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樊博士的粉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6 15: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见到哥们发的帖子了。

点评

哈哈,所以你级别比我高嘛,能者多劳,能者多得。  发表于 2010-11-6 17:01
我发的比你多哦。  发表于 2010-11-6 15:52
说实话,我有些不大爱发帖,因为觉得编辑帖子特麻烦。不过觉得有用的话题或资料一定会多多提供呐。  发表于 2010-11-6 15: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5 12: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樊福好的文章篇篇都很经典,见解独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7 09: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是由于敢说真话,樊博士获得了“养猪界的鲁迅”之荣誉称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7 09: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太多了,可怜的养猪人真的无所适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8 23: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按博士的意思,现在猪应怎样养呢?呵呵,期待博士给个明确的答案

点评

先学学怎么把自己的身子养好,自然就知道该如何养猪。天地万物运行之道都是一样的。  发表于 2011-1-20 15: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9 08: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学习,学习,再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8 04:30,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