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新闻网自贡12月23日讯(袁伟 刘芯汶)自上世纪80年代,自贡市贡井区建设镇开始发展养猪场,经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生猪生产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特别是2004年该镇成立专业合作社以来,更是极大地促进了生猪产业的发展,成为自贡市重要的猪肉生产基地。但由于存在生猪养殖粪便排放粗放、治理力度不够等问题,使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生猪多了,猪粪也多了,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尤其是夏天,猪粪臭哄哄,蚊蝇闹嗡嗡。”重滩河村的村支书兰其祥回想起当时的情况无奈地摇着头说到。建设镇农业办主任吕长富介绍到,该镇生猪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全年存栏生猪达5000余头,每天产生大量的牛粪。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猪粪越来越多,而大部分猪粪因未及时有效处理及堆放转运,给该镇城乡环境造成了新的压力,成为了新污染物。
为促进生猪养殖可持续发展,彻底解决猪粪污染问题,该镇于2009年启动了猪粪便污染治理及生态循环利用新建项目,在回龙村8组和重滩村1组2个生猪集中养殖小区集中实施。通过新建沼气池、粪便处理储粪池、粪便输送沟等综合治理设施的形式实现废水、废渣的综合利用,治理生猪粪便污染。
据建设镇副镇长卢友德介绍,该镇猪农以散养为主,对猪粪采取的是干湿分离法,猪粪、废渣经干湿分离储粪后,打包、转运作菜园、果树、牧草有机肥或养鱼,克服了处理前堆放转运不及时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废水通过分流、收集和沼气池处理,沼液、沼渣作农家肥,产生的气体用作燃料。
“没想到曾经让我们头痛的猪粪也变成了宝,家里做饭全靠它,只要拧一下开关就行了,既不用烟熏火燎,还保护了环境,真是既省钱省劲儿还讲究卫生。”一说到猪粪变废为宝的循环养殖经时,兰其祥高兴地说到。目前,5个生猪集中养殖小区新建沼气池10口,容积达600余立方米,新建粪便处理储粪池16个共计4357立方米、新建粪便输送沟405米,基本实现了废水的“零排放”,形成了“畜-沼-果”、“畜-沼-草(花、菜)”等生态循环利用种养模式。
“畜—沼—果”立体、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建设,使得该镇的生猪标准化水平大大提升;产沼气6.65万立方米,可节约能源支出资金10万余元;有效减少4500亩果蔬、牧草化肥施用量达400吨以上,可节约能源支出资金70余万元。同时,有效带动了生猪养殖专业户对猪粪污染的无公害化处理,减轻了种植业生产的残渣烂叶和畜禽及人粪便直接对环境的污染,改变了农村的能源结构,促进城乡互融,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