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大肠杆菌病是严重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一种家畜传染病。由于抗生素、合成抗菌剂的不合理使用以及长期使用,使得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问题,药物残留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人们开始研制新型的中草药制剂来代替这些抗生素药物。近几年来,用中兽医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大肠杆菌病从实验室到临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体现了中草药相对抗生素药物的优势。
1 猪大肠杆菌病的中兽医辨症现状
西兽医对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主要是通过现代的医疗技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必要时加以细菌学检查,将大肠杆菌病分为仔猪白痢、仔猪黄痢、水肿病三大类。仔猪黄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水肿病主要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其病原鉴定得比较清楚。中兽医对于大肠杆菌病的诊断遵循了“症状-病-证”的辨证规律,力求通过四诊获取临床信息以便认识疾病本质,作出正确判断。如果患大肠杆菌病的仔猪出现了泻下黄白痢的症状,一般情况下中兽医是按照泄泻病症的思路来进行辨证的。如果病猪泻下黄白痢,其病程较长,体质虚弱,粪稀如水,遇冷泻重,耳鼻四肢不温,口色淡清,口津滑利,脉沉迟等,则可诊断为虚寒泄泻;若病猪体质较强,粪便稀或水样,多秽浊腥臭或兼有带血,耳鼻发热,苔黄腻等,则属于湿热泄泻。周盛益对柳州沙塘镇两个养殖户的病猪用中兽医的方法辨证论治,分别诊断为湿热、虚寒泄泻,施以相应中药治疗后取得良好效果。王顺平在诊断万宝村的发病仔猪时,仔猪食欲减退,有的废绝,四肢发冷,粪稀薄如水,全身皮肤、耳尖、鼻端俱冰凉,腹部臌胀如鼓,叩打呈鼓音,听诊肠音呈强流水声,粪稀薄如水,可视粘膜色泽较淡,脉象沉迟,根据这些临床表现诊断为虚寒泄泻。刘学军在上峰村诊断的12头仔猪排白色或灰白色酱状污臭、有的夹有血丝的粪便,精神不振,被毛粗乱,舌苔厚腻,口色微红,个别仔猪出现呕吐和体温升高,这种情况就属于仔猪白痢的湿热泄泻。高炳钟[6]在南靖县治疗的泻下黄痢的仔猪,表现为拉黄色或黄白色软便,呈浆糊样或米汤样,随后拉黄色或灰黄色水样稀便,腥臭,后期不见排尿,频频拉稀, 肛门周围红肿,迅速消瘦,这些病猪就是按照湿热泄泻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的。张红玲等在自己的研究中也讨论了湿热、虚寒泄泻的辨别方法。仔猪的水肿病的临床症状是眼睑、脸部、颈部、腹下、四肢出现浮肿,肌肉震颤,四肢作游泳状动作等。中兽医认为猪的水肿病与脾、肺、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有关。根据病因及主症的不同,常将水肿分为风水相搏、水湿积聚、脾虚水肿、肾虚水肿等四类。从笔者所查资料来看,目前临床上很少用纯粹的中兽医的方法治疗仔猪水肿病,常采用的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也只是中西药物的结合,很少进行辨症分型。
2 猪大肠杆菌病的中兽医治疗现状
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白痢中兽医学认为是畜体感受湿热之邪,伤及脾胃,疫毒内侵,致使肠道清浊不分,水湿下注而生泄泻。治法应以清热燥湿、解毒止痢为主。传统的方剂是郁金散、白头翁汤等。目前人们常在传统方剂的基础上,根据辨证的结果对方剂进行加减或重新组方,并根据病畜具体的临床表现施以相应的剂型,以期达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临床上另一种常用的剂型为汤剂,又称煎剂,是将一味或多味中药的饮片加水煎煮后,去渣而得的液体制剂。其特点是能适应中兽医辨症施治需要,随证加减处方;可充分发挥方药多种成分的综合疗效和特点等。江国仁总结自己十几年的临床经验拟成了中药制剂豚痢汤,在治疗的2000余例仔猪黄白痢病中,治愈率达96%以上。马玉芳等根据中兽医理论,通过辨证论治,合理组方,配成“白痢散”,其汤剂在当地分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菌试验中药敏抑菌圈平均直径为12.5 mm,表明对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经过母体给药,在预防试验和治疗试验中,与痢菌净注射液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对仔猪白痢发病保护效果明显(P < 0. 01),保护率在81. 3%以上,仔猪白痢的发病率在两个试验组中分别下降了42. 8% 和34. 1%,其治愈率与总有效率为90. 59% 和97. 65% 。吴菊珍等经多年实践,反复筛定制成了白皮柏连散,经临床检验之后发现,通过母体服本散剂的同时, 以汤剂煎服仔猪,能获得最佳的效果。李金统研究了多种验方中草药治疗仔猪白痢病的疗效,结果显示,大蒜汁、苦参、马鞭草、白马汤І及白马汤П等汤剂对仔猪白痢均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王会香用黄芩、黄柏、黄连、白芍、白头翁、五龙爪、陈皮、凤尾草、地锦草、地榆、神曲、马齿苋等十二味中药组方,制成“三黄汤”,治疗时用连有导尿管的注射器吸好“三黄汤”草药浓缩液10 毫升,经口腔将药物注入仔猪体内。经临床实践验证,“三黄汤”合剂对热痢、寒痢均有显著疗效。朱兆荣等根据仔猪黄白痢的病因、病理特点和中兽医理论, 筛选白头翁、黄芪、甘草等若干中药制成治疗仔猪黄白痢的口服液,并且从临床治疗效果和实验室药理作用机制两方面出发,进行了毒性试验、抑菌试验、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影响试验、对家兔离体肠管蠕动影响试验、利胆试验、对白细胞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口服液在改善胃肠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抑菌止泻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是治疗仔猪黄白痢的理想中药制剂。刘娟等在中药口服液(白头翁、乌梅等)防治仔猪黄白痢的安全性试验中报道,中药口服液防治仔猪黄白痢在临床用量200倍范围内不影响动物增重、无不良反应,证明了中药口服液的相对安全性。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