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产业化生产探索之路
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三十年终于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中国猪肉从传统到工业化养殖却仍处于痛苦徘徊之中!
饲料工业无疑是把猪肉生产推进了一大步,但最终仍只是作为饲料商品带给养殖业;猪肉加工企业只为自己的生存也管不了养猪业的动荡、沉浮……
饲料企业面临群雄纷争,到口的蛋糕越来越少。为求利润而生存,使饲料更商品化,谁也不愿保证养猪的底线——自繁自育到出肥,四元内长一斤猪。养猪户被推倒了市场的风口浪尖!有了利润去寻求更大发展,没有钱赚时对生猪实行伸缩式养殖。要么大规模裁减营养,要么缩减圈舍投入,带来的只能是恶性循环。不是农户养不好猪,而是市场逼迫他们走一条曲折的路。不可避免的带来流行疾病的发生,甚至带来灾难性的毁灭。试想一下,中国人的餐桌上怎么会有高品质的猪肉呢?
我个人认为养猪业所必备的四大要素:一、营养。按生猪各生长阶段提供营养,培养强壮体质;二、环境。建造适宜生猪各生长阶段的圈舍及卫生管理条件;三、品种。优良品种可使一头商品肥猪多盈利60元;四、防疫。按生猪生产程序防疫消毒,隔离外来猪,实行自繁自养。
按生猪各生产阶段提供营养,培养强壮体质。其标准如下:能繁二杂母猪在任何情况下,应大于200斤和保持七、八成膘情;初生(窝)仔猪达10头20斤以上;24天内断奶(窝)仔猪130斤以上,13斤断奶仔猪40天保育达55斤;55斤至215斤出栏,平均日增重达1.7斤以上,母猪一窝产活仔10头以上,年2.5窝的综合生产标准。
谁要做中国第一个百万头、千万头无药残猪肉品牌,不适宜集中规模生产,国外尚无成功先例。适合于农户组织联营。农户只投资固定资产(圈舍及种母猪),一头后备母猪到配上种,产仔至出肥所需圈舍两项投入约1万元。一个农户喂25头母猪,配一头公猪,固定资产需投入25万元。农户提供场地及喂养管理,公司对农户培养监管,都较可行。公司提供的饲料可在3.8元长一斤猪,公司还有正常利润。农户以4.0元长一斤猪结算,实行自负盈亏。公司只投资流动资金,计全程饲料资金,每头母猪约0.8万元,商品肥猪统一由公司收购、销售,养猪利润各50%;猪肉加工利润,公司投资机器设备,公司70%,农户30%,猪场固定资产投资为农户个人投资,利润不扣除。
一个地区发展2000户农户,每个农户年收入在十万元以上;公司利润在4亿左右,无任何资金风险。真正实行猪肉生产的集团化、产业化、工业化、数字化管理。打造出中国第一个千万头,无药残猪肉品牌。让人们真正吃上放心肉!
本人简介:田府明,男,52岁。曾先后在国内多家知名饲料企业供职6年,个人创办饲料企业8年,具有丰富的饲料生产和生猪养殖经验。近年来主要从事猪肉产业化生产项目研究和推广。有意者请电话联系,电话:1510821565。电子邮箱:steven8818@163.com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