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饲料的贮藏
为保证获得安全、优质的畜禽产品,必须提高饲料原料的质量及安全性。除了严把原料质量入厂关,还必须掌握饲料原料、产品的特性,以便进行科学合理的贮藏,避免饲料霉变和营养功能下降,从而有效地提高饲料的使用价值。
1、饲料的贮藏特性
1.1 淀粉、蛋白质含量高,易受湿返潮
①、淀粉、蛋白质具有一定亲水特性,具有较强吸湿能力,如:饼粕中CP为30-50%,米糠中淀粉含量为37.5-39%,CP15-18%,可见饲料及其产品具有吸湿性。
②、粮油副产品的结构疏松,空隙度大,也使吸湿性增高,在相同温湿度条件下:麸皮的吸湿速度为小麦的2倍多;饼粕水分含量虽在5-10%,但贮藏期间外层容易吸湿生霉。
③、配合饲料成分中含有大量淀粉和蛋白质,尤其动物蛋白:鱼粉、肉骨粉、血粉、蚕蛹粉等吸湿性很强。
1.2 营养外露,易生虫害和发霉变质
①、饲料中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经粉碎、蒸汽加热处理,导致营养物质外露,加之水分含量较高,这会使饲料中极易滋生微生物,尤其适合霉菌的繁殖。
②、微生物大量繁殖,不仅会使饲料营养物质损失和变质,而且会在某些产毒微生物的侵害下,使饲料带毒,进而危害畜、禽健康。
1.3 脂肪含量高,易氧化酸败
①、脂肪 粮油加工副产品中脂肪含量较高,例如,米糠脂肪含量一般在17-18%,新米糠中甚至高达22%,其脂肪中脂肪酸极易氧化变质。
②、脂解酶 米糠脂肪中含有相当数量的脂解酶。在脂解酶的作用下,米糠中的脂肪易被分解,使游离脂肪酸大量增加。据实验报道:刚出机的米糠温度为30℃以上,酸价在10(KOH mg/g干样品)以下,经过5天后,酸价上升到15以上;10天后酸价上升到25以上;20天后升至35以上。夏季酸价上升最快,出机数天,即可升至80,同时米糠温度也随之上升,并发红、结块、酸败。
去年集团品控部曾去某米糠油生产厂考察其质量,发现所用原料米糠已严重酸败,所制出的油脂经检测AV严重超标,高达50多,因此建议品控人员应追溯到原料源头——原料生产基地,现场考察所使用原料的质量及其生产工艺。
2、贮藏技术要点
2.1 控制水分,低温贮藏
饲料在贮藏过程中,高温、高湿环境是引起饲料发热霉变的主要原因,因为高温、高湿可激发脂肪酶、淀粉酶、蛋白酶等水解酶的活性,使其所作用的专一性底物加快反应,促进饲料营养成分的分解速度,同时还能促进微生物、贮粮害虫等有害生物的繁殖和生长,其在生物氧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湿和热,导致饲料发热霉变。试验证明:15℃以下,害虫呈不活动状态,高温性和中温性微生物的生长受抑制;低于8℃害虫呈麻痹状态,很少有微生物生长。
饲料的含水量降至13%以下时,即使在较高的温度下贮藏也少有虫霉滋生。在常温仓房内贮存饲料,一般要求相对湿度在70%以下,饲料的水分含量不应超过12.5%;据报道:如把环境温度控制在15℃以下,相对湿度在80%以下,较长期贮藏也是有可能的。
2.2 防霉治菌,避免变质
据有关报道除改善贮藏条件外,尚可采取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防霉治菌,其中有的方法较新,今引介如下(扩展视野,仅供参考):
①、辐射灭菌
饲料经粉碎或颗粒料加工后,容易感染一些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等。研究表明,将雏鸡饲料用10GPγ 射线幅射后,将其置于30℃、相对湿度80%的环境中贮藏1个月,未发现有霉菌繁殖;而未经辐射的雏鸡饲料,在同样的条件和相同时间贮藏后发生霉变。试验说明了经辐射的饲料长期贮藏不变质。
②、添加防霉剂
