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509|回复: 5

猪大肠杆菌病的中兽医辨证论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8 15: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猪大肠杆菌病是严重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一种家畜传染病。由于抗生素、合成抗菌剂的不合理使用以及长期使用,使得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问题,药物残留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人们开始研制新型的中草药制剂来代替这些抗生素药物。近几年来,用中兽医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大肠杆菌病从实验室到临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体现了中草药相对抗生素药物的优势。
  1 猪大肠杆菌病的中兽医辨症现状
  西兽医对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主要是通过现代的医疗技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必要时加以细菌学检查,将大肠杆菌病分为仔猪白痢、仔猪黄痢、水肿病三大类。仔猪黄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水肿病主要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其病原鉴定得比较清楚。中兽医对于大肠杆菌病的诊断遵循了“症状-病-证”的辨证规律,力求通过四诊获取临床信息以便认识疾病本质,作出正确判断。如果患大肠杆菌病的仔猪出现了泻下黄白痢的症状,一般情况下中兽医是按照泄泻病症的思路来进行辨证的。如果病猪泻下黄白痢,其病程较长,体质虚弱,粪稀如水,遇冷泻重,耳鼻四肢不温,口色淡清,口津滑利,脉沉迟等,则可诊断为虚寒泄泻;若病猪体质较强,粪便稀或水样,多秽浊腥臭或兼有带血,耳鼻发热,苔黄腻等,则属于湿热泄泻。周盛益对柳州沙塘镇两个养殖户的病猪用中兽医的方法辨证论治,分别诊断为湿热、虚寒泄泻,施以相应中药治疗后取得良好效果。王顺平在诊断万宝村的发病仔猪时,仔猪食欲减退,有的废绝,四肢发冷,粪稀薄如水,全身皮肤、耳尖、鼻端俱冰凉,腹部臌胀如鼓,叩打呈鼓音,听诊肠音呈强流水声,粪稀薄如水,可视粘膜色泽较淡,脉象沉迟,根据这些临床表现诊断为虚寒泄泻。刘学军在上峰村诊断的12头仔猪排白色或灰白色酱状污臭、有的夹有血丝的粪便,精神不振,被毛粗乱,舌苔厚腻,口色微红,个别仔猪出现呕吐和体温升高,这种情况就属于仔猪白痢的湿热泄泻。高炳钟[6]在南靖县治疗的泻下黄痢的仔猪,表现为拉黄色或黄白色软便,呈浆糊样或米汤样,随后拉黄色或灰黄色水样稀便,腥臭,后期不见排尿,频频拉稀, 肛门周围红肿,迅速消瘦,这些病猪就是按照湿热泄泻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的。张红玲等在自己的研究中也讨论了湿热、虚寒泄泻的辨别方法。仔猪的水肿病的临床症状是眼睑、脸部、颈部、腹下、四肢出现浮肿,肌肉震颤,四肢作游泳状动作等。中兽医认为猪的水肿病与脾、肺、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有关。根据病因及主症的不同,常将水肿分为风水相搏、水湿积聚、脾虚水肿、肾虚水肿等四类。从笔者所查资料来看,目前临床上很少用纯粹的中兽医的方法治疗仔猪水肿病,常采用的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也只是中西药物的结合,很少进行辨症分型。
  2 猪大肠杆菌病的中兽医治疗现状
  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白痢中兽医学认为是畜体感受湿热之邪,伤及脾胃,疫毒内侵,致使肠道清浊不分,水湿下注而生泄泻。治法应以清热燥湿、解毒止痢为主。传统的方剂是郁金散、白头翁汤等。目前人们常在传统方剂的基础上,根据辨证的结果对方剂进行加减或重新组方,并根据病畜具体的临床表现施以相应的剂型,以期达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临床上另一种常用的剂型为汤剂,又称煎剂,是将一味或多味中药的饮片加水煎煮后,去渣而得的液体制剂。其特点是能适应中兽医辨症施治需要,随证加减处方;可充分发挥方药多种成分的综合疗效和特点等。江国仁总结自己十几年的临床经验拟成了中药制剂豚痢汤,在治疗的2000余例仔猪黄白痢病中,治愈率达96%以上。马玉芳等根据中兽医理论,通过辨证论治,合理组方,配成“白痢散”,其汤剂在当地分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菌试验中药敏抑菌圈平均直径为12.5 mm,表明对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经过母体给药,在预防试验和治疗试验中,与痢菌净注射液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对仔猪白痢发病保护效果明显(P < 0. 01),保护率在81. 3%以上,仔猪白痢的发病率在两个试验组中分别下降了42. 8% 和34. 1%,其治愈率与总有效率为90. 59% 和97. 65% 。吴菊珍等经多年实践,反复筛定制成了白皮柏连散,经临床检验之后发现,通过母体服本散剂的同时, 以汤剂煎服仔猪,能获得最佳的效果。李金统研究了多种验方中草药治疗仔猪白痢病的疗效,结果显示,大蒜汁、苦参、马鞭草、白马汤&#1030;及白马汤П等汤剂对仔猪白痢均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王会香用黄芩、黄柏、黄连、白芍、白头翁、五龙爪、陈皮、凤尾草、地锦草、地榆、神曲、马齿苋等十二味中药组方,制成“三黄汤”,治疗时用连有导尿管的注射器吸好“三黄汤”草药浓缩液10 毫升,经口腔将药物注入仔猪体内。经临床实践验证,“三黄汤”合剂对热痢、寒痢均有显著疗效。朱兆荣等根据仔猪黄白痢的病因、病理特点和中兽医理论, 筛选白头翁、黄芪、甘草等若干中药制成治疗仔猪黄白痢的口服液,并且从临床治疗效果和实验室药理作用机制两方面出发,进行了毒性试验、抑菌试验、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影响试验、对家兔离体肠管蠕动影响试验、利胆试验、对白细胞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口服液在改善胃肠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抑菌止泻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是治疗仔猪黄白痢的理想中药制剂。刘娟等在中药口服液(白头翁、乌梅等)防治仔猪黄白痢的安全性试验中报道,中药口服液防治仔猪黄白痢在临床用量200倍范围内不影响动物增重、无不良反应,证明了中药口服液的相对安全性。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20 收起 理由
穆然 + 2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5: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猪大肠杆菌病的中兽医辨证论治(2)

  注射剂以其剂量准确、作用迅速、给药方便,易发挥药效等特点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药制剂经过特殊的工艺也被制成注射剂,并且对治疗猪大肠杆菌病发挥了重要作用。贺奋义等研究了同种中药制剂的不同剂型-口服液与注射剂对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体外抑菌试验的结果显示,口服液、注射剂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均为高效,但注射剂的平均抑菌圈大于口服液的平均抑菌圈。在临床治疗试验当中,对于仔猪白痢的治疗,口服液的治愈率为92 %、有效率为6 %、无效率为3 %,注射剂的治愈率为93 %、有效率为5 %、无效率为3 %,对于仔猪黄痢的治疗,口服液的治愈率为84 %、有效率为9 %、无效率为7 %,注射剂的治愈率为90 %、有效率为6 %、无效率为4 %,表明中药注射剂相对口服液来讲有一定的优势。赵坤等用石膏、滑石、白头翁、苍术等11 味中药组方制成的注射剂,与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诺氟沙星、土霉素、氯霉素进行试验性对比治疗,在对仔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当中,克痢注射剂所用时间最短(3d) ,治愈率最高(97. 2%),区域性治疗结果仍可证明克痢注射液的可靠和高效。
  除上述常用剂型外,临床上还应用其他一些中药剂型来治疗猪大肠杆菌病,比如软膏,舔剂,透皮制剂等等。软膏是将药物、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与适当的基质混合而调制成的一种半固体制剂。王尚荣等用铁苋菜、地锦草、白头翁、仙鹤草、生地榆等中药,加入硫酸亚铁、硫酸铜、氯化钴、硼酸、樟脑及食油,充分搅匀制成复方中草药软膏,将药膏挤入小猪口内上颌盖上,让其慢慢舔食,达到治疗效果。此剂型的特点就是能将发挥主要作用的中草药和一些辅助性药物简便的结合在一起,而且使用方便。舔剂是指供内服的粥状或糊状稠度的药剂,它是由各种植物性粉末、中性盐类或浸膏与粘浆药等混合制成的,制备舔剂的辅料有淀粉、糖浆、蜂蜜、甘草粉、植物油等。透皮制剂是指药物经由皮肤给药途径转运至局部组织或全身血液循环而发生局部或全身作用的制剂,又称经皮给药系统,具有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降解作用,维持恒定的给药速率和有效血药浓度,使用方便,减少耐药性等优点。
  中兽医与西兽医的结合是治疗猪大肠杆菌病的一条有效途径,对于这类由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利用中西兽医的优势互补,往往会收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西药主要用于直接或间接杀伤、抑制大肠杆菌,常用的是抗生素、磺胺类药物,中药的作用就比较广泛,既可表现为抑制作用,又可调节和改善机体机能状态,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另外,辅以针灸治疗效果更佳。杨森用大蒜、白胡椒、明矾、白酒制成药液涂蘸于病猪口内,每日2次,结合西药氯霉素、链霉素、痢菌净等后海穴注射,治愈了当地的几十头患白痢的仔猪。丁明省等对建阳镇某猪场的54 头哺乳仔猪采用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将白头翁散(金银花、黑白丑、白头翁、茵陈、甘草等)、黄痢灵散(黄连、黄柏、黄芩等)与抗生素氟哌酸连用,结果治愈率达91. 2%。
  3 猪大肠杆菌病的中兽医预防现状
  祖国的传统医学一直以来就贯穿着一种“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包含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两层意思。对于大多数疾病来讲,预防永远重于治疗,而猪大肠杆菌病在这点上体现得更为明显。中兽医在预防猪大肠杆菌病方面有一些很好的方法,现在比较广泛使用的方法是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经母体给药达到预防的效果。曹庆森选曾产发生过仔猪水肿病的经产母猪为试验对象, 于产前10 日左右饲喂中草药(白头翁、夏枯草、紫花地丁、山豆根、青蒿、厚朴),所产的仔猪于开食后饲喂夏枯草、紫花地丁、白头翁、青蒿、山楂、勾芪等组成的中药方剂,在试验的846 头经产母猪及所产的6998 头仔猪中, 经饲喂预防中草药后, 发生水肿病的仔猪仅为146 头,治疗效果达90 %以上。聂明初等通过母仔同服加味玉屏风散也达到了预防和治疗仔猪白痢的效果。需要清楚的一点是,以上的方法并不是孤立的,它应该和加强饲养管理,和注射有关疫苗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把疾病防范于未然之中。
  4 展望
  从中兽医病因病机理论来讲,外感湿邪是猪大肠杆菌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湿可困脾,导致脾阳不振,运化失常,清浊不分而发生泄泻,因而有“无湿不成泻”之说,因此,燥湿利水应是该病的主要治则之一。从现代兽医学角度讲,猪大肠杆菌病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的主要致病因子—内毒素、外毒素等引起的,这些致病因子在机体内的共同作用,使得对于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显得很困难,虽然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一些抗生素对杀灭病原体很有效,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大量内毒素的释放,有可能使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笔者认为,将病原体及其代谢的毒力因子迅速排出体外是一个理想的治疗方法,那么,在中药方剂中添加适量的利湿药将毒素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就可能达到上述效果。现在,中兽医因受现代西兽医细菌学的影响,治疗猪大肠杆菌病主要以清热解毒、收敛止泻为主,健脾燥湿治则体现的不是很明显,所用方剂中多有白头翁、黄柏、苍术等有显著抗大肠杆菌作用的药物。有研究表明,车前子、茯苓、猪苓、泽泻等利湿药能增强泌尿系统循环代谢,能清除残留的病原菌,把病原菌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另外,现代免疫药理学分析也表明,中草药茯苓、猪苓等富含多糖,这些多糖是许多中草药的免疫活性物质,对动物免疫系统有广泛的影响,是扶正固本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它们均能激活免疫细胞,加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那么,如何在中药方剂中更有效的用好利湿药治疗猪大肠杆菌病值得进一步研究。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20 收起 理由
穆然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8 16: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好东西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8 16: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好好拜读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8 16:24: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3 12: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没人顶!不顶不地道!最后关于治疗思维感觉很棒!(中医上可能不是这么说治疗思维的,不懂了,乱说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10 13:3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