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43|回复: 5

[饲养管理] 产奶牛如此分群是否合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31 18: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采用TMR日粮,100多头产奶牛,如此分群:
         1、高产群:日产30公斤以上的牛和新产牛
          2、中产群:日产23-30公斤的产奶牛
          3、低产群:日产14-23公斤的产奶牛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10-31 18: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待高手的出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31 19: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可以,看你的TMR日粮的制作方法是根据什么来的决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19: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奶牛的养殖,由于其周期长、生命经历的生物学变化多和各阶段的经济性状差异大,因而不同阶段对营养需要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别,所以对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制定一个比较合理的菜单(日粮组合与投给量)是奶牛饲养中既富生物学意义、又有很大经济价值的一项工作。
下面就奶牛养殖中泌乳阶段的营养与饲养工艺作一例介。
  奶牛从分娩后即进入泌乳旺期而对营养有很大的需求。而每一个泌乳期,都呈现一个抛物状的曲线,曲线的峰值往往出现在第二个泌乳月内。由于泌乳高峰期泌乳量的骤升,因此必须摄入大量的营养物质以抵补缺失,而奶牛的采食量又有移动的限度,因此,就必须提供体积相对小而浓度高的饲料。特别是较多提供能使奶牛直接消化利用的、而非通过瘤胃转化后利用的蛋白质和能量饲料。有利于泌乳峰值的提供与维持,进而有益于305天的奶量值。泌乳峰值之后,泌乳量自然减退,所补充的营养需要也随之降低,日粮浓度也可随之降低。
    对于每一头牛及其所处生理生产状态,各国、各企业都会有一个可供参考的“标准”,但对于一群奶牛,如何把奶牛群的个体区别归类,便于饲养员实际操作呢?这就需要一个泌乳牛的分类法(就是通常说的饲养工艺),实现分类(群)饲养,才能取得经济实效。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认为对泌乳牛实行分阶段饲养是一种较好的饲养工艺,现介绍如下。
泌乳期牛只的不同状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 不同的泌乳状态,可分为泌乳前期、泌乳后期和停乳期三个阶段。
    二、 不同的繁殖状态,可分为产复原期、受孕期、妊娠期和妊娠后期四个阶段。
    三、 不同的胎次,有一胎、二胎、三胎及以上成年牛之分。
    四、 不同的生产性能,按日产奶量分有高、中和低等三档。
    五、 体况,按照不同的泌乳阶段,分别可评定体况为一类(符合该阶段所要求的体膘状况)、二类(偏肥或偏瘦)和三类(太肥或太瘦)。
假设按奶牛的胎次来分类集合,这固然能满足胎次间不同的营养需求,但在面对    十几个不同泌乳状态及各阶段、日产性能和体况,很难既满足日粮组分的不同要求,又满足其对数量的不同要求。又如以日产性能或体况分组集合,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
  但若以泌乳状态与繁殖状态来划分,并将繁殖状态中的复原期与受孕期归结为复原受孕期,则可以看到,复原受孕期一妊娠期一妊娠后期和泌乳前期一泌乳后期一停乳期之间有比较相近的时间分段,因此各个相对应的阶段对日粮组分也有近似的需求。所以采用以泌乳状态之异同为主要区分手段分栏(或分牛舍)饲养的生产工艺,对不同栏(阶段)的奶牛配合以不同成份、不同浓度的组合日粮,以符合各阶段奶牛对营养和采食量的不同需要,。以此划分的阶段,对奶牛繁殖的管理也因同步而十分有利。辅以按日产奶性能和体况的不同。予以投料数量上的调节,既可以做到按奶牛的生理状态科学配方、合理投料,又有日常管理方便和可操作性强的优点。尤其当牛群遗传进展渐趋近似和饲养管理规范、牛群体况差异缩小时,以泌乳、繁殖状态为主来分群,就显其优势和方便易行。在有条件的牛群关注一胎牛的小群集合,将使本工艺得到更好的效果。这样的工艺,在上海“光明”和福建“长富”的生产实践中都已取得实效,冠其名曰《分阶段饲养法》。
    在按阶段实行分群后,又如何进行具体饲养呢?用《引导饲养法》即可收到效果。
  在分阶段内,亦可谓同处在泌乳曲线的某一段落内。在饲养实践中,若对一些正处在泌乳曲线上升段期内的牛群,按饲养标准配给的或在原实施的日日粮基础上,多付给2~5%的营养(以配合精料为主),然后监察牛群的生产性能与健康反应。若牛群生产性能有上升反应,则稳定数日后再递增2~5%和监察反应。三次递增后宜作一次减料来测试其延缓效应(增三减一察试)。若生产性能下降,则应恢复增料;若反应平稳,则可延长时日监察,然后再进行增三减一察试。期间只要保持精粗比在6:4以下即可,在特别高产的牛群中,在临床和实验室的效监测下,精粗比在短期内达到6.5:3.5也是允许的。这样呈梯度逐步以配合精料引导着奶量逐步上升,我们称之为“料领着奶走”。
   当该牛群进入泌乳曲线峰值之后,在饲养工艺技术良好的情况下,会进入泌乳曲线比较平坦的阶段,(约为第3~5(6)个泌乳月),此阶段内应该保持日粮的相对稳定。对于稳产与胎次高产是很重要的。待奶量自然下降后,则与料领着奶走的方法相反,减去2~5%的营养并监察,使之形成“料跟着奶走”的梯度逐步下降。其间,也需要有减二增一的测试,即依次减了二次料后,不妨增一次料以观后果并决定之后的增减方案。
   这种“料领着奶走”和“料跟着奶走”的方法,我称之为《引导饲养法》。这种方法,看似不怎么精确,但却是通过连续不断的现场试验来决定日粮组合和投料的增减,达到比较符合实际的,投之有报的效果,既提高了泌乳曲线的峰值,更延缓了泌乳曲线下降的坡度,既能达到养好牛,又能提高胎次奶产量的效果。我们在许多奶牛场的实际使用中,其结果是令人鼓舞的。
    综上所述,我把分阶段与引导饲养的方法,集合成泌乳牛的《分阶段引导饲养法》介绍给大家,愿大家在实践中进一步予以丰盈,以合理的投入去换取大的产出。
    小结泌乳牛的《分阶段引导饲养法》:将牛只按相近的泌乳阶段集群分栏饲养。在泌乳曲线上升阶段,料领着奶走,增三减一;在泌乳曲线平坦阶段,要保持日粮的稳定;在泌乳曲线下降阶段,料跟着奶走,减二增一。
    奶牛的营养与饲养工艺,缺一不可。营养是本,工艺是引,有营养而无工艺,投入无门,势必造成浪费与低效,有工艺无营养则成无本之木,再好的技艺也无从发挥。合理的营养和实用的工艺将给你带来高产和金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16: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可以这样分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5 17: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4楼的资料很详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9 11:3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