防霉剂可降低微生物的数量,控制其代谢物生长,抑制霉菌毒素的产生,预防营养损失和霉变,从而延长贮藏期。
国外使用的饲料防霉剂较多,如碘化钾、碘酸钙、丙酸钙、甲酸、海澡粉、柑桔皮乙醇提取物,国内使用的防霉剂较为普遍的是苯甲酸及其钠盐、富马酸及其脂类、丙酸及其盐类、脱氢乙酸。研究表明,将多种防霉剂混合使用的复合型防霉剂效果较好,例如美国产的克霉,就是丙酸、乙酸、苯甲酸、山梨酸等混合而成。复合型防霉剂抗菌谱广,应用范围广,防霉效果好且用量少,使用方便,是饲料中较常用的防霉剂品种。我们集团使用的多为复合型防霉剂。
大家使用应注意剂量,剂量过高不仅会影响饲料原有的味道和适口性,还会引起动物急、慢性中毒和药物超限量残留。
防霉剂与抗氧化剂组合使用:由于饲料品质的劣变与营养成分的氧化相关,为保持品质延长贮期,可将防霉剂和抗氧化剂联合使用。
防霉剂的作用效果与防霉剂本身溶解度、贮藏环境、饲料污染程度及原料自身因素等相关。例如,在秋冬干燥凉爽的低温季节,饲料水分在11%以下,一般无需使用防霉剂,水分在12%以上就应使用防霉剂;如果饲料含水量较高,且逢高温高湿季节,应适当加大防霉剂的用量,以确保较好的防霉效果。
③、使用防霉包装袋
据报道使用饲料防霉包装袋,可保证所包装的饲料长期不发生霉变。包装袋外层是由聚烯烃树脂组成的膜,其使香草醛或乙基香草醛其慢慢蒸发而渗透到饲料中,不仅能防霉,而且其芳香味还可使饲料适口性提高。
④、化学消毒和辐射结合防霉
对饲料先进行化学消毒,然后进行辐射,不仅灭菌、防霉效果好,而且能提高饲料中维生素D含量。据报道粉碎约2mm,加进相当于饲料重量1.2%的氨水或2%的丙酸或2%的甲酸进行化学处理,并在不断翻动的条件下,用强度为120Kj/m2的紫外线进行照射,可使饲料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能力降低99.8%,长期贮存不会霉变,饲料中维生素D的含量也提高到180mg/kg,其效果比单独进行化学消毒或单独进行辐射灭菌好。
3、贮藏
作为饲料原料的粮油加工副产品的贮藏 :
米糠:①新出机米糠应摊开晾冷却,降低粮温后再行入仓。短期存放应将水分控制在15%以下,长期贮存应在13%以下,方可贮藏,其间注意虫害与发热检查。
②注意散堆垛其中、下层是否有结块、生虫、发热现象。在高温季节应深翻层面,防止结露、生霉。米糠不宜长期贮藏,贮藏时间最好不超过10天。高温季节的米糠,应随出随使用。如因特殊情况,必须贮存米糠,则应预先破坏脂肪酶活性,控制酸度升高。
③购入米糠入库时码放要疏松,高度不超过1.5m,不能用脚踩踏袋装米糠,因踏实后其内积热不易散发,会加速脂肪分解变质。注意检查糠堆的温度、色泽、气味。如有发热或结块现象应及时倒垛、摊晾、通风,并及早安排使用。
麸皮:一般新出机的麸皮水分含量不高(13%左右),但温度均很高,虽在低温季节,也可达30℃,因此,应首先将温度降到15℃以下,在冬季继续采用勤翻,防止结露、生霉。
春暖,立即严格密闭,防止外界湿热侵入。如购入散装麸皮,在贮藏期间也要勤查勤翻,变质和霉变结块,高温季节要加强散热散湿,码放垛高不超过8包为宜。
配合饲料:配合饲料中70%以上是玉米等谷类能量,它们经过粉碎后,微生物很容易在其中大量繁殖,使饲料变质甚至引起禽畜中毒。配合饲料中常加入鱼粉、肉骨粉等脂肪含量较高的成分,贮藏不当容易引起酸败,维生素也会氧化变质流失,因此配合饲料应藏在低温、干燥、避光条件下。各地气候差异较大,但一般说来,贮藏期:配合颗粒料1-3个月;粉状配合料不超过10天,浓缩粉状料(已加抗氧化剂)贮藏期3-4周,添加剂预混料(已加抗氧化剂)贮藏期3-6个月。
由于各地气温差异较大,各公司可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严格控制质量。